一:家乡的名人有那些?
我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山西,有许多名人。 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余下全文>>
二:有关家乡名人的资料100字
建议你通过百度搜索去查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激网友必须在知道你个人某些资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帮你解决。
家乡在何方?
名人是谁?
提问者谁?-------木有这些问题的答案,神仙都帮不了你,况痴哥之痴乎?
三: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我们村就有一个。他呀,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大概五十多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鸭大王。不信的话,听我讲给你听。
“唉,人老了,又没有老伴,就弄几只鸭子养养。一是打发时间,二来弄点生活费。”这是家喻户晓的养鸭大王李大伯常挂在嘴边的话。你也许会问,不是“养鸭大王”吗?怎么就几只鸭呢?你别急,那是他刚起家时候的话。鸭子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传宗接代啊。一年几只,十年来就有上百只、上千只鸭子了。
上千只鸭子?李大伯能管得住吗?不信?听我继续给你讲。
那天,李老伯扛着两根竹竿,竹竿前端系着个红色的塑料袋。凌晨就赶着鸭子出门了。鸭子一边“嘎嘎嘎”地叫着,一边迈着“八”字步,摇摇摆摆地走在前面。顿时,宁静的乡村小道变得热闹起来。走过一条马路,鸭群散了,李老伯非常却不慌不忙,舞起手中的竹竿,嘴里吆喝着,鸭子仿佛能听懂他的话一样,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沿着竹竿的方向,向前走去。
就这样,李老伯每天赶着这群鸭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群鸭子和李老伯有了感情,李老伯也成了我们村有名的“养鸭大王”。乔连军
近几年来,商水县舒庄乡汾河村村民徐怪物靠养鸭走上致富路,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鸭大王”。不仅如此,他还带出了一批养鸭专业户,帮助他们致了富。
汾河村紧临汾河,水源丰富,风景宜人,有得天独厚的养鸭条件。汾河村的双黄鸭蛋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然而,多年来,汾河村的养鸭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汾河村的双黄鸭蛋走向更大的市场,使养鸭业成为汾河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产业,徐怪物决心率先发展规模养鸭,以带动全村村民靠养鸭走上致富路。为学养鸭技术,他到处拜师,还购买了许多有关养鸭技术的书籍;缺资金,他就到相关部门请求帮助,最终得到10000元的支农贷款。2004年,徐怪物发展品种蛋鸭1000多只。春、夏、秋季,他每天早上赶着鸭子下汾河,下午5时将其叫上岸;冬季,他就把鸭圈在温棚里。除此之外,徐怪物还定期给鸭群进行防疫,以减少疫病的发生,使其多产蛋,且多是双黄鸭蛋。双黄鸭蛋的价格不仅是单黄鸭蛋的两倍,而且不愁销路,不用出村,鸭蛋就供不应求。近几年,徐怪物养鸭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逐年增加,每年养鸭的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鸭大王”。
为了让全村群众都能养鸭致富,徐怪物利用村人口学校举办多期养鸭技术培训班,把自己掌握的养鸭技术传授给全村村民。他把自己的养鸭场作为示范基地,让养鸭村民到养鸭场参观学习,并为养鸭户免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汾河村的养鸭业很快发展起来,由土养发展到科学养殖、由散养发展到规模养殖。目前,汾河村养鸭专业户已达到30户,小规模养鸭户有100多户,户均养鸭年纯收入两万多元,从而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鸭专业村”。 记得我七岁那年的一个冬天,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儿。在穿过一条巷子时候发现一个老爷爷在卖小鸭子。还是染色的,红的、绿的、紫的、蓝的、白的……什么都有。看着着无颜六色的小家伙在箩筐边乱跑。他们简直就像一只只毛绒绒的小球在滚动。我喜欢的不得了,硬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给我买两只。我抱着两只小鸭子,一只红的,一只绿。配在我的毛衣上,像是两颗宝石镶嵌在上面似的,一红一绿,漂亮极了。
一回家,我就立即拿了个纸箱,里面铺上几快毛绒绒的布就算是它们温暖的家。这些小东西还真不怕生。一见到我就亲亲热热的,还调皮的啄我的手。我越看越喜爱,令揣越看越逗、人。简直让我爱不释手。
突然间,我心头一亮,有了个好主意:鸭子不是游泳健将吗?不如让他们去游泳吧!
于是我接来了满满一盆冰凉......余下全文>>
四:我们家乡的名人,他的个人资料和名人故事
我的家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家乡的名人多得数不胜数。
今天,我要介绍的名人是国家篮球队队员——朱芳雨。
朱芳雨生于1983年1月5日,汉族;身高201cm,体重100Kg。现服役于国家篮球队,在对的位置是小前锋。
1995年9月被广西省体校教练苏国培看中了,之后进了体校。1998年9月,年仅15岁的他进入了广西男篮。同年底为了寻求更大的空间,经体校朋友牵线进入了广东宏远队。12月份要随队去郑州参加全国男篮冬训,而被国家青年队看中。1999年,朱芳雨成为宏远队正式队员。2000年至2001年的CBN赛场上代表宏远队出场,经过两个多月,他成为CBA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2001年6月中国男篮主教练王非将这颗新星召入了国家青年队,司职小前锋。那一年的8月,他随国家队去北京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夺得第二名。入选了NBA训练营。这就是他的人生经历。
五:家乡人的名人简历。 姓 名: 出生年代: 主要贡献:
南丰县名人的姓名、出生年代、主要贡献?
六:家乡的名人 作文 15分
写关于家乡名人的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2
庄子故里在唐宋以前,没有争议,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蒙城县。
今日蒙城县,是古代蒙县而来。蒙很早就为县级行政单位了,在后汉(公元25~220年)时代,“蒙”称“蒙城”,《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得很明白:豫州,梁国有九城:其中有“蒙”城。因此,“蒙”自后汉起,就称为“蒙城”。后汉的郡和郡国的县级行政单位都称城,特别是过去单字的县,如“蒙”、“项”、“虞”等等,此后也成了“蒙城”、“项城”、“虞城”了,以后再恢复县制称呼,“蒙”就成了“蒙城县”, “城”字被保留了下来。
晋代学者张湛曾经作《列子注》这本书,张湛明确写道:“庄子,宋之蒙城人,为梁漆园吏。”可见,晋代仍沿称蒙为“蒙城”。蒙城这个地名,当起自后汉。汉晋以后,唐以前,蒙城地名有过变动,蒙城曾被叫做“山桑”,山桑侯国,但称做山桑前后,“蒙城”也是不断反复出现在史志上的。但自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城重新被确认至今为“蒙城县”,1000多年中没有变化。所以,有的学者不辨史志,武断蒙城自唐代开始才有的,不符史实。
“蒙”是春秋战国就有的县级行政礌位,在后汉,称为蒙城,从唐朝至今,蒙城这一名称始终不变。蒙城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了。
“蒙”是庄子故里,首先提出的也是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附有庄子传,开头一句就是“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后汉时“蒙”为“蒙城”,庄子自是蒙城人了。
对此,宋代二位大文豪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苏东坡(公元1036~1101年)均予以确认。
《苏东坡全集》中有一篇《庄子祀堂记》,是为蒙城人建庄子祀堂而写的。文章一开头,即为“庄子,蒙人也。”这块碑近年在蒙城出土,虽为残碑半块,存原文186字,经有关专家认定,碑文文字当是苏东坡亲笔所写。
《王文公文集》中有一首诗:《蒙城清燕堂》
七:家乡名人姓孙的资料
●孙中山,原名孙文,中国民主革命最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客家著名的代表人物。1905年他旅居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在中国***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即新三民主义。1925年3月在北京病逝。
●孙思邈,寿命最长的孙姓名人。隋唐时医药学家。少年时立志学医,钻研了古代的医书和其他书籍,成为医道很深的医药学家。长期在民间行医,采药制药,并广泛收集民间有效而简便的药方,编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后人尊称他为“药王”。他活了101岁,生于581年,卒于682年。
●孙继先,最年轻的孙姓名人。1926年出生,1947年牺牲。历任解放军班长、排长,19岁时就已经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爆破英雄。
●孙毓汶,名声最坏的孙姓名人。清末咸丰时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中日甲午战争时,极力赞同李鸿章对外妥协投降政策,力主批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因军机大臣翁同龢的反对被免职。
●孙维世,解放后中国第一位女导演艺术家。1937年到延安。1939年到前苏联学习戏剧。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总导演等职,导演了许多中外优秀剧目。
●孙晋芳,20世纪80至90年代名声最大的孙姓女名人。生于1955年,为中国著名排球运动员。共和国开国名人
●开国中将:孙毅、孙继先皆为著名宁都起义将领。
●开国少将:孙文采(宁都籍)、孙三、孙正、孙光、孙仪之、孙克骥、孙俊人、孙润华、
孙超群、孙端夫等10人。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孙中山(国民党陆海军大元帅)、孙元良(成都籍,国民党中将)、孙明瑾(国民党追赠中将)、孙炳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孙德清(红二军团参谋长)等5人。
先秦至三国时期,孙氏以非凡的军事才能而被称为兵家大族。春秋时齐国人孙武(前已述),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发现《孙子兵法》残简,并有《吴问》等佚文。春秋时秦国善相马闻名的“伯乐”孙阳。孙武的孙子孙膑,为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其才能,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他由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曾设计先后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所著《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名著。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孙武后裔、三国时富春人孙坚,少为郡县吏,曾组织地主武装镇压起义军,后参与当时军阀混战,逐渐拥有大量部曲,在率军击刘表时被射死。孙坚之子孙策,收领其父部曲千余人,削平当地割据势力,依靠南北士族,在江东建立了孙氏政权,后遇刺死。孙策的弟弟孙权,继其兄据有江东6郡,曾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又大败刘备,于222年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吴国,称吴王,229年称帝,历史上吴、东吴。吴国占有今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共历4帝、59年,于280年为晋所灭。此外,东汉有宦官孙程,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人,在安帝死后联合18人拥立济阴王称帝(即顺帝),消灭外戚阎氏势力。三国时魏有经学家、训诂学家孙炎,乐安人,时称“东州大儒”。晋代,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孙氏涌现出几位文人学者,他们是西晋文学家孙楚、名士孙康,东晋文学家孙绰,无神论者孙盛。东晋末年,琅邪(治金城,今江苏句容北)人孙恩,因其叔孙泰以天师道结聚徒众被东晋政府所杀,他流亡海岛,继续......余下全文>>
八:关于名人的资料 30分
名人的资料baike.baidu.com/view/3354.htm?fr=ala0_1
九:有关于名人读书的资料内容
毛泽东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是一个尊师的典故。《宋史·杨时传》载:有-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和游酐侍立'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他们这时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走去。有宋一代,程朱成为显学,杨时上承程颐,下启朱烹,闻名大下郸于是,名师与名徒构成的"名人逸事",就成了学界佳话,著名典故。元代,谢应芳《龟山稿》卷七《杨龟山祠》诗曰:"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载道归东南,统绪赖不绝。"杨时号龟山,溢文靖。后代以此典故,作为尊师的典范。程门立雪,有的简称立雪。如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二《回吴先生庆初度启》有"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的话。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 囊萤映雪贫困,晋代
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这不正可以借着这难得微光看书吗?于是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余下全文>>
十:伟人故乡
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乡;湘潭乌石:元帅彭德怀故乡:衡东:元帅罗荣桓故乡:桑植:元帅贺龙故乡:长沙:大将黄克诚,大将许光达故乡:湘乡:大将陈赓,大将谭政故乡:吉首会同:大将粟裕故乡.著名的上将还有杨勇,杨得志,耿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