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创始人

一:伊利的创始人的创业经历

1983年,郑俊怀被调到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当时这还是个日产量仅10吨的小型乳品企业。郑俊怀在这里开始了他和的故事。 郑俊进行过多次改制,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品集团,净资产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了69倍和135倍。 1996年股份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并在此后连续多年入选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并位列上交所样本股。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亿元,乳制品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一,企业净利润近两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主营收入和净利润68亿元和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26%,每股收益达到0.53元。郑俊怀雄心勃勃地表达了要在2010年进入全球乳品20强的目标。MBO的险途如果追溯1996年以来的股份历史,年年现金分红的股份堪称少有的绩优公司,截至2004年6月以前,在众多上市公司中,股份同样称得上是少有的“清白”公司,除上市之初发生过不属于违规的炒作自己股票行为后,基本上没有暴露任何违规违法事实。 2004年是多事之年,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蒙牛乳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次募集14亿港元,双方强弱易位;接着闹出“独董”事件;在这一系列风波之后,郑俊怀涉嫌挪用巨额公款进行MBO的丑闻渐渐浮出水面。通过高薪酬和高派现来筹集MBO资金并不乏先例。2004年1月3日,宇通客车(600066)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宇通集团的所有者郑州市国资局将所持宇通集团100%的股份转让给上海宇通,而上海宇通实质是宇通客车管理者和员工为MBO而专门成立的一家公司,至此,宇通客车的MBO大功告成。股份的管理者们也深谙此道。2004年,股份以171万元超过宇通客车高居上市公司高管总薪酬排行榜第三位。在大幅提高高管薪酬积累MBO弹药的同时,股份也拾起了高派现的法宝。2001、2002、2003年度公司分配方案分别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元、2元和3.3元。这给MBO带来的益处是双重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层控制的机构股东分享上市公司高派现带来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上市公司净资产,从而为以后以低价格切入创造条件。2002年,曾经成功增发股票募得8亿元巨资,然而郑俊怀却用此钱热炒国债。2003年,的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增资扩股后的34.6%一路攀升至45%。当然,如果股份购买国债的收益大于从银行贷款利率的话,这种做法似乎也无可厚非。但真实情况是,2003年年报披露,公司在国债市场上因账面浮亏,计提了112万余元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更为蹊跷的是,股份不但没有在债市因加息预期而继续看淡的情况下果断止损,收回投资,而是变本加厉地通过更加隐秘的方式继续委托投资国债: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到,郑俊怀和其他伊利高管是否控制着另外的代表他们个人利益的反向操作账户(即对敲账户)。人们有权利怀疑,郑俊怀不是没有止损,而是利用股民的钱为其反向操作的个人账户止损。同时,郑俊怀打造了三条隐性MBO通道:其一是华世商贸公司,其二是呼和浩特启元公司,法人代表是郑俊怀本人。截止2004年6月30日,华世商贸持有境内法人股2.16%,为第四大股东;而内蒙古启元持有境内法人股比例为4.38%,为第二大股东。MBO的第三条通道是金信信托。2003年7月,呼市财政局将手中所持14.33%的国有股份卖给了名不见经传的金信信托,后者一跃成为股份第一大股东。业内分析由于金信信托成为第一大股东后“股份什么变化也没有”且大股东“不派一名董事、监事,不提名一个管理层”,显然“金信信托不过是郑俊怀曲线MBO的过桥工具”。通......余下全文>>

二:伊利牛奶的创始人

不是。 伊利集团是中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创立之初,伊利集团就秉承责任导向的发展观,全力谋求与行业、社会和全球环境的和谐共赢。伊利集团第一次在中国商界提出打造“绿色产业链”的构想,力求在乳业上、中、下游间构建一条绿色生态循环链。

三:伊利的 创始人 是 谁

郑俊怀:内蒙古伊利集团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总部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郑俊怀执掌伊利22年.请用几秒钟采纳下~!“五星好评+原创”,谢谢!

四:伊利牛奶的创始人是谁?全体流程是什么?

伊利 - 发展历程

伊利集团前身为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最早系从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发展而来。1982年4月,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领取营业执照,主管部门为呼市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1983年11月,呼市政府决定将红旗奶掉场公为回民奶牛牧场和回民鲜奶食品加工厂。1983年12月,呼市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呈报市政府,将分立的两场(厂)正式定名为回民奶掉场和回民奶食品加工厂。1984年3月,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正式登记注册,主管部门为呼市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1988年11月,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更名为呼市牧工商联合公司清真奶食品厂。1990年8月申请变更为呼和浩特市加民奶食品加工厂,1990年11月领取营业执照,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1991年11月申请更名为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1992年6月领取营业执照。

1992年12月,呼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呼市加民奶食品总厂改为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1993年2月经呼市体改委批准,在对呼市加民奶食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伊利集团,并于1993年6月14日在呼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

1995年9月4日经内蒙古自治区证券管理委员会批准,1996年1月经中国证监会复审同意,本公司向社会首次人开发行1715万股普通股股票。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1997年4月12日,公司名称由“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伊利集团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国家经贸委评定的全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伊利集团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产品,凭借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行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推崇。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居全国前三位。1999年“伊利”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伊利集团在全国食品行业首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的39类产品1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以来,一直被评为“30”指数样本股和“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作为全国乳品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2000年实现全国同行业利税第一。伊利股份凭借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成长性已成为证券市场公认的蓝筹绩优股。

2001年,伊利股份主营业务收入达27亿多元,利税总额达3.4亿元。伊利股票每股收益为0.82元,在全国1175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8位。公司连续第三年被评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潜力上市公司50强”之一,并且排名由上年度第24位上升到第5位。2002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每股收益达0.48元。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

2004年,伊利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7%;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19.86%;实现利润总额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1%;净利润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1%;实现每股收益0.61元。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余下全文>>

五:伊利集团老总是谁?

潘刚,中共党员,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

潘刚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1992年7月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伊利集团;2002年7月任职伊利集团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最年轻的总裁;2005年6月股东大会上,得到流通股代表的全票支持,当选为董事,进而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

在潘刚率领下,伊利集团创造了持续进步的出色经营业绩,已经成为中国食品业的领导者和领先者,下辖原奶、液态奶、冷饮、奶粉、保鲜五大事业部,液态奶、冷饮与奶粉三大主营产品都名列全行业第一。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87.35亿元,200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56.59亿元,稳居全行业首位。

潘刚1999年起任职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被业内外誉为“中国液态奶第一人”,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龙头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液态奶已经取代奶粉成为目前中国乳业最重要的产品。在潘刚主导下,伊利集团率先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将液态奶的保质期延长了20多倍,突破了此前只能囿于本地的销售半径,从而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引发了全行业的跟进,现在液态奶事业部每年给伊利集团贡献65%以上的销售收入,中国液态奶产销量占到了行业总量的50%以上。

潘刚就任总裁主抓公司经营后,体现了卓越的经营领导能力,伊利集团进入一个加速度发展的黄金时代。2002年销售收入40.10亿元,比2001年的27.02亿元增加51.2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6.57%;2003、2004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了62.99亿元、87.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是57.09%、38.67%;2005年销售收入将轻松突破百亿元。

伊利集团在2004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公司接连发生“独董风波”与“高管事件”,2004年12月,前任董事长郑俊怀等五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依法立案审查,震惊全国,引发了部分流通股东的不安和动摇。在公司内外建立起了极大威望的潘刚此时临危受命,被寄以率领公司化危为机的厚望。潘刚以其特有的稳健缜密风格,全面推行精确管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信息披露透明制度,高度重视赢利能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迅速增强了公司员工、投资者与舆论的向心力,率领伊利集团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连续创造了中国乳业历史最佳经营业绩,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已经超越2004年全年水平,赢利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使得伊利“牛奶专家”的形象更加突出;而其主持通过的一揽子十多亿元的投资计划更是令业内外惊叹不已,被形象地称为“将会释放核弹一般的产销能量”,他领导公司进入了又一轮发展的黄金时代。

潘刚还是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与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的获得者,入选国内知名财经杂志《经理人》2003年度 “10位最有价值的40岁以下新生代企业家”,兼任内蒙古青联副主席、中国乳协副理事长、中国奶协副理事长。

六:伊利的 创始人 是 谁

郑俊怀:内蒙古伊利集团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总部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郑俊怀执掌伊利22年.请用几秒钟采纳下~!“五星好评+原创”,谢谢!

七:伊利公司的创立者是谁

是郑俊怀!

伊利是一个国有企业,有一个规模很小的奶制品厂做到今天这个规模。

在伊利创业的过程中,蒙埂创始人牛根是一个必须提到的一个人物,当年从一个刷瓶工一直做到副总裁,后功高盖主,最后郑俊怀提出让牛根生学习深造,最后你知道的,回不来了,只有自己创业。而郑俊怀也因经济犯罪入狱!

八:伊利集团董事长级别

伊利老大

九:蒙牛牛奶的企业创始人

牛根生,内蒙古人,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从事乳业27年。 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