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重要性原则

一:会计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因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正确决策时,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确定。确定的标准通常有两个方面:质的方面,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有影响,说明该信息具有重要性,会计上应单独披露;量的方面,如果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数量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达到一定比例,就具有重要性。

二:会计原则有哪些?

(1)真实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一致性原则。

(6)及时性原则。

(7)明晰性原则。

(8)重要性原则。

(9)权责发生制原则。

(10)配比原则。

(11)谨慎原则。

(12)实际成本原则。

(1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参考资料:互联网

三:重要性原则的在会计中的应用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其中。“需要调整或说明”中的“需要”与否,就是重要性原时施应用、达到了重要性标准的,即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若不披露就会误导决策的,就认为其需要调整或说明,应将其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2.报告分部的确认。一般来说,是否确认为报告分部,其重要性标准定在10%(如一个分部的收入需达到企业分部收入总额的10%以上,等等),但也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比如:某一报告分部,在某一会计年度因特殊事项而没有达到10%的标准,在该年度仍应将其作为报告分部披露信息。反之,若在正常情况下不符合报告分部的定义,而在某一会计年度却因特殊事项达到了10%的标准,则在该年度仍不应将其确认为报告分部。3.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因此它并不要求企业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提供完整的信息。中期财务报告的披露可以适当简化,但应遵循重要性原则。4.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情况进行处理: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或几乎没有影响的,可以不予披露;如属于有影响的重大交易,应当区分关联方及交易类型披露话属于非重大交易。类型相同的可以合并披露,但应以不影响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前提。判断关联方交易是否需要披露,不应仅以交易金额的大小,还应结合此项交易的性质来进行判断。5.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披露那些未在表内确认但又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报表附注首先体现的是充分披露原则,强调信息完整。但并非所有本在表内确认的信息均应在附注中披露,而是挑选那些重要的予以揭示。会计报表附注本身就是重要性原则与充分披露原则相结合的典范。

四:会计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有以下十三个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明晰性原则;4、历史成本原则;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6、权责发生制原则;7、及时性原则;8、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9、配比性原则;10、相关性原则;11、一惯性原则;12、谨慎性原则;13、重要性原则。

五:会计的重要性是什么

210.34.4.20/openweb/lunwen/723.htm 厦门大学知识资源港XMU Knbwledge Resource Portal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题名 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 责任者 叶清辉 主题 管理学 描述 本论文的目的是针对实务上企业管理当局利用重要性原则影响财务报表公允表达的不当会计行为,以及会计审计人员执行重要性判断的偏差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重要性概念的本质、特征以及重要性判断的决策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独立公正的审计查核,以确信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没有重大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服务并不保证财务报表完全没有错报或漏报,因而,注册会计师都要在审计报告中明确陈述“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并)合理确信财务报表无重大不实表达”。这项陈述表达了,提供财务报表的管理当局及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给予合理的保证。所谓“合理保证”,简单地说,就是财务报表的提供及审计服务只保证重大会计事项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就此观点,重要性判断对财务报表能否公允表达的影响可见一斑。因而,早在1975年FASB成立之初就曾指出:“若要以精简清晰的形式、既经济又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重要性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然而,这条划分有限责任的重要性界线应当如何确定,才能同时满足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需要,是研究重要性判断时的主要课题。因为划分不当形成的“期望落差”,可能给会计信息提供者带来法律责任。本文的研究分析认为:重要性概念的本质是主观模糊的个人感受,而会计重要性概念是以报表使用者主观的感受来定义的。因而,从运用重要性概念的会计审计人员(以下简称会审人员)的角度来看,重要性的概念有主观与客观之分,也有基本概念与派生概念之别。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审计中财务报表的查核,都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但财务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主要是用于过滤筛选不重要的会计数据,以节约信息生产成本,并增强报表的可理解性;而审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则是为了辨识重大会计信息,以控制审计风险,并有效率且有效果地完成审计任务。两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存在着差别。此外,财务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同时兼具积极作用及消极作用。在进行重要性判断时,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兼顾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尤其是以往在实务里长期受忽略的质量因素,更值得特别强调。其次在判断时,应从整体报表的高度做全盘的分析考量。此外,本文还尝试提出了能够充分诠释重要性判断决策过程中质量因素和数量因素交互作用的理论,以及诠释重要性水平期望落差长期存在的理论。全文共分七章。兹依本文结构依序说明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论述重要性判断的应用现况和问题,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动机,接着胪列本文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第二章“重要性档案的考察”。本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介绍并评论各权威机构和学者对重要性概念的提法,并以1973年FASB的成立划分早期与近期的研究文献。早期档案文献是将重要性概念局限在会计工作及编制财务报表时实施的重要性原则,以节约成本及重点报告。在现代会计资料数量暴增,而且又必须在时限内经济有效地提供易懂的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会计审计人员就必须更善于运用重要性原则。尤其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更是处处......余下全文>>

六:财务工作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

(转载)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务”与“会计”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那样密不可分,经常成对出现。过去,我们有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如“两则两制”包括《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务与会计各司其职。财务定政策,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固定资产的标准、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由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定方法,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报告问题,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设置,具体经济业务应借记(或贷记)什么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报表项目的口径和列示。

现在,国家出台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即将出台《小企业会计制度》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不仅包含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内容,恢复了会计制度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新的会计核算制度涵盖了原来财务制度的内容。同时,近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会计热,会计打假、不做假账的呼声很高,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似乎会计已经取代了财务,财务的概念已经淡漠甚至含糊不清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从事财务管理的同志理不直,气不壮了。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深入,进一步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财务管理有进一步弱化的倾向。那么,什么是财务,什么是会计,两者到底有无区别与联系呢?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和不解。

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笔者认为,财务与会计应有一个客观的界限,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自主决策权。

4.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5.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为它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假定的,是经验值(如平均资金成本)。财务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

6.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余下全文>>

七: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都有哪些体现

一、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三个方面。

(一)重要性原则在会计账户设置中的运用

1、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账户设置。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种。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对主营业务的反映就是重要的会计事项,正是基于此,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反映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反映因为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情况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主营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被分项反映。然而,对于其他业务,由于其相对次要,所以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只设置了一个“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其他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等费用全部都在这一个账户中记录,没有进行分项反映。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设置。当企业购买比较紧俏或者生产周期长、投资比较大的商品时,对方一般会要求企业预付一部分货款,俗称定金。在会计账户的使用上,对于企业预付的货款应该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多,使得预付货款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那么,预付货款业务就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对于预付货款就必须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但是,如果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少,只是偶尔发生,则对于预付货款就不需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应该将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反映,以简化账户的设置。预收货款的处理同预付货款一样,如果预收货款比较重要,也是要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反映,否则就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进行核算。

3、“累计折旧”账户的设置。在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专门设置了“累计折旧”账户来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对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等的价值损耗并没有专设账户,而是将其损耗价值直接在账面上注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里,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仅需要设置只反映其原始价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账户,还需要设置专门反映其损耗价值的“累计折旧”账户,通过“累计折旧”账户余额对“固定资产”账户余额的抵减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这样,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及其损耗情况都得到了详细的反映。

4、“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都是在“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该账户的贷方记录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借方记录对外投资发生的损失,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收益,借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损失。投资收益和损失为什么没有分设账户进行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对于除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而言,对外投资活动是企业在开展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以外所从事的一项活动,是比较次要的,所以投资收益和损失就没有分项核算。

5、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余下全文>>

八:财务工作原则

一、收益、风险适当均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理财主体角度分析,主要有市场风险和企业特别风险。市场风险是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风险,特别风险是个别企业特有的风险,即因生产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和举债经营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企业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但企业要想取得收益,就不能回避风险,风险中包含了收益。收益风险均衡,就是要求企业对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制定方案,趋利避害,力争做到既降低风险,又能取得较高的收益。

二、正确协调利益关系

企业在组织实施财务管理中应兼顾和协调好债权人和债务人、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和受资者的各种利益关系。(1)债权、债务关系协调。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本企业债券的持有人、贷款机构、商业信用提供者、其他提供给企业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企业要按照约定的期限、利率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合理攻度资金,及时归还债权人本金。同样企业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2)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协调。企业财务目标直接反映的是所有者的利益,与企业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对所有者来讲,他所放弃的利益也就是经营者所得利益。这种被放弃的利益叫做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此时问题的关键不是享受成本的多少,而是在增加享受成本的同时,是否更多地提高企业的价值,即所有者的权益。因而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总希望以较小的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为解决这一矛盾,经营者必须按照所有者真正的利益经营和管理,同时企业也应建立相应有效的保证机制,在有效保证经营者真正利益前提下,要求其对企业进行高效的经营。西方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诸如“绩效股”、“股票选择权”、“奖金”等奖励企业有功之臣的激励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我国企业对其经营人员、财务人员缺乏利益刺激,长期对其经营人员只是要求奉献,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利益。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已明确提出对企业经理人员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它对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改善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3)与投资者、受资者关系协调。所有者要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以便及时形成企业的资本,企业利用资本进行营运实现利润后,应按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其所有者支付报酬。同样,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并依据其出资份额参与受资者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企业与投资者、受资者的关系,是投资同分享投资利益的关系,企业应该站在维护投资方和受资方各自合法利益的立场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

三、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将货币时间价值运用在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方面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搞好融资、投资、分配决策的有效保证。资金时间价值以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的普遍存在为前提条件或存在基础,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是财务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投资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来表示,如果未来收益的现值大于成本现值,且此时的未来风险投资收益高于无风险投资收益,则该项目予以肯定,否则予以拒绝。

四、市场财务决策

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关键是看市场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市场接受程度越高,企业发展机会就越大,其盈利能力也就越强。因此,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在市场。企业必须研制、开发、销售具有企业自己独特性能的产品,......余下全文>>

九:会计核算的几大原则是什么

会计基础 和财务会计书上都有

十:财务管理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定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特点:1.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3.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

意义:财务管理不是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不是帐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的管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