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装置艺术

一:新媒体艺术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 5分

我有 书 没有电子版

二:当代装置艺术有哪些流派?各有哪些代表作

当代书法家观山的代表作《沁园春雪》《惠风和畅》《室雅兰香》《天道酬勤》等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代表作红竹画系列、《沁园春雪》《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等

三:装置艺术与观众互动的社会结合临界点在哪里

情感交流

四:【互动装置】关于将麦克风接收到的外界声音控制粒子特效运动形状,请高手~~ 5分

gr hdfzgh感觉到然后过会百废俱举会更方便放 贵夫人的的好贝诺唱V刹南方工笔画

五:到底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互动、什么是互动营销?

新媒体  我们新媒体专业出去到底能为新媒体领域做点什么?记得我毕业的时候对什么叫富媒体、什么叫流媒体都不清楚,把banner意思混成一团。记得毕业那年去美院看新媒体毕业展,有这么个共识:他们搞的是装置艺术,只要有钱我们这些人也能搞,也能玩。真不知道美院老师听了这个共识会不会气吐血。我不得不承认我们错了,美院的新媒体我理解成装置新媒体,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场合,让用户参与到装置新媒体,宣传产品成果。而我们学校搞的是网络新媒体,借助网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搭建流畅的网络平台。我们跟美院有个共同的特点,数字性,互动性,个人性,我理解为都是数字互动新媒体。  新媒体是:用户能自主选择内容、传播者和用户形成对等交流、同时无数用户也可以进行对应交流的媒体。艾,太概念了,还是简单点,来自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具有互动性、数字化、个人化的特点,数字化是本质,互动是表现形式,个人化则是一种延展。  互动性。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积极。分众不请自入的广告形式,当然被排除在新媒体之外。互动性使得在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不仅有大众传播的性质,还有人际传播的特征。  数字化。在题为新媒体的新字,便是霸权,前无古人的霸权的日志中,我讨论过这个维度。数字化的内容,使得内容本身得以更广阔地实现范围经济,即以很多种不同形式呈现。  个人化。传统媒体,在面对每个受者之时,都是一样的。比如,同一台节目,或者,同一张报纸。但是,新媒体不然。同样一个域名的网站,用户面对的界面和内容可能不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用户定制;二是传者(也就是网站)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通过类似cookies技术,给予不同的内容呈现。这两个原因其实根子上,还是受者与传者互动的结果。试想从来没有留下阅读痕迹的用户,怎么会被网站判断出他希望读什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我认为:一、新媒体并非就是新出现的媒体(通常大家将互联网和手机称为第四、第五媒体。按照新媒体形态的出现时间这样的排序法去划分新旧媒体显然太粗放了),二、新媒体并非就是新技术支撑的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广播,数字广播显然不是新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互动  工作中,在一起讨论创意时,经常会有人说:艾,你这个想法不错,就是缺少互动,没有一个鼠标动作让用户去玩。有资深广告人聊天时竟然说:游戏不是互动,他就不过是在玩个游戏嘛。完蛋,我个人认为很多大小公司都存在这个现象,被互动表面意思迷惑了。  所谓的互动:就是双方互相的动起来。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而不是简单理解成一定要让鼠标在这么个显示屏幕上画朵花,画个鸡蛋后画面出现什么样子的效果。对于做什么样性质的网络广告,应该有的放矢,比如鼠标感应,拖、拉、触一些动作引起用户兴趣;比如视觉冲击震撼用户;比如画面表现形式,涂鸦,插画等等;这些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参与到整个互动过程中来。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互动......余下全文>>

六:中西方文化互动 700字

全球化这一概念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出现于经济领域,在九十年代作为1个学术话语开始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重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就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迄今,它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范围,广泛影响到政治、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尽管全球化这一时髦话语在国际社会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当今的“显学”,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1个新词语。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有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产生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1种世界的文学。”[1]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化不仅仅在于经济领域,还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全球化不仅是指国际间经济交往的过程,而且也是文化艺术领域交往的过程。近现代以来,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尤其是中西方文化艺术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并不意味着全球只是单一化的文化艺术模式,而是指既具有现代性又有着民族特色的1种文化艺术形态。

全球化指的是各个民族、国家跨洲际间的国际交往和互动在规模和范围上的扩大,在广度上的拓展,在速度上的增加和影响力的不断深入。“它指的是人类组织在规模上的变化或变革,这些组织把相距遥远的社会联结起来,并扩大了权力关系在世界各地区和各大洲的影响。但不应该把全球化视为预示着1个和谐的全球社会的到来,也不应该把它看成是1个普遍的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各种文化和文明都将日益趋同。……全球化是1个深刻分化并充满激烈斗争的过程。全球化的不均衡性使得它远不像整个星球都体会到的那样是1个日趋一致的过程。”[2]这是因为全球化和本土化或民族化是相辅相成和相互影响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艺术走向趋同化和单一化,反而会引发更多的本土化,和人们更为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自觉性。

学术界普遍认为,自从1492年哥伦布远渡重洋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就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的进程。然而,早于哥伦布87年的郑和就曾率领二万七千余人,船只近百艘,开始了他七次下西洋的历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洲际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1大壮举。从1405至1433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曾七次跨越海洋,先后访问了南亚、阿拉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的30多个国家。由于郑和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因而被西方人誉为“文明使者”。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丝绸文化就已经被输送到了欧洲,历史上联接欧亚大陆的通道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这也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欧洲)传播的见证。从近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和交往的情形来看,双方之间的往来越来越趋于频繁,而且碰撞越来越激烈。互相吸收、借鉴不同民族文化因子的要求变得更自觉,更迫切。例如,在园林和建筑艺术上,东方甚至出现了“欧化模式”,西方也出现了“中国风格”。历史上,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和交往都是自觉的社会活动,就两者的关系而言,中国始终是主动的、先行的,欧洲则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然而,在近现代尤其是现当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往的情形变得那么失衡,那么不对等。如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在不断向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大肆扩张,严重损害了他者的利益。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构中国与西方平等对话的话语权利,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使中国的文化艺术西渐成为可能。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他者文化艺术的借鉴......余下全文>>

七:新媒体艺术和艺术美体,多媒体艺术的区别

你好,我学过美术,现在的专业是环境艺术设计。

你说的三个专业文科生都可以,它对人文素养都有要求的。

应该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目前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这种刚刚崛起的新媒体艺术被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 MEDIA)。

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的代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

再者,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其实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或者说网络媒体,也叫第四媒体。(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g(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将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大新闻媒介。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互联网,不过,互联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因此,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余下全文>>

八:美术馆的展览方式?

一般来说没有固定的分类,常见的分为主题展,馆藏展(陈列展),提名展,个人回顾展,以及以普及为目的的教育性质展览。

展览方式更为多样,目前有常规书画展,史料与原作同时展出的文献展,以鼓励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实验性展览,也有大型学术研究的综合性展览。

你提的问题比较笼统,具体问题还有具体的说法。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