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有三种,,即哪三种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1903)属内阿米巴科的内阿米巴属。过去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一般在宿主结肠内共栖,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侵入肠壁或由血流带到其他器官并引起疾病。1928年,Brumpt曾提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有两个种,其中一种可引起阿米巴病,而另一种虽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相似、生活史相同,但无致病性,并命名为迪斯帕内阿米巴(Entamoeba dispar)。引起阿米巴病的是溶组织内阿米巴,而迪斯帕内阿米巴无致病性。

滋养体在肠腔里形成包囊的过程称为成囊(encystation)。滋养体在肠腔以外的脏器或外界不能成囊。在肠腔内滋养体逐渐缩小,停止活动变成近似球形的包囊前期(precyst),以后变成一核包囊并进行二分裂增殖。胞质内有一特殊的营养储存结构即拟染色体(chromatoid body),呈短棒状,对虫株鉴别有意义。在未成熟包囊中有糖原泡(glycogen vacuole)。成熟包囊有4个核,圆形,直径10~16μm,包囊壁厚约125~150nm,光滑。核为泡状核,与滋养体的相似但稍小。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与溶液组织内阿米巴包裹在形态上有何区别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变化可分为滋养体期、包囊前期和包囊期。而滋养体期又分为大小二型,大型滋养体大,主要生活在肠壁组织里;小型滋养体小,生活在肠腔内,营共栖生活,能形成包囊。所以前者又称组织型大滋养体(简称大滋养体),后者又称共栖成囊型小滋养体(简称小滋养体)。 1.滋养体:

⑴大滋养体:寄生在组织中,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型。活动的大滋养体体积变化较大,直径12~60μm,15~30μm为常见。其虫体分内质和外质,外质透明,约占全体1/3,内质较浓密,呈颗粒状。运动时外质伸出,常形成单一的伪足,作定向移动即阿米巴运动。先是外质伸出舌状或指状伪足,随即内质流入伪足,使整个虫体向着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在内质中常见被其吞噬的红细胞。以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圆形细胞核,呈泡状,大小为4~9μm,平均5.3μm,核膜内缘一层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染色质粒,核的正中具有一个圆形细小的核仁,也可略偏位,核仁与核膜间有时可见到网状的核纤维。

三:阿米巴原虫一种主要寄生于结肠内的虫子会引起痢疾和结肠炎是用简单的分裂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

阿米巴痢疾,又称肠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本病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我国多见于北方。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大多为散发,

病因

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包囊携带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的水源、蔬菜、瓜果食物等消化道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用品苍蝇、蟑螂等间接经口传播。人群普通易感,感染后不产生免疫力,故易再感染。

症状

潜伏期平均1~2周(4日至数月),临床表现有不同类型。

(一)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此型临床常不出现症状,多个粪检时发现阿米巴包囊。

(二)普通型:起病多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常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血与坏死组织混合均匀呈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与大量红细胞成堆,为其特征之一。

(三)轻型:见于体质较强者,症状轻微。

(四)暴发型:极少见。

(五)慢性型:常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所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使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迁延2月以上或数年不愈。常因受凉、劳累、饮食不慎等而发作。

检查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症状较轻,腹泻次数少,暗红色呈酱样粪便等。

2.粪便检查:显微镜下检出溶组织阿米巴为确诊重要依据。

3.乙状结肠镜检查。

4.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肠道狭窄、阿米巴瘤有一定价值。

5.血清学检查:可用阿米巴纯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当体内有侵袭性病变时方形成抗体,包囊携带者抗体检测为阴性。常用间接血凝、ELISA、间接荧光抗体、对流免疫电泳、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等。

治疗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3次查不到滋养体和包囊,加强营养,必要时输液或输血。

(二)病原治疗:

1.甲硝唑(灭滴灵)。

2.甲硝磺酰咪唑。

3.氯散糖酸酯(氯胺苯酯)。

4.抗生素。

5.中药:鸦胆子(苦参子)仁、白头翁、大蒜等均可使用。

四:人体寄生虫常见的寄生部位有哪些?请对其致病机制及病理表现做出总结

百度知道跟寄生虫老师一样不靠谱,在书上找吧!

五:阿米巴菌的实验诊断

主要包括病原诊断、血清学诊断、DNA扩增诊断和影像诊断。 (1) 生理盐水涂片法:对肠阿米巴病而言,粪检仍为最有效的手段。这种方法用以检出活动的滋养体。一般在稀便或带有脓血的便中滋养体多见,伴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但虫体在受到尿液、水等作用后会迅速死亡,故应注意快速检测和保持25~30℃以上的温度和防止尿液等污染。并要注意某些抗菌素、致泻药或收敛药、灌肠液等的应用均可影响虫体生存和活动,可影响检出率。对脓肿穿刺液等亦可行涂片检查,但应注意虫体多在脓肿壁上,故穿刺和检查时应予注意。另外,镜下滋养体需与宿主组织细胞鉴别,主要有如下几点:À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大于宿主细胞;Á胞核与胞质比例低于宿主细胞;Â滋养体为泡状核,核仁居中,核周染色质粒清晰;Ã滋养体胞质中可含红细胞和组织碎片。(2) 碘液涂片法:对慢性腹泻患者以检查包囊为主,可作碘液染色,以显示包囊的胞核,同时进行鉴别诊断。用甲醛乙醚法沉淀包囊可以提高检出率40%~50%,另外,对于一些慢性患者,粪检应持续1周~3周,以确保无漏诊病人。(3) 体外培养:培养法比涂片法更敏感,常用Robinson’s培养基,对亚急性或慢性病例检出率比较高,但非一般实验室均可开展的,故为非常规方法,但对研究很有意义。在粪便检查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必须与其他肠道原虫相区别,尤其是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和哈门氏内阿米巴(Entamoeba hartmani)。哈门氏内阿米巴因其体积较小而易于区别,与结肠内阿米巴则有时比较困难,应考虑多种标准。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指出,白细胞比其他原虫更易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混淆。目前有许多方法可用于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迪斯帕内阿米巴,主要包括同工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多聚酶链反应(PCR)分析。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表面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作为靶抗原,以单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血和粪便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88%和99%。目前在欧美日已有检测试剂盒出售。而PCR法则可直接从DNA水平鉴别两种阿米巴,其中以检测编码29/30kDa的多胱氨酸抗原的基因最为特异和可行。也有人报告以直接粪便PCR法可以迅速鉴别两种阿米巴。WHO专门委员会建议,显微镜下检获含四核的包囊应鉴定为溶组织内阿米巴/迪斯帕内阿米巴;粪中检测含红细胞的滋养体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血清学检查结果,高滴度阳性应高度怀疑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 这是近十年来发展很快而且十分有效、敏感、特异的方法。主要提取脓液穿刺液或粪便培养物、活检的肠组织、皮肤溃疡分泌物、脓血便甚至成形便的DNA,而后以适当的引物,进行扩增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可以区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其他阿米巴原虫。引物种类很多,各有所长,但原则上是选择具有高丰度的基因,可以有良好的敏感性。目前世界上公认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引物是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编码29kDa/30kDa多半胱氨酸抗原的基因设计的。目前有许多实验室应用血清学和DNA分析或检测粪中抗原,进行阿米巴病流行病学调查。 肠阿米巴病应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后者起病急,发烧,全身状态不良,粪便中白细胞多见,抗菌素治疗有效,阿米巴滋养体阴性。阿米巴性肝脓肿则应主要与细菌性肝脓肿相鉴别,后者患者往往在50岁以上,全身情况差,伴发热、疼痛,有胃肠道疾病既往史,阿米巴滋养体阴性。同时阿米巴肝脓肿亦应与肝癌、肝炎或其他脓肿相鉴别。

...余下全文>>

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病原诊断方法有哪些

(1)生理盐水涂片法:对肠阿米巴病而言,粪检仍为最有效的手段。这种方法可以检出活动的滋养体。一般在稀便或带有脓血的便中滋养体多见,滋养体内可见被摄入的红细胞。但由于虫体在受到尿液、水等作用后会迅速死亡,故应注意快速检测、保持25~30℃以上的温度和防止尿液等污染,但要注意某些抗菌素、致泻药或收敛药、灌肠液等均可影响虫体的生存和活动,从而影响检出率。

对脓肿穿刺液等亦可行涂片检查,但应注意虫体多在脓肿壁上,故穿刺和检查时应予注意。另外,镜下滋养体需与宿主组织细胞鉴别,鉴别要点为:①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大于宿主细胞;②胞核与胞质大小比例小于宿主细胞;③滋养体为泡状核,核仁居中,核周染色质粒清晰;④滋养体胞质中可含红细胞和组织碎片。

(2)碘液涂片法:对慢性腹泻患者以检查包囊为主,可作碘液染色,以显示包囊的胞核,同时进行鉴别诊断。用甲醛乙醚法沉淀包囊可以提高检出率40%~50%。另外,对于一些慢性患者,粪检应持续1周~3周,多次检查,以防漏诊。  (3)铁苏木染色法:染色后虫体结构清晰,标本可长期保存,用于鉴别诊断。

(4)体外培养:培养法在诊断和保存虫种方面有重要意义,且比涂片法敏感。培养物常为粪便或脓肿抽出物。用Robinson氏培养基,对亚急性或慢性病例检出率比较高。在粪便检查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必须与其他肠道原虫相区别,尤其是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和哈门氏内阿米巴(Entamoeba hartmani)。目前有许多方法可用于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迪斯帕内阿米巴,如同工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5)活组织检查:用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结肠粘膜溃疡,并作活检或拭物涂片。注意从溃疡边缘取材。但爆发性结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应慎用内镜检查。脓腔穿刺应取材于壁部,并注意脓液性状特征。

(6)核酸诊断:这是近十年来发展较快而且十分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可用脓液、穿刺液、粪便培养物、活检的肠组织、皮肤溃疡分泌物、脓血便甚至成形粪便中虫体的DNA,而后以特异性的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可以区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其他阿米巴原虫。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