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能力要求

一:高考前历史要怎样复习?

我也没什么很好的复习方法,只能给你高中三年历史的大纲。你可以顺一边,这样可以看出哪里薄弱,再重点复习哪个知识点。历史就是要把书读薄,把知识缩减精华,这样才能的高分。

1 政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和分封制;“始皇帝”和郡县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2 政治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1900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本侵华罪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主要史实;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3 政治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和农民阶级的作用与局限性;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 政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及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5 政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及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及作用

6 政治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自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与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及历史影响;罗马法及历史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7 政治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造成经济带一直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8 政治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9 政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冷战”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欧共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0 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发展及特征;商业发展及特征;“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及缓慢发展原因

11 经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意义

13 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4 经济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5 经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斯大林模式”及经验教训;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6 经济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余下全文>>

二: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其实,,主要是在写题的时候,,标注出题目问题的重点..

重要的要素,比如:时间,地点.还有第一次,或者最之类的描述....

还有你一定要明白,,,题埂问的是什么..

然后在看选项的时候,,,可以从题干里面勾画的重点要素,来排除...

比如,时间不符合,,,与题目无关等.....

三:【历史】高三历史如何应对复习与高考?

用足用好教材 高考试题虽不是教材的再现、重复、翻版,但也不是脱离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为基础、为依据的,因此,首先必须用足用好教材。这里所说的用足教材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顺序,在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逐个展开,一一覆盖。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一个知识点以应有重视和位置。 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中国近现代的主要矛盾等内容和世界史中各主要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内容,教师要拓宽深化,给学生提供一片展开想象的自由天地;对于重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内容则应在加强理解、综合能力方面给以指导。 属于一般过程的内容如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要能做到把握脉络,线条清晰;而对辅助性的内容则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使学生分清轻重主次。 以《考试说明》为指导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重要的指导用书,因此,作为一名高三历史教师,除了讲好讲透教材每章节内容外,还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从《说明》中了解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掌握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从而将培养目标自觉地贯穿于教学与复习之中,以适应当前历史高考改革对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准确理解各项能力要求的实质和水平层次;从《说明》中把握考试形式,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适于选拔人才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科学指导学生 高三毕业复习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合理、科学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呢?我认为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较为合理有利。 第一阶段复习式的新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前期。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与练习,其中《中国历史》既可按专题讲,也可突破教材的章节按时期讲。总之,不能遗漏重要的知识点,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明确了的那些知识点。对《世界历史》可用“滚雪球”式的方法讲述和复习,即一面讲新知识,一面复习、考查旧知识,加强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巩固。除按此方式进行教学与复习外,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还应按单元进行“小综合”训练,力求“横中有纵”,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专题知识结构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四月至五月中旬。在这一阶段中,专题复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 在这里,历史专题的划分宜粗线条、粗框架,而不宜细碎、零散。如中国古代史一般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几条线索,中国现代史则可划分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各阶级的探索史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而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别史及国际关系史等几个专题即可。同时,在这一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第三阶段综合及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末,即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这一阶段的教学与复习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复习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余下全文>>

四:高考文综复习中如何来分析概括历史特征

什么是历史特征?历史特征的含义是某一个历史事物区别于另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点,是历史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个性,它包括历史事物内在性质和外在表现,它具有特殊性(个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源于历史事物自身,但又高于历史事物本身,是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结果,要求语言必须简洁、精练。它能较全面地体现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能力(记忆、理解、分析、归纳、综合表述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对历史特征的考查要求不断提高,考试中此类题目频频出现,成为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中也明确地把它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却是学生历史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表现为:找不到归纳的角度,无从下笔;不能从理论上准确地概括特征;容易将特征与表现混淆,堆砌史实,无的放矢。所以,在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归纳、概括历史特征。 历史特征,一般可分为阶段特征、领域特征、事物特征。阶段特征是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状况的概括,一般从某个领域的表现去归纳概括。如古代社会某个时期(王朝)的特征,我们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来归纳;其中的政治又可从政治制度变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考虑;经济又可以从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农、工、商、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来表述。世界近现代史的某个阶段特征,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为主),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变更),列强对外开拓市场和殖民扩张,国际关系(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为主),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某领域特征要从其发展变化来分析,可纵向和横向比较。比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征是什么?我们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列强对外活动来比较分析: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英国、法国衰落,美国、德国、日本崛起),②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③资本主义生产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④资本主义列强加剧对世界的瓜分,同时列强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某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要从历史事物的要素去归纳与概括。如革命类事件(以法国大革命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专制、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第三等级要求、启蒙思想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资产阶级)、主力(人民广泛参与)、目的(推翻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过程特点(三次高潮,实践了启蒙思想、反封建与卫国战争相结合)、结果(较彻底)、影响(对欧洲、对世界)等。 这些只是针对一般的历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历史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历史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机械地搬用这些角度和思维模式去将丰富多彩的、不断发展的历史格式化。那么,如果遇到类似的历史特征分析要求,我们该怎么办?不管分析什么阶段、什么时期、什么领域、什么历史事物,我们只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去归纳概括即可。 一是要在发散思维中找到归纳、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们围绕一个历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依循规律,分析其历史地位、发展状况、历史影响等外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的、性质、过程、特殊性等内在特征。如中国古代社会中,不论哪个时期,我们归纳的角度都应是其各个领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则应从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及列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来分析归纳。这是归纳历史特征的基本规......余下全文>>

五:高三总历史重点复习

这是我在天星教育网上看到的!或许对你学习历史有帮助!!呵呵```

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 加强基础知识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但依然不可忽视基础知识,因为《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任何一项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能力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高层次的理论说明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获得大量足够的感性认识,以便在考试时根据所学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使所学知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得出正确答案并进行高层次的理论说明与阐释。

- 重视培养思维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上升,很大一部分都无法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就连多项选择题的备选项目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对课文的机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其命题原则就是立足于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在本质的揭示。这样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历史问题、历史事件设问,并作出简繁适当的回答。特别对那些立意很好的问题,可以进行再设计,并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重新组织、归纳、整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间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目前高考中几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 这种题型的测试功能主要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以及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得出正确选项。对于前者可采用肯定法,后者则可通过仔细阅读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采用肯定和排除法找到正确选项。

材料题 这类题型的测试功能几乎包括了《考试说明》中各项能力要求的全部,是全面展示考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解答这种试题首先是审视所给材料及所提问题;其次是分析材料,根据设问要求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从中提炼出观点或最大限度地选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支持特定论点(一般的是以教材观点为准);最后,科学、准确、完整地做出答案,并做到既简明扼要又逻辑严谨。

小论文 这一题型的测试功能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同样属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综合题型。论文题有的属于大跨度、高概括的叙述型,有的属于小切口、深挖掘的分析型,还有比较、评述等。无论什么样的论文题,首先必须正确审题,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论述项目和对象。对叙述型强调进行系统的归纳并得出正确结论;对分析型要注意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特点、性质、作用、结果、教训等;对比较型则应先弄清题目的比项,而后将比项双方的史实进行归类、提炼、分析,得出结论;对评述型的解答,应该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叙述和评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先叙后评,也可夹叙夹评,评从述出。除此,在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历史学科的特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切忌空发议论。

六:高中历史教学意义类应该怎么处理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了解初中教学特点,恰当处理初高中经济史的衔接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因此,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注意了衔接,但实际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知识方面,初中比较注重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而高中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能力方面,初中、高中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都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但初中主要是识记、理解层面的要求,而高中则主要是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应用层面的要求。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线索。而高中课程为了避免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在初中通史的基础上,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这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师应采取哪些加强初高中衔接的教学策略呢?首先,要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关注学生初中阶段经济史知识的学习状况,如初中课标涉及了“苏联经济建设”等。高中世界经济史的知识与要求中,“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等内容,能力要求明显比初中高。了解了初中的学习状况,可使我们的高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并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教学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可以说,高中阶段历史学习是初中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其次,要进行适度的拓展和深化。教师应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初中相应的经济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高中新知识。再次,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经济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变乏味为生动,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经济史内容。 二、加强横向联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层联系 高中阶段历史必修课三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但不是相互孤立的,否则,就人为地割裂了必修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割裂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决定着文化传统的特征和走向。反过来经济的发展或停滞,大多数时候受到政治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制约。老师们应学习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从本质上把握社会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 高中历史必修课三个模块安排也是一个由易到难不断深化认识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新的体系改变了以往忽视经济史教学的不合理结构,建立起协调互补的结构,有利于学生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领域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必修二的教学基础是学生已学了必修一积累起的经验和认识,要在教学中善于应用必修一,适当提及必修三(知识点初中已学过),这样既深化了必修一内容又学到了新内容,也为必修三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从而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例如: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探讨“1840年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列强侵略中国的阶段性特点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再引导学生认识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阶段特征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从身边的事说起 学习历史是为了为现实服务。“课标”明确地将社会生活史纳入经济史领域,指出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实现教学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提供了便利,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余下全文>>

七:面对高考,关于历史有没有好的经验?或者答题方面的?

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历史备考复习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也是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阶段。或者被动地听 课做题,或者“跟着感觉走”,翻课本、练模拟,从而造成自我感觉良好、高考成绩不佳的结果。复习是一个 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 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 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 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

2.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 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 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 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7 题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 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 又如第8题“‘门户开 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 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 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 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 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 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 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 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 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三、高密度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余下全文>>

八:高考文综必考都有哪些?

1、高考文综科目里面地理是文科生学习中最需要理科思维的一科,程度甚于数学。无论是长期的难点地球运动还是棘手的主观评价部分,都要求人的思路和思考能力。所谓思路就是想法要正,不仅需要知识,也需要常识;而思考能力就是逻辑思维,想法应该缜密、细谨,不能轻敌,不能狂妄,一步一步想,经过严格的、有理有据的推理得到本质结论。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坚持,量变才有质变,无数琐碎知识点的积累才能为原理理论夯实地基。不到高考就不放弃地理学习,保持熟悉的题感、昂扬的姿态和向上的势头,就是走向成功。

2、 政治学好的重点在于背,有理论基础才能应用理论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所以知识点必须熟记,要多角度、多种方法交叉记忆,比如提取知识框架记忆知识细节,再比如按照不同主语把知识点分类记忆,最后甚至需要达到提起某一知识点就知道在书中哪个位置的程度。这是高中文综复习的重点内容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地方。

知识点熟练记诵并且深入了解其内涵之余,还要关注时事,尤其是权威的分析,深入分析,全面思考,勤加练习,用心归纳总结出题和设置答案的规律。

3、历史学科对文科生素养与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应当善用时间链串联某一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历史特征,构建既有宏观框架也有微观细节的历史知识体系,熟练掌握书中提到的史实,融会贯通。除此之外还应当具备历史学习的能力,能够独自归纳、分析史料,寻找历史规律,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常翻书,细看书,回归教材是历史学习的根本大法。

4、 文综考试里时间分配是一大关。选择题一题四分,时间分配不够,考虑不周,就会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同时还要处理好思考、答卷、记录答案三者的关系安排。思考需要严谨深入,答卷需要工整迅速,记录答案更要准确精当。

九:为什么现在高考历史越来越难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及训练

一、主观题得分技巧

1、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2、点多而全,回答直接,使用专业词句。

例: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2)改变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弊端。

(3)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4)解放生产力、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巩固政权。

(6)促进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为工业化提供物质基础。

(7)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探索基本模式、规律和公式

(1)模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内国际;积极、消极;直接、根本。

(2)经济发展原因:政治社会环境;政策;科技;内外交流;人民辛勤。

(3)革命爆发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社会矛盾交织;思想传播;导火线。

(4)改革原因:社会矛盾、统治危机;旧生产关系阻碍;民族危机;外部工业文明(先进文明)冲击。

4、明确题目主题、紧扣呼应主题

例观点评析题:亮出观点(对否)-事实依据-观点谬误所在-正确认识、解决方法-总结。

5、杜绝错别字。

二、审题技巧

1、审题目类型:叙述题、论证题、分析题、比较题、评价题和综合题。

2、审限定条件。题目的限定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物、设问角度等。

3、审求答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原因、影响、异同点、特点、性质、结局、意义之类。

4、审能力要求。试题考查我什么能力?是识记?理解?还是应用?题目的要求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5、审题目分值。一个2分的求答项,不可能要你用很多话回答。

结构严谨是提高答题质量的关键。一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做到紧扣题意,有问有答;二要讲究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做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三要有正面的回答,也要有一二句话的小结。力争内容完整是解题的重中之重。

例1:以历史原因的分析为例,总结中国古代史上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政治因素:国家统一与分裂,社会动荡与安宁,政府重视与摧残。(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与停滞,发展的新突破与新的生产方式出现。(3)民族关系:民族友好与战争,民族融合与交流。(4)对外关系:友好往来与频繁交往,闭关政策与开放。按此思路和技巧,可得出中国古代史上任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历史条件。

例2:(98全国多项选择题)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是:

A 控制北洋军阀 B 立宪派的支持

C 帝国主义的扶植 D 革命党人的妥协

三、选择题技巧

例1: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秦王蠃政读韩非子著作,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蠃政发此感叹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 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 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此题的四个选项均为韩非子的观点,直接判断对同学们说有些困难,但如果结合题头来看,则非常容易选择。

例2:(2000全国)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材料选择题分三步进行:第一,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目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例3: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余下全文>>

十: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快速提高成绩

当然就正对性复习了,还有虽然很多人不同意题海战术,但是通过我的经验来说,题海战术还是有用的,因为你做的题多了,题型见多了,思维就打开了,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这个非常重要。

加油!^-^!望采纳!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