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委托经营

一:委托经营的存在条件

委托经营成为可能的最基本条件是:所有者即委托者不能够或者没有必要亲自主持经营,从而把经营权让渡给经营者即受托者。例如:一个国有或集体所有的企业,所有者都是一个群体,为了实现经营目的,他们就必须把自己经营企业的权利进行让渡,即让渡给经营者。生产的社会化导致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公有制是历史的总趋势。在这种形式下更迫切需要委托经营的良好实现。此时的委托方是真正反映群体意愿的代表或组织,受托方来源于群体所有者成员。 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委托经营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经营权的私有化和商品化。其意思是指经营权真正与所有权独立开来。具有更为广泛意义的是:使经营权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和流通,可以允许人们买卖、馈赠或继承等。但也应看到这里的两权分离是相对的,原因在于双方在于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从而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局面。第二、委托经营的时间性和经济担保性。时间性是指委托经营根据生产周期的具体情况来定,可以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一些。经济担保性是指受托方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风险抵押或担保,但若是实施初期受托人没有一定的经济保障,也可以考虑经营过程中的相互抵偿问题。第三、委托经营的法律保障性或契约性。这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均应在同等健全的法律保障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运作。否则,委托经营的必要条件是不具备的。同时,可以制定《委托经营法》来提供必要条件。例如:在没有财产抵押的条件下,也可以用刑事处罚来进行监管。如严重失职或亏损可以诉讼法庭,与此同时,需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应的改革,使政府切实做到民主、公开地履行其相应的职责。第四、社会信誉保证制度的建立或“道德成本”的提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提高公民素质教育,从而提高业务水平,使全国形成公平统一的信誉档案体系,减低或避免违规行为,使经营者们充分、自由而彻底地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有发展,只有充分而彻底地竞争,才有最快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企业委托经营包括四个阶段:(一)委托经营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受托方与委托方就委托的条件、委托的费用、委托的权利与义务、委托经营收益的分配进行谈判,签署有关委托的法律文件和协议;二是受托方为托管经营进行人、财、物各方面准备和组织工作,为开展委托经营工作创造条件。(二)委托经营交接与规范阶段。主要是根据委托经营协议,由委托方向受托方移交相应经营权的阶段。规范阶段是在完成托管交接后,对委托经营对象进行全面规范,这是委托经营的必备的准备工作。(三)委托经营阶段。就是依据委托经营协议正式由受托方经营委托对象的阶段。(四)委托经营退出阶段。就是委托经营期限届满时,受托方退出委托经营,把被委托的对象的管理再次转移给委托方。或经委托方同意,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由受托方优先收购或转让给第三方。

二:如何把握“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内涵求解

熊选国: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这是修订后刑法的新规定。此类人员作为贪污罪的新型主体,在理解上有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

熊选国: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刑法修订草案时,有的代表提出,贪污罪的主体中未能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不利于国有财产的保护。建议在贪污罪中增加一款: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由此可见,该规定完全是基于加强对国有财产保护的立法目的而设立。在我看来,理解这一点对于该规定的正确适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熊选国:可以这么说。你刚才提到的“特别贪污罪”的称呼,主要是着眼于犯罪主体方面的特殊性。“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没有包含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之内,而是与“国家工作人员”并列的为贪污罪所特有的一类犯罪主体。

熊选国:正是。从立法技术角度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是一个特别规定。据此,贪污罪的主体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另一种是“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而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熊选国:我认为这种见解是可取的。实践中,接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资产,主要表现为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国有公司、企业的形式。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犯罪主体,也主要是指国有资产的承包经营人、租赁经营者。除此以外,还有基于临时聘用等原因对国有财产进行管理、经营的情况。从修订刑法时一些人大代表提出的理由看,这里的“管理、经营”主要是指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经营行为,包括小型国有企业的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经济行为。当然,其他国有财产也可以成为委托管理、经营的对象。委托的方式可以多种,但最为常见的是承包、租赁、临时聘用等。

苗有水:实务界有的同志反对将“临时聘用”作为一种委托关系对待。他们认为,接受国有单位聘用而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不属于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受委托人员,主要理由是:这类人员已经属于该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存在委托关系。但持此观点的同志仍认为这类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有财产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而不是职务侵占罪,应直接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这样就引出一个问题: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临时聘用”现象的刑法意义呢?

熊选国:就长期聘用而言,我同意上述同志的意见,无需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但临时聘用则不然。临时聘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有财产的,由于这些人员尚未与国有单位形成固定的劳动、人事关系,难以认定其为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将临时聘用的人员纳入该规定的受委托人员范畴,符合刑法保护国有资产的价值取向。

苗有水: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贪污罪与侵占罪的界限容易混淆。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数额较大的,构成侵占罪。理论界多数人认为,作为侵占罪对象的“他人财物”,既包括私人财物,也包括国有财物。那么,当“代为保管”国有财物的人将该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时,是否可以适用“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规定而认定为贪污罪呢?实践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代为保管”是“受委托管理”的方式之一,由于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对国有财产采取了特别保护措施......余下全文>>

三:所有经营性国有企业已经纳入国资委监管,对吗

《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国资委以新的方式加强国有资本监管,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管理全口径的资产向管理出资人投资资本的转变,二是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到管理投资企业董事会代表的转变,三是从管理企业重大事项向部分委托董事会授权管理的转变。

国资委将进一步推进“减政放权”,对规范的董事会授予部分出资人的权力,探索授予部分出资人在重大决策、高级管理人员任免、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激励约束等方面权力,目的是彻底解决董事会无效、权责不清、责任无法追溯等问题。

四:国内做购物中心委托经营管理的公司有哪些?

说一个最常听到的吧,哥伦布!对,就是哥伦布,但不是一个人,公司叫哥伦布商业集团,建筑设计啊、招商啊定位啊、第三方经营管理方面的,好像南通五洲国际,苏州繁花中心,绿地新都会等等都是他们服务过的项目。挺有实力的。

五:国有独资公司和个人签订委托经营合同,是不是一定要求受托人提供担保?

作为民事行为,两个主体是独立的也是平等,具体是否需要协商确定。

六:受国家机关等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题?如果不能,怎么对该主题进行处

做过类似的题目,很明确的告诉你不构成受贿罪主体。

现行刑法典第9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 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因此不包括你所说的那种情况。

另外,你所说的情况可鸡构成贪污罪的主体。这应该是贪污罪和受贿罪主体之间小小的不同吧。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如果不按受贿罪算,我个人认为应该算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七:国有企业的出纳是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受国有企业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想偏了。

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也不是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属于国有企业职工。或职员。

八:国有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有区别吗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法设立的企业。他不存在股东,只有主管机构。

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九:国企领导行使经营管理权时不得有哪些行为?

编辑同志: 时下,在一些国企中,浮个别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将国有资产委托、租赁、承包给关系人经营;或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请问,他们的这种做法可以吗? 读者:辛洁 辛洁读者: 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因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第六条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正确行使经营管理权,防止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业利益行为的发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本企业的关联企业、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二)将国有资产委托、租赁、承包给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经营;(三)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四)利用职权相互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投资或者经营的企业与本企业或者有出资关系的企业发生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业利益的经济业务往来;(六)按照规定应当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而没有回避;(七)离职或者退休后三年内,在与原任职企业有业务关系的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介机构担任职务、投资入股,或者在上述企业或者机构从事、代理与原任职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经营活动;(八)其他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业利益的行为。 柯文

十: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可以肯定的是,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属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年《关于在国有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非法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以是否接受委托为标准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规定,但仅从形式上对所有国有企业中管理人员进行区分,有可斟酌探讨的余地。

所以说,对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层以下的管理人员是否纳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任命的,派遣到国有企业任职的人员,均属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说白了,一般的管理人员,如:中层干部及享有干部身体的一般管理人员,只能算是打工的,只是打工的企业性质有所不同而已。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