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位老师有《小学语文教师》这几年以来的合订本。我很想收藏~~ 50分
周一贯
我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师》最早的读者之一了。
1978年,我就读到了《小学语文教师》(那时叫《语文学习·小学版》)。在教育杂志少得可怜的岁月里,《小学语文教师》自然成了我的最爱,便长年订阅迄今。
30年在历史的时空中,也许只是弹指之间,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追随一本刊物的历程,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生命成长的长长身影和跫跫足音,片片思羽和瓣瓣心居……
曾经有一种想念叫“企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读者,当时,我又多么企盼能成为她的作者。
尽管从1981年开始我已陆续在全国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文章,而且风头颇劲,但两次投寄《小学语文教师》,却都没有被录用。这使我很懊丧。说实话,一方面我有对刊物是否门槛太高的埋怨,另一方面也有觉得自己火候未到的隐痛。两次挫折,我几乎断了再投稿《小学语文教师》的念想。好在其他刊物对我已比较熟悉,约稿不断,也就没有再为《小学语文教师》投稿了。
1996年,转机来了。当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编特级教师王燕骅的专题,王老师便托我为她写篇文章。我欣然应命,草就《“有境界便自成高格”———王燕骅的言语教学艺术》寄去,竟得到编辑部的好评,并让王老师转告希望我多为《小学语文教师》撰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约略算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大小文章迄今已有36篇之多,不仅是地道的“老读者”,也算是地道的“老作者”了。
曾经有一种深情叫“守望”
能高频率地在《小学语文教师》上亮出文章可不是一件易事。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全国小语教改态势有全局性的把握,前瞻化的审视和前卫式的表达。迄今我在全国教育报刊发表的一千多篇教学研究文章中,自认为较有创新意义和前沿价值的不少撰述,首先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上问世的。如发于1999年第3期的《破译黑箱:“课堂实录”研究和优课创作》,体现了把研究走势开始指向教学实践智慧的叙事探讨,这对于盛行于本世纪初的案例写作、叙事研究无疑具有前卫意蕴。2000年第1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硬设计”和“软设计”》,率先提出了“软设计”的概念,比较深刻地反思了传统预设的繁琐和僵化,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负面影响。2001年第7、8合刊的《“超文本”理念和大阅读策略》一文,较早地感悟于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呆板式地去“教教材”……
这些文稿的创生,无疑得益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引领。当时的执行主编谈鸿声,便是我最好的朋友,常常与我切磋刊物的编辑思路,组稿的重点专题。应当说,这些文稿的孕育是和他对我的影响不可分割的。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一本好的期刊又何尝不是一盏尘世明灯,它不仅可以照亮人们的心灵,而且可以引领人们前行的路程。《小学语文教师》给我带来的正是心灵的开启和精神的奋飞。
曾经有一种理由叫“感动”
到上世纪末,我在各家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已近百本,但遗憾的是没有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书。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国内外是享有盛誉的,我当然也想在这里有我的著作问世。
2001年,机会终于来了,谈鸿声主编邀请我为“名师精品设计”专栏组稿,并撰写“点评”。于是,从第9期开始连发,直至2003年末,共刊发了42位著名特级教师的100篇经典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编辑部又要我主编,结集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33万字)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杨文华老师任责任编辑。正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扶掖下,梦想之光照进现实,我......余下全文>>
二:2009年全国初中生语文学习全能竞赛试题答案
哪有啊
那是语文报上“暑期大看台搐的比赛而已
答案(初一组,别的不知道哦):
ADCDC ACACD ACBBB DAAAC AABBC CCACD BAADD
参考资料:强大无敌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