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灭绝教学实录

一: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和7个带有生字的词语,会写词语“严寒”。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词语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3、对恐龙灭绝之迷产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的渴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词语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能借助关键词语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看图谈恐龙

A、出示各种龙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大朋友:……。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恐龙(板书) 生接答

B、 理解“庞大”

师:你们对这些大朋友了解吗?跟咱们生活中的这些小动物相比,他们怎样?(很大)老师查过资料,最大的恐龙恐龙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到底130吨有多重呢?我们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加起来都抵不上一只恐龙。恩,真是太大了!这么大,老师送给你们一个词“庞大”,来,读!出示:庞大

读准字音,看看这个“庞”字的字形,广字中还藏着大大的龙呢?你有什么感觉?

读好“庞大”,读出大的感觉。

板贴“庞大”

2、了解恐龙的历史

师:老师这儿带了一段恐龙的信息,自己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我们人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跟恐龙的历史比起来可是短多了。

师: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读出了两个数字:“三四百万年”,“两亿年”。这两个数字谁大?

生交流,师引导比较“三四百万年”和“两亿年”

师:我们说不清楚,画图理解:如果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是一小格,那两亿年就有这么多!

师:谁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到他们时间相差大

自由练读,指名读 。

评价:我听出来了,恐龙的历史很久很久

从你的读中知道两者的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读其中的词“人类”板贴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坐上时空机,到两亿多年前的地方去看一看吧。(出示:恐龙繁盛时期的图片)这就是恐龙生活的年代,树上有恐龙,水中有恐龙,地上有恐龙,真是恐龙生活的世界。

师引:现在你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吗?这只不见了,这只也不见了,这一只只恐龙都不见了,最后一只恐龙也不见了,我们再也见不到恐龙了。这就叫“灭绝”(板书:灭绝,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预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呢?)

师: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呢!(出示句子: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读好问句)指名读——齐读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研究恐龙的灭绝。

打开课本,自由读,读正确,读通顺,

并想一想,课文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哪几种说法,找出来。

2、 交流

师:书上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灭绝的说法?

指名读

第一种说法:师随机出示词卡“躲避” 读准

出示“耐不住” 师引:这个“不”要读又轻又短

第二种说法:出示词卡“尘埃”“枯萎”“死亡”读准音。

理解“尘埃”(漂浮在空中的小土粒)

师引:课文中还有没有第6种。请你仔细看看第4小节。

了解省略号的意义

师:说明了什么?你们从这六个小点当中知道了秘密,看来呀,读书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标点。

三、研读恐龙灭绝的两种说法

1、师:恐龙灭绝的说法很多很多,我们就来研究前两种说法。

出示:一种说法是,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它们不能像蛇和乌龟那样,借冬眠来躲避寒冷。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指名读,想想恐龙为什么灭绝了

师:谁来说说恐龙为什么灭绝?

师:谁能连起来......余下全文>>

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nbsp;nbsp;知识目标nbsp;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nbsp;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nbsp;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nbsp;能力目标nbsp;1.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nbsp;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nbsp;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nbsp;德育目标nbsp;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nbsp;●教学重点nbsp;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nbsp;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nbsp;●教学难点nbsp;nbsp;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nbsp;●教学方法nbsp;1.比较阅读法。nbsp;2.涵泳品味法。nbsp;3.延伸拓展法。nbsp;●教具准备nbsp;多媒体nbsp;●课时安排nbsp;1课时nbsp;●教学过程nbsp;nbsp;〔教学要点〕nbsp;nbsp;nbsp;nbsp;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nbsp;〔教学步骤nbsp;〕nbsp;一、导语nbsp;设计nbsp;设计(一)nbsp;nbsp;nbsp;nbsp;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nbsp;nbsp;nbsp;nbsp;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nbsp;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nbsp;设计(二)nbsp;nbsp;nbsp;nbsp;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nbsp;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nbsp;1.学生朗读课文。nbsp;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nbsp;(1)辨音:nbsp;遗骸nbsp;褶皱nbsp;劫难nbsp;追溯nbsp;(2)释义:nbsp;遗骸nbsp;褶皱nbsp;劫难nbsp;致密nbsp;追溯nbsp;天衣无缝nbsp;选四名同学回答,nbsp;明确:(1)háinbsp;zhěnbsp;nànnbsp;sùnbsp;(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nbsp;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nbsp;劫难:灾难、灾祸。nbsp;致密:细致精密。nbsp;......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