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亚洲安全形势分析

一:如何看待当前亚洲的安全形势

亚洲的安全形势以中国为例来说吧

当前,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同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首先,中国周边地区成为高风险地区,周边地区消极因素有所增多。朝鲜半岛形势潜伏着较大不稳定性。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前景暗淡。日本政治右倾化,对华政策强硬,牵制中国发展和统一的意图增强。日本将领土争端与安全问题联系起来,渲染“中国威胁论”,借机调整安全政策,加强日美同盟。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期间,明确表示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南海问题仍然暗流涌动,美日澳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声称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煽动所谓中国“强硬论”。美国公开提出支持在南海搞“多边行为准则”,与有关国家围绕南海的军事演习频繁。

亚太地区一些国家不断加强军备。随着战略重心东移,美国投巨资加强在亚太应对“反介入威胁”的能力;澳大利亚计划在今后20年花费2750亿澳元(约合2730亿美元)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日本不断提高对周边海空域的情报侦察和作战能力;2010年至今,印度军队不断加强北部边境地区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化前沿兵力部署,其数量、规模及覆盖范围为近年来之最;东盟国家开始加强防卫产业合作。

台海形势总体稳定,但美国坚持对台军售。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奥巴马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碰触,给中美关系带来损害。

南亚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不确定。2014年美国、北约从阿撤军后,将留下一个巨大的“安全真空”。巴基斯坦政局仍不稳定,美巴在反恐和对阿富汗政策上的分歧有增无减。

第二,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进一步扩散,非传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传统安全问题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日益增强。

中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挑战,一是直接面临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网络攻击,太空武器竞赛,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活跃,能源短缺和原料价格上涨,气候变化,海外公民和企业的安全,海盗,走私贩毒,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非法移民等威胁的挑战。二是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和运输安全问题突出。三是核扩散、核材料流失和走私风险增大,核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有关国家“拥核”自重。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全球核能发展前景被蒙上一层阴影,人们对核设施安全性更加关注。四是国内国际的互动,远比以往更为紧密。网络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

第三,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挑战。虽然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有所提高,但是,这些投票权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真正改善了中国在这些全球治理和决策机构的地位。因为这些机构的变革还处在初期阶段,其原则仍然不是民主、透明的,中国依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

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贬值美元,来转嫁经济困境,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元贬值使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贬值。美国主权信用降级,意味着中国外汇资产风险的提升,还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进入中国,令中国治理通胀难度加大。

西方加紧组建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TPP、TTIP等“超级贸易集团”,其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当前和未来,美国、西方针对中国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包括与环境、安全和生态等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消费不振,对华投资和需求减少。近年以来,美国、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加,使得中国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余下全文>>

二:2014当前亚洲形势与安全概述

摘要: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博弈问题。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闪现的是能源资源之争。日本挑起这一事端,还有着“围魏救赵”的图谋——将中国拖入东海争端,分解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一直高度关注并操控事态发展。中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及其海域权益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克制和冷静,以务实态度对待钓鱼岛对峙局面的发展,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静观其变,待机而动。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了钓鱼岛区域等中国东海空域。对此,安倍政府不断向美方施压,而美国副总统拜登称美方“深切地关注试图单方面改变东海现状的做法”,建议中日构筑危机管理机制,以缓解区内紧张局势。无论钓鱼岛问题如何演变,保障东海地缘政治形势的稳定与格局的平衡是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钓鱼岛争端的地缘政治背景

在国际关系学科中,地缘政治学是更加相对偏重于指导政策实践的特殊部分,是一种对国际关系各主体权力关系的影响分析,以及对相关国家对特定地区的控制权的作用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地缘政治(geopolitics)解释为“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能源天然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平衡性决定了能源问题的地缘属性,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问题上会产生种种合作、竞争、冲突乃至战争。在当今学术界关于能源安全的研究中,地缘政治成为一种考察分析工具,乃至形成了以地缘政治学为基础的能源地缘政治学。马汉的“海权论”和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是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重要发展。在当今的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结构和自然资源相结合,使能源安全更加重要,甚至可以称之为“东北亚危机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批准生效,不可避免地使各国在划分管辖海域时出现一些重叠和矛盾。根据《公约》规定,两国如按中间线划分,钓鱼岛主权归属哪一方将极大地影响大陆架的划分。众所周知,无论从历史文献记载看,还是从国际法以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的规定看,钓鱼岛都无可争辩地属于中国管辖领土。钓鱼岛实为台湾大屯山之延伸,故依据1964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的观点,钓鱼岛理应为台湾岛的一部分。

从资源地缘政治角度看,钓鱼岛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地位。钓鱼岛列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钓鱼岛也具有关键性的军事潜在价值。日本一些学者也认为,钓鱼岛适合建立雷达阵地,也有条件建立导弹基地和潜艇基地,日本军事力量将据此向西扩展,扩大军事控制范围,从而将对亚太地区国家构成现实威胁。同时,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1968年10月,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对东海海域进行了海底资源调查,认为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可能储藏着巨大的海底油田。东海油气资源被发现之后,中国开始在东海无争议海域进行石油勘探活动,并逐渐取得了一些突破。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油气开采的争端由此产生。为了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中日两国于2004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轮东海问题磋商,直至2007年11月,车轮战似的谈判在中日两国间进行了11轮,双方的争议告一段落,但此后日方的态度并不积极。日方不明朗的态度,使得东海再起争端的导火索始终处于不安全状态。

2012年9月,日本野田政府实施钓鱼岛“国有化”政策,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是日本走向大国军事化、政治右倾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逻辑发展结果。“购岛事件”的发生,说明日本单方面打破了两国领导人之......余下全文>>

三:分析当前亚洲安全形势,谈谈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何影

亚洲是中美两国利益交织最为密集、互动最为频繁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首先应从这里开始。同时,也需要避免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宿命论”,认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无法改变中美最终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今天的亚洲,已经不是冷战时期的亚洲,更不是一战或二战时期的亚洲。今天的中美利益深度融合,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上有着密切合作。中国尊重美国在亚洲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从未想过要把美国从亚太排挤出去,美方也应尊重中国的利益与关切,为维护亚太和平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只要双方真正尊重和照顾对方的合理利益和关切,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就能保持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二是“渔利论”,认为可以利用中美关系搞大国平衡,从中谋取私利。诚然,中美在一些地区问题上确实存在着分歧摩擦,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当前,中美在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合作不断加强,以前的合作难点正逐步转化为合作亮点和互信的增长点,这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是一件好事。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真心欢迎中美在亚洲带来的“合作红利”,利用中美矛盾从中“渔利”的做法越来越与形势发展格格不入。

三是“共治论”,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质是要搞G2。亚洲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从来都不是谁的天下。“亚洲精神”是地区国家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亚洲奇迹”是地区各国共同创造的。一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亚洲的所有问题,亚洲合作体系必然是开放包容的。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相信而立之年的中美关系将更加成熟稳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将为两国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也给亚洲和世界和平带来正能量。

四:如何认识当前的亚洲安全形势?

亚洲严格来讲不是一个洲,亚洲应该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和中东。东亚么,总体安全,战争可控,金胖子想翻天,也翻不起来,日本本想搞,不过被老习压下去了。恐怖袭击方面,主要中国西北可能会多一些。东南亚安全形势可控,除了菲律宾、越南闹,想跟中国干,其他国家没这想法,念佛的念佛,朝拜的朝拜,搞钱的搞钱,一片歌舞升平。南亚,跟中国没关系,不会有战争风云,也没有恐怖大片,主要是贫穷落后。西亚的阿富汗,现在恐怖威胁很多,又面临分裂势力,情况不容乐观;巴基斯坦,这个中国的铁杆朋友,政局总体稳定,可时不时给你来一个汽车炸弹,旅游实在不适合。中东,从来都是一个乱局,那里的局面,一为石油资源,二是宗教冲突,是整个亚洲最大的雷。以上是个人拙见,不知你以为如何?

五:简述亚洲安全形势有哪些特点

亚洲安全形势总体上还处于稳定状态, 但也发生了急剧变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热点问题仍然突出。例如,在东北亚次区域,朝鲜半岛 问题长期以来是热点问题,日本与俄罗斯、韩国以及中国在海洋领土问题上纠纷不断,中韩与 日本之间的历史问题、慰安妇问题也频繁见诸报章。在东南亚,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 声索国的争端尤为突出 ,因中海油“981”钻井平台开发西沙群岛海域资源引发的纠纷已经引 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南亚,印度与巴基斯坦长期以来围绕恐怖主义、领土等问题的纷争 也一直存在,而阿富汗问题则随着美国 2014 年撤军显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在中亚地区,相对 突出的仍然是“三股势力”,特别是极端宗教势力制造恐怖袭击给人民群众心理、财产和人身 安全造成极大损害和威胁。在西亚地区,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以及伊拉克重现战火,影响 到国际能源市场和武器防扩散机制,也都是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亚洲安全观的历史方位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比较世界各种文明的发展后指出,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从来没 有对其疆域以外表示过帝国主义野心,传统上就是一个大而不霸的国家。 “避免人类自杀之路, 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 随着中国崛起,越来越多的观察家认为 ,亚洲的根本性安全问题是地区力量失衡 ,即如何应对 一个崛起的中国,如何与强势中国共存是显著的挑战。这既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因为一战以后 发展起来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倾向于借用历史案例压制崛起国,认为崛起国通常并不满意守 成国家对利益的分配,而守成国家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利益调整。但历史并不是线性发展的,我 们不能说历史上的欧洲安全秩序出了问题 ,今天的亚洲安全秩序也会重蹈覆辙 ;同时,中国建 立一个什么样的亚洲安全秩序,中国能否走出一条不同于过去 500 年西方崛起的新道路,也是 一个重大的理论性题目如何理解中国在亚信峰会上提出的亚洲新安全观,这种安全观与历史 上构成亚洲安全架构的其他安全模式有什么不同?这既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与周边国家 的传统关系中加以深究,更要从亚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推理。 首先,亚洲历史上存在过多个次区域体系 ,特别是近代东亚社会长期存在着朝贡秩序 ,它 维持了东亚几百年的国家间和平,近年来其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等级制的地区安全格 局,以中国为核心,地区力量对比长期失衡,由于力量对比差距过大,长期缺乏区域内敌对势力, 地区秩序总体上比较和平。其次,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在东亚和西欧有着不同的特征。在 欧洲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多边的北约体系 ,这种安全体系有三个特点 :第一,建立的前提是 存在共同的外部威胁——苏联,这种威胁使欧洲国家被迫纳入美国设计的安全体系中,欧洲国 家之间的矛盾被转化为"家庭内部”的矛盾,可以通过其他利益交换来降低不安全感。第二 , 法国与德国的和解。两个陆权国家将军事力量约束在北约体系内,建立彼此间的安全互信。 第三,经济文化层面的认同。欧洲一体化的基础还包括法国和德国共享战略性资源,欧洲国家 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比较接近,人均收入差距较小,欧洲国家总体上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三、中国崛起塑造亚洲安全秩序 2014 年 4 月 15 日,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亚信最大的意义在于,亚洲各国认识到安全合作 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愿意共同向世界发出这样一个声音 :亚洲事务应由亚洲主导解决 ,亚洲的 安全首先应当也完全能够通过亚洲国家自身加强合作来实现。 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直接受益 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余下全文>>

六:3.从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和亚洲安全形势出发论述中国所面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 争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规 模杀 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 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 战争与地球同 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 发世界性大 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 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 争

首先是国际恐 怖主义问题。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 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 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 病扩散、肆无忌 惮的海 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 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 事调整与变革。其次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 土与领 海争 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 武器的垄 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 胁。

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 胁

当前,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 胁最主要来自新疆“东 突”和西 藏“藏 独”民族分 裂势力、宗教狂热势力及其境外势力。恐怖主义给中国新疆和西藏带来的威胁无疑将成为国家安全软肋及未来国家安全之心头大患。西藏和新疆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在西方政治势力看来,这就是它们有效制约中国的战略手段,北京奥运会期间,西方利用涉 藏问题洁难中国就是证明。涉 疆问题也是如此,“9•11”之后......余下全文>>

七:如何看待亚洲当前安全形势,表现出那些特点

有点像2战前10几年的欧洲,只是有点,没有那么狂热,没有那么多不稳定的因素。

战争条件逐渐在形成,但是缺少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必要条件。

各国都比较冷静。5年内不会出现战争。特点么,各国都在加速进行军备,中,日,印,韩,菲等比较明显,以本国为例,近几年空军与海军的装备升级很快,而且都计划新装备在2020年前后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中东的伊斯兰国被国际称为恐怖组织,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质,其影响力会逐渐增加,最后会形成一个在地区比较强大的军事势力。对欧洲影响比较大,对东亚的影响有限。

俄罗斯(国别算欧洲,但大面积在亚洲,在亚洲影响力不比中国弱,没法不提)将受北约和乌克兰的牵制,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未来亚洲可能爆发战争的原因;1东南亚某岛国发生像印尼的事件,后被某极端激进分子利用宣传。2日,韩,狭隘民族主义(不是说民族主义狭隘)的产生。3中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等等及其复杂的因素,以某些合理理由对外战争。4印度民众对于平等的要求内战。

好久没看这些新闻了 ,只能说这么多了

八:分析当前亚洲安全形势谈谈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何影响

亚洲是中美两国利益交织最为密集、互动最为频繁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首先应从这里开始。同时,也需要避免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宿命论”,认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无法改变中美最终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今天的亚洲,已经不是冷战时期的亚洲,更不是一战或二战时期的亚洲。今天的中美利益深度融合,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上有着密切合作。中国尊重美国在亚洲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从未想过要把美国从亚太排挤出去,美方也应尊重中国的利益与关切,为维护亚太和平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只要双方真正尊重和照顾对方的合理利益和关切,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就能保持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二是“渔利论”,认为可以利用中美关系搞大国平衡,从中谋取私利。诚然,中美在一些地区问题上确实存在着分歧摩擦,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当前,中美在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合作不断加强,以前的合作难点正逐步转化为合作亮点和互信的增长点,这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是一件好事。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真心欢迎中美在亚洲带来的“合作红利”,利用中美矛盾从中“渔利”的做法越来越与形势发展格格不入。

三是“共治论”,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质是要搞G2。亚洲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从来都不是谁的天下。“亚洲精神”是地区国家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亚洲奇迹”是地区各国共同创造的。一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亚洲的所有问题,亚洲合作体系必然是开放包容的。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相信而立之年的中美关系将更加成熟稳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将为两国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也给亚洲和世界和平带来正能量。

九:如何看待亚洲安全形势

主要可分为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这么几个区域,区域内的安全形势也是不容乐观。

东北亚是俄罗斯的远东部队驻扎地,和美日一直有摩擦,比如俄罗斯派轰炸机入侵美日防空识别区。

东亚是中国和日韩间的领海争端,主要是中日,钓鱼岛争端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焦点。

东南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南海,个别小国对南海的主权提出质疑,要挑战中国的耐力。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冲突已经持续半个世纪了,至今也没有妥善解决,两国摩擦不断,中印在边界也有摩擦。

中亚地区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塔利班基地恐怖组织,威胁着周边人民安全。

西亚的矛盾体现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人的冲突,以色列对黎巴嫩、加沙地带的空袭今年又有了大动作。

综上,虽然亚洲目前还呈现大体和平的局面,但安全隐患颇多,不容忽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