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表明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矗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1、为了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史上也称为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与杨虎城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1936年12月13日,《西安文化日报》刊载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1937年4月2日,周恩来由西安返回延安,毛泽东等到机场迎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余下全文>>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只是代表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逼蒋抗日方针的重大胜利,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真正标志,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四: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应张、杨邀请,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17、18日,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分别会商。张、杨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方针和条件以及军事部署。23日,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张学良代表东北军,杨虎城代表十七路军,同蒋介石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举行谈判。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晓以民族大义,敦促其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战的条件。25日,蒋介石被释放并由张学良亲自护送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十年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五: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及对国内外形势的观察,中国共产党做出“和平调停”事变的决策。原因如下:

第一, 西安事变爆发后, 国内并没有出现预想的那种张、杨登高一呼, 各地群起响应的的局面;相反,“拥蒋”气氛却弥漫全国。对蒋介石如何处置, 是当时国内各阶层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保蒋安全,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在这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上, 处理得好, 可赢得群众, 有利于早日结束内战, 实现抗战;反之, 则要脱离群众, 使内战延长和扩大, 只会对日本帝国主义有利。

第二, 周恩来的西安之行, 有助于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蒋介石虽在西安被扣, 但他的军队饥完整无损;他虽在西安成了“阶下囚”, 仍能支配南京政府, 指挥国民党军队。此时如何处置蒋, 确实成了“和”与“战”的关键。周恩来通过与张学良会谈, 进一步明确了西安事变只有和平解决, 才能对民族、对革命有利。

第三, 担心亲日派完全控制南京。当时被视为亲日派的南京军政部长何应钦, 在蒋介石被扣后, 掌握了南京的军事大权, 被任命为“讨逆军”总司令, 成了南京主战派的首领。当时人们认为, 何应钦是想乘西安事变之机, 置蒋于死地, 取而代之。因此, 中共中央明确指出: “争取蒋介石、陈诚等与之开诚谈判”,“与西安策略, 应扶助左派, 争取中派, 打击右派, 变内战为抗战”。从民族利益出发,联合抗日,一致对外,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南京亲日派与日本侵略者勾结完全控制南京政府, 造成大内乱。

六: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上结束了国共长达八年的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抗战胜利不是哪个人,哪个党派,哪个部队的个人成果,这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抗争取得的。而西安事变在抗力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起到巨大作用。

七: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15分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八: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西安事变最终是怎样得到和平解决的

事变一发生,张学良立刻致电中宫,希望听取中宫的意见。中宫派遣周在17日到达西安。对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用意和主张,中宫抱着充分肯定的态度。对西安事变应该怎样解决,中宫在弄清情况并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如果把南京置于同西安敌对的地位,有可能造成对中华民族极端危险的新的大规模内战,这是日本和亲日派欢迎的前途。现在,仍有可能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而为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创造条件,这是全国人民和一切愿意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所欢迎的前途。因此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南京方面在了解张、杨和中宫都无意加害蒋而希望和平解决这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和张、杨一起参加谈判。经过两天商谈,宋美龄等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等项承诺。24日晚,周在宋氏兄妹陪同下去见蒋。蒋又当面向周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第二天,张没有通知周,就亲自陪同蒋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立刻扣留了张。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终于基本保持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成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