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5.0程序

5.1鉴别: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均有可能产生不合格品。检验和生产人员经过自检和专检将不合格品鉴别出来,防止 其流入下序或交付。

5.2标识、隔离

5.2.1采购产品:进货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将其转入材料库不合格区。

5.2.2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由检验员/试验员在不合格品上粘贴不合格标签并置于相应的不合格区内。

5.3不合格描述:

5.3.1检验员/试验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将不合格品发生的区域和缺陷描述填写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其内容应真实、准确、详细。

5.3.2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轻微不合格品,经检验员/试验员退回返修/返工后合格的,检验员/试验员只在《过程产品检验记录》上记录其缺陷及经返修/返工后合格的最后结果,可不填写《不合格品报告》。

5.4评审和处置:

5.4.1质量部检验主管或试验室主管负责填写《不合格品报告》的评审处置意见及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

5.4.2生产部经理复评上述评审处置意见,当同意上述意见时应安排相应班组给予处置。对于产品击穿报废、采购物资不合格退货、及返工/返修等,生产部经理可全权处置的不合格事项生产部经理评审即作为终审。

5.4.3当不合格缺陷涉及到产品电器性能让步接收时由技术部经理提出最终意见,当以上评审处置意见不一致或不合格缺陷涉及到机械性能、外观等让步接收时由质量部经理提出最终意见。

5.4.4相关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5.4.5评审结束后填报区域在《不合格品报告》中记录不合格品去向,最后处置人记录最后处置结果。

5.5产品交付后的不合格品控制

5.5.1产品交付后顾客以任何方式提出不合格,市场部应将顾客投诉的内容登录在电话记录中,然后填写《顾客投诉报告》交质量部、技术部和生产部评审。重大问题或需现场服务时,由总经理批示。市场部和相关部门根据评审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5.5.2顾客退回的产品由市场部库管员将其置于成品库“不合格区”,填写《退货产品处理单》,执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6 质量部质量统计员按月对《不合格品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类别、比例、发展趋势,为质量例会提供质量改进和预防的依据。

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对不合格品管理的目标、策划、控制、保证、改进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管理规定,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组织为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而规定的途径(顺序和步骤),并在程序中规定了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

由此可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宏观调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微观操作。

三:企业中不合格品如何处理

怀疑品处理规定

一、目的

为使怀疑品得到妥善处理,不致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减少库存成本,特制定本方案,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

二、怀疑品的处理方法

(一)怀疑品区域的规划

1.在各生产现场(制造/装配或包装)的每台机器或每个工位旁边,均应配有专用的怀疑品盒和废品盒,用来收集生产中产生的怀疑品和废品。

2.在各生产现场(制造/装配或包装)的每台机器或每个工位旁边,专门划出一个专用区域用来摆放怀疑品盒和废品盒,该区域即为“怀疑品暂放区”。

3.OE包装线后面规划出一定面积的“待处理区”,用来摆放从生产线上收集来的怀疑品。

4.怀疑品盒选用黄色的盒子且要用黄色油漆进行画线和文字注明;废品盒选用红色的盒子且要用红色油漆进行画线和文字注明。热压工序由于工作台面高,怀疑品盒和废品盒可放在产品架下面,可不需用油漆画线但需要文字说明。

(二)怀疑品标识

1.生产中出现的怀疑品必须用怀疑品标签标识清产品批次、生产日期、班次、操作人及原因;

2.生产中出现的废品也须标识清产品批次、生产日期、班次、操作人、原因;

3.标识好后应将怀疑品放入怀疑品盒内,废品放入废品盒内;

4.每班生产结束后由操作将自己机台所生产出的怀疑品及废品送到车间的待处理区,由质控员进行判定;

(三)怀疑品处理

1.早班的怀疑品由当班操作工生产结束后将怀疑品拉到车间待处理区,由质控员进行确认处理,如果质控员不能处理的问题由质控员召集生产、技术共来解决。

2.中班及夜班的怀疑品由当班操作工生产结束后将怀疑品拉到车间待处理区,由质控员进行确认处理,如中夜班的质控员不能判定的怀疑品,将由中夜班质控人员交接给早班质控员,由早班质控员召集生产、技术共来解决。

(四)待处理区产品的管制规定

1.待处理区内的怀疑品,在没有质量管理部的书面处理通知时,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处理或动用怀疑品。

2.处理怀疑品时,必须要在质量管理部的监督下进行。

3.报废。质控员确认废品并开了报废单后,由操作工将废品送到车间划定的“废品区”倒入废品箱内。

4.返工。质控员确认怀疑品需返工,并开返工单且技术部门下发相应的返工作业指导书后,车间按排专人对需返工的怀疑品进行返工,返工后需由质控员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由质控员开怀疑品转序单方可流向下道工序。

(五)怀疑品记录

1.每班的怀疑品及废品,由当班质控员开据相应的怀疑品转序单或返工单、废品单;

2.所有记录应有质控员统一收集并管理,每天由车间统计员对每天的怀疑品、返工品及废品进行统计做好每天的FTQ报表。

四: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查封,销毁,由此造成的伤害要赔偿,并按照不合格产品数量的大小,可以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或者提起追究法律责任。

五:不合格品管理实施要点是什么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在不合格品管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三不放过”的原则   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则应:   1)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因为不查清原因,就无法进行预防和纠正,不能防止再现或重复发生。   2)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这样做,不只是为了惩罚,而主要是为了预防,提醒责任者提高全面素质,改善工作方法和态度,以保证产品质量。   3)不落实改进的措施不放过。不管是查清不合格的原因,还是查清责任者,其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改进的措施。   “三不放过”原则,是质量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这种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检验工作的把关和预防的职能。   2、两种“判别”职能   检验管理工作中有两种“判别”职能:   1)符合性判别   符合性判别是指判别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即是否合格,这种判别的职能是由检验员或检验部门来承担。   2)适用性判别   适用性和符合性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等同。符合性是相对于质量技术标准来说的,具有比较的性质;而适用性是指适合用户要求而言的,一般说,两者是统一的,但也不尽然。人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完全合格的产品,用起来不一定好用,甚至完全不适用;反之,有的产品,检验指标虽不完全合格,但用起来却能使人满意。可能是由于用户的需求不同,也可能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本身就不合理,或者有过剩质量。所以不合格品下一定等同于废品,它可以判为返修后再用,或者直接回用。这类判别称为适用性判别。由于这类判别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因此检验部门难于胜任,而应由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来审理决定。这类审理委员会在国外称为MRB(MateriaI Review Board),应由设计、工艺、质量、检验、计划、销售和用户代表共同组成,重要产品应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和制度。   3、分类处理   对于不合格品可以有以下处理方法:   1)报废,对于不能使用如影响人身财产安全或经济上产生严重损失的不合格品,应予报废处理。   2)返工,返工是一个程序,它可以完全消除不合格,并使质量特性完全符合要求,通常返工决定是相当简单的,检验人员就可以决定,而不必提交“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审查。   3)返修,返修与返工的区别在于返修不能完全消除不合格品,而只能减轻不合格品的程度,使不合格品尚能达到基本满足使用要求而被接收的目的。   4)原样使用,原样使用也称为直接回用,就是不加返工和返修。直接交给用户。这种情况必须有严格的申请和审批制度,特别是要把情况告诉用户,得到用户的认可。   4、不合格品的现场管理   不合格品的现场管理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不合格品的标记   凡经检验为不合格品的产品、半成品或零部件,应当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别,分别涂以不同的颜色或做出特殊的标志。例如,有的企业在废品的致废部位涂上红漆,在返修品上涂以黄漆,在回用品上打上“回用”的印章等办法,以示区别。   2)不合格品的隔离   对各种不合格品在涂上(或打上)标记后应立即分区进行隔离存放,避免在生产中发生混乱。废品在填写废品单后,应及时放于废品箱或废品库,严加保管和监视,任何人不准乱拿和错用。一旦发现动 用废品,以假充真,检验人员有权制止、追查或上报。隔离区的废品应及时清除和处理,在检验人员参与下及时送废品库,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处理消毁。   总之,对不合格品要严加管理和控制,关键在于:   对己完工的产品,严格检查,严格把关,防止漏检和错检; 对查出的不合格品,严加管理,及时处理,以防乱用和错用; 对不合格的原因,应及时分析和查清......余下全文>>

六: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其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

1.商品返厂管理制度 (1)返厂商品的账务处理,要严格执行有关财会制度,要真实体现,全面反映 返厂商品的应收应付关系,不得遗漏.

(2)凡需做返厂处理的购进商品,采购员必须征得厂方同意,并与厂方达成文 字处理意见后,通知保管员做好返厂具体工作,否则,不得盲目返厂.凡因盲目返 厂造成的拖欠债务,由当事人追回.

(3)凡需做返厂处理的代销商品(包括厂方借,调的商品) ,采购员提前 15 天 与厂方联系,15 天内收不到厂方答复,可留信函为凭,凡厂方无故拖延,不予返厂 的商品,要向厂方征收保管费.

(4)已出库的商品返厂,必须先退库再由保管员做返厂;已出库,未退库的商 品和柜台内的商品,任何人不得随意返厂,否则按丢失商品追究当事人责任.

(5)商品返厂时,保管员要填制商品返厂单并随货同行,及时通告厂方凭单验收.

(6)物流中心各部室必须认真对待商品返厂工作,保管员要点细数,清件数, 分规格,包装要捆扎牢固,要详细填写铁路运单和运输凭证,并及时做好保管账卡 的记录.

(7)凡是厂方采取以货换货直接调换商品方式解决商品返厂的,物流中心采购 员,保管员必须坚持"同种商品一次性调清不拖欠"的原则,坚决不允许以金额核 准数量的异货相抵.

2.商品返厂

(1)商品返厂一律由仓库保管员办理返厂手续.

(2)经销商品返厂由保管员办理返厂手续,填制"物流中心经销商品入库单" 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红字)1~5 联,同时填制"物流中心返厂单"1~5 联(外埠商品返厂必须有厂方承 认的函件方可开具返厂单) .

(3)仓库保管员将返厂的商品返回工厂,厂方经手人在经销商品入库单(红字) 与返厂单上签字,返厂单第 5 联交厂方,保管员根据签字后的入库单.

希望上述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七:医疗机构制定特殊药品不合格品的确认,报告,处理,销毁制度

捐躯炒昭审查禄思

八:求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追溯制度

第一节 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以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确定产品的类别及检验状态,有需要时实现追溯。

2 范围

产品接收、生产、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若顾客另有规定时,按顾客的规定处理。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产品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

3.2综合管理部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

3.3仓管人员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的标识;

3.4各生产环节人员负责实施生产过程辖区内产品的标识与追溯;

3.5出厂包装人员负责对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3.6销售人员负责对客户所有信息进行记录。

4 定义

4.1 标识:利用标签、颜色等方式让操作人员清楚了解产品的规格以及检验状态。

4.2 产品标识:是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包括生产产品和运作过程中的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到交付客户使用的产品。

4.3 产品的状态标识:在产品实现以及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中,为了区别不同状态的产品,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判定)及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所作的标识。

5工作程序

5.1产品追溯流程图(见后附)

5.2产品标识及产品的状态标识

5.2.1内容:

产品属性:品名、规格型号、编号、加工日期、数量等;

检验和测试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等,检验测试人员、检验测试日期、批次等;

加工状态:原材料、外购品、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

5.2.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挂牌、贴签、分区域等方式,并配合表格记录。

5.2.3公司可追溯的标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原材料的标识统一称为"原材料批号";过程加工的标识统一称为"生产批号";成品标识统一称为"出厂批次号"。

5.3采购品的标识

5.3.1 原材料、外协外购产品到公司后,采购人员或需采购部门相关人员根据供方的送货单进行清点收货,进行初步验货;

5.3.2验货根据各部门对产品具体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实施检验和试验;验货后检验合格的入库在指定区域存放,分区域存放无法达到识别要求是,配合进行产品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批次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入库数量、入库日期、生产厂家等。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做好退货或者交换良品的工作准备,必要时进行"不合格"标识,分区域存放、处理;

5.3.3仓管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入库处理。

5.4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5.4.1 生产过程半成品标识:按《生产作业指导书》和《产品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生产人员代号标识及相关生产质量控制表格的填写;生产中相关配件上均表明生产人员编号(用黑色记号笔写在相应位置),严格遵守生产规程要求,如果下道工序人员发现产品没有编号及时返回。

5.4.2产品生产时填写的相关表格输入电脑,做成产品出厂原始记录,便于查询。

5.4.3各个工序的检验和测试状态及加工状态,可通过放置于不同区域反映出来,必要时配合进行产品标识。对于经检验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直接返回上道工序,或放入返工/返修区表明情况。对于经检验为不合格的废品,放置于不合格区。

5.4.4生产完工的产品送至测试区,测试后须返工的产品放入指定区域写明情况,返工之后的产品,重龚检验。

5.4.5当计量检测设备失准导致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流出厂时,发现部门必须立即通知生产部相关人员,转回上道工序或按发货批次进行追回、检验和返工......余下全文>>

九:合格品的不合格品

概述不合格产品分两类,一类叫处理品,另一类叫劣质品,所谓处理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要求,但是产品不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尚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产品。因此,处理品是可以销售的,但是,销售处理品必须明示“处理品”“等外品”“不合格品”或者“次品”等字样,明确告知消费者,严禁以处理品冒充合格品欺骗消费者,这是基本的商业道德。此外,销售处理品,应当按照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原则,降价出售,另一类不合格品是劣质品。劣质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或者失去了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比如,食品中细菌含量或者黄曲霉素含量超过标准规定的指标,像酱油、食油等商品,标准规定大肠杆菌含量每毫升不得超过30个,黄曲霉素每千克不得超过5微克。超过上述标准规定的食品,将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这些食品,就是劣质食品,销售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不言而喻,劣质品必须严禁销售,更不得以劣质品冒充合格品销售。对于劣质品要在技术监督等有关执法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1、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在检验活动中,一旦发现原材料、零部件及成品未能满足规定要求或可能会出现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就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控制。①生产组织应制定处置不合格品的工作程序,并在管理标准中明确规定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采取标识、鉴别、隔离、处置、评定和处置及防止再发生等各项措施。②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发现可能会出现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时,应立即进行鉴别和记录,在允许的条件下,对以前生产的批进行复检。对确认为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按规定做出标识、隔离,确保防止误用或误安装。③应指定有关部门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定,以确定能否让步接收、返工、返修、降级使用或报废,并按规定立即进行处置。④出现(数量较多或较严重)不合格后,应立即进行质量分析,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⑤建立健全不合格档案,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和规律,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加以控制。⑥对产生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及个人按规定进行处罚。(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也应通知顾客。2、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产品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但仅仅“纠正”是不够的,它不能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再次发生。纠正措施是生产组织为消除产品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由此可以看出:采取“纠正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经出现的不合格不再发生;“纠正措施”的对象是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消除这一原因,而不是对不合格的处置。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的几个步骤:①确定纠正措施,首先是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进行评审,其中特别要关注顾客对不合格品的抱怨。评审的人员应是有经验的专家,他们熟悉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和产品的形成过程,并有能力分析不合格的影响程度和产生不合格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②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产品不合格的原因。③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必要时对拟采取的措施进行验证。④通过评审确认采取的纠正措施效果,必要时修改程序及改进体系并在过程中实施这些措施。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纠正措施的内容应根据不合格品的事实情况,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来确定。在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人(作业人员)、机(设备和手段)、料(材料)、法(作业方法、测量方法)、环(环境条件)几个方面,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责任心差、技术水平低、体能差)的,采取培训学......余下全文>>

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客户

不合格品控制方案

一、总体规划

(一) 目的

为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管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特制定本方案。

(二) 不合格品控制的范围

不合格品控制的范围包括以下5项。

1. 进货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2. 过程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3. 装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4. 最终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5. 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

(三) 不合格品控制的目标

预先防止客户收到不合格品并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加工费用。

二、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

企业所采用的不合格品控制措施如下。

(一) 标识

对可疑为不合格的产品或批次应立即标识,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以前的生产批次进行检查或重新检查。

(二) 隔离

应按实际可能对不合格品做出适当标记并与合格品隔离,以防止在做出适当处置前继续使用。

(三) 评审

应由指定的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能让步接收(经修理或不经修理),或返修、返工、降级或报废。进行评审的人员应有能力判定决策对互换性、进一步加工、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及外观的影响。

(四) 处置

应按实际可能,及时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决定接收产品时应提出书面文件并申明理由;在授权弃权时,应有适当的预防措施。

(五) 措施

应尽早采取措施,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品。措施包括对按同样设计或同样程序加工的其他不合格产品的评审和对以前各批次的同样产品的评审。为了工作进展的顺利进行,应尽早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返修、返工或报废的费用。应对修理、返工和改进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重新试验,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另外,有必要追回成品时,不论其在成品库房、输送途中、销售商仓库还是已经使用,都应追回。追回决定受安全性、产品责任及顾客满意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1. 返工

(1) 适用于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

(2) 返工后须重新检验,直至确认为合格品后才能放行。

2. 让步接收

(1) 适用于进货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

(2) 让步接收的产品是经返修或不须返修的不合格品,但被让步接收的进货或过程产品不应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3) 让步接收须经授权人批准。

(4) 合同有要求时,使用让步接收的进货、过程不合格品也须向顾客说明。

(5) 向顾客让步申请时,应准确真实地说明不合格信息,以便顾客决策。

3. 返修

(1) 适用于进货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

(2) 经返修的产品须经检验,证实已达到可使用的要求,随后应得到让步接收的批准。

4. 拒收(报废)。

适用于不能使用的进货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报废须经授权人批准。

(六) 防止再发生。

应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