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风险点

一: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中的风险包括哪些

控全局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陷阱 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尚未真正建立起全面科学的管理体制,由于理解存在片面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很多企业编制预算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在编制完成之后对其置之不理,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严格遵循企业的预算,致使预算成为一种摆设。 (三)全面预算等于财务预算。全面预算很多人认为只是单纯的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拟定,在执行时也仅需财务部门进行控制。但是全面预算它涉及业务、资金、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并非靠财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 (四)全员参与困难。全面预算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员参与。但实际管理中,职工们认为预算只是一个计划,是领导层的事,从根本上忽略了预算目标其实要靠全体员工齐心合力才能达成的这样一个理念。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措施(一)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运用价值链进行分析,确定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去除经济行为中的非增值因素,以分清各种事件的轻重缓急,最终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必须结合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最好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即先由管理层提出企业总目标以及各部门的分目标,然后各个部门根据管理层的一级原则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预算,预算委员会对各个分部门的预算进行综合平衡,之后再反馈给各个部门,如此反复,形成真正符合实际的,有执行力度的最终预算。

(二)提高预算执行质量。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在执行时,首先要实行责任制度。本着“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经营责任。将相应的指标归属到相关的职能单位作为年度考核指标,防止责任转移;其次在执行时要注重信息的反馈,鼓励员工进行信息反馈,以使现实情况与预算情况的偏离达到最小;最后要注意预算执行过程中灵活性的程度。预算执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灵活处理,但是,这不能影响到预算过程本身的严肃性。预算指标一经确定,除非外部环境或企业的战略决策确实发生变化,不然不能随意做出调整。

(三)全面预算需要全员参与。全面预算若由少数人来制定经营目标,有时很容易脱离实际,特别是当企业规模较大时,经营领导很难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这时制定的目标有可能与现实存在差距,并且,若由少数人编制预算,会不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导致执行效率比较差。所以,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民覆盖的系统工程,企业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过程中来。在全面预算执行时,可以将执行情况与各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奖惩分明,让职工与企业形成统一的责任共同体,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全面参与预算的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将预算体系结合数据进行系统集成,为企业预算的执行过程提供一个协同工作平台,让企业各个部门在该平台上共同参与预算的制定以及执行过程,这样可以规范预算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降低预算的执行成本,提高预算的参与程度。

(五)创造有利于预算全面实施的企业环境。企业在推行预算管理时,企业治理结构等内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的成败。所以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利于推行预算的优良环境,具体来说,应当具备清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权责机制;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规范、严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大困难是企业的基础工作薄弱、业务流程混乱;第三,企业领导者要......余下全文>>

二:预算执行环节存在哪些风险

是的

三:预算业务管理主要管控的风险点是什么意思

1,预算的审批:5W1H;

2,预算的实施实际效果与预算目标的比较;

3,没有预算,坚决不实施;

四:什么是风险预算

一、风险预算

风险,从本质上讲是概率或统计概念,有各种概念和度量方法。目前,VaR(风险价值)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引起了基金经理和基金发起人的兴趣,VaR提供了在下一个持有期当前组合风险的一种估计,它能够使得基金发起人把整个风险分解成它的各种来源:来自于某一资产、组合经理或某一种证券的风险多大。或者,来自于每一种基础风险因子的风险是多少。一旦资产、经理和风险因子对整个风险的贡献已知,人们就可在资产配置以及对资产配置和组合经理的监控方面使用这些风险度量。

从狭义上讲,风险预算是测量和分解风险的过程,利用这些风险度量值进行资产配置决策和选定组合经理,并使用这些风险预算监控资产配置和组合经理。目前普遍认为风险预算是以风险的概率或统计度量为基础,利用现代风险和组合管理工具去管理风险。在学术和实务界,关于对风险预算的看法,目前流行有:

1.有效的投资组合配置。有人将风险预算定义为一种计划,郸计划把组合对各种范畴的配置转化为VaR的分配。这些范畴可以用多种方式定义,例如,资产种类、投资策略、投资经理或风险因素。直觉上,任何给定的期望收益,位于有效前沿面的组合有最低的标准差,于是,对于任何给定的期望收益,具有最低的VaR组合也必须在有效的前沿面上。因此,对于任意给定的置信水平,不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面的风险预算比相应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面有较高的组合VaR风险。

把风险预算作为有效组合配置转化为VaR分配的手段,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基于最小VaR的投资组合选择意味着对风险的极端厌恶态度,它表示对任何违背VaR值,无论其大小都将给与无限的惩罚,几乎没有投资者会对风险有这样一种狭窄的态度,相反,投资者应该始终在有效前沿面上考虑组合并且基于他们的整个概率分布评价他们。通过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投资组合选择,投资者考虑的是VaR的变动范围,并非一个单一VaR的风险临界值。

2.风险暴露的敏感性变化。一些投资者把风险预算定义为投资组合VaR对构成组合的每一因素风险暴露微小变化的敏感性。风险预算的第二个定义承认组合资产的VaR之和不等于组合的VaR这一重要事实,除非所有种类都彼此完全正相关。

这个定义存在一定的错误。风险预算暗示一个计划或者一次行动,但是,作为投资组合敏感性量化的风险预算概念与计划或者行动没有关系,这仅仅是一种描述,因此,有人对这一定义给出一说明性短语——风险归因,而不是刻画此概念的风险预算。

风险预算过程暗示着潜在革命性。这是因为盯着超基准或打败基准是经理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但他们必须在风险承受范围内,获取最大的可能收益。使用风险预算,机构投资者评价他的经理将依据相对于他们基准风险收益方面,而不是在打败那些基准的能力上。如果机构决定想要某个经理承担更多风险,仅需要分配给他较多的追踪误差即可。在采用风险预算后每天所面对是风险数值,人们开始依据风险收益而不是资产收益思考问题,积极管理策略变成在一种预先规定的风险结构内获取最大收益策略。

五:预算员岗位职责风险有那些

其实对自己来说没什么风险

六:预算管理的主要风险有哪些,应如何防范

企业主要面临的责任风险有:1、雇主责任风险 2、产品责任风险 3、职业责任风险 4、运输工具的责任风险

七:收入支出业务管理制度有什么风险点

收支业务管理制度的风险点

(一)财务管理相关法律参照缺乏

现行的法律制度,如何系统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法律依据,大多分散在相关法律制度中,在国家法律层面缺乏指导。无论是《预算法》、还是《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大多数是涉及财政资金预算和经费管理方面的要求和法律规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指导。实务工作者需要透过纷杂的法律进行梳理,才能得到一些管理要求,总结分析起来才能够形成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要求比较高,限制大多数财务人员的管理需求,导致基层财务人员需求管理制度时,无法系统参照和执行,说到底不够具体。

(二)会计核算不够完善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样的经济事项,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处理上不一致。比如固定资产的核算业务、预付账款的核算、应付账款的核算、存货的核算等等,造成财务管理上的弱化。

2.缺乏会计核算上的详细指引和操作指南。比如事业支出(经费支出)二级三级等明细科目的设置分类存在难度,以及应付职工薪酬等,一般会计人员很难通过制度进行理解和设计本单位的会计科目,也导致在会计核算上、预算口径上、年度决算上的误区和不一致。还比如基建并账业务,一直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

3.现行的管理政策落后于制度。比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折旧问题,制度出台之后,财政部一直没能颁布关于计提折旧的统一政策,导致一些单位按会计制度计提了折旧,有些单位没计提折旧,结果决算中不要求计提折旧,而有的单位比如医院行业多数单位都计提折旧,但到决算时必须剔除折旧的因数,也导致账表不一致的现象。

4.核算口径与预算支出口径上的不一致。比如事业单位取得全额发票,而只支付部分款项,如何处理?在日常核算和决算要求上出现了不一致,如果全部计入支出,有可能导致年末结余出现负数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决算通不过,就得进行调账处理。是挂账还是不挂账,还是计入其他科目,需要专业判断,而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会通过应付账款和待偿债净资产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科学化管理意识不强

如何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引入科学化决策机制。以政府采购的验收为例, 2016年11月25日,《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205号),意见中有关规定如下(为了便于大家熟悉和掌握,将文件中的有些原文引用如下):从总体上看,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清晰、措施不细化等问题。严格规范开展履约验收是加强政府采购结果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保证采购质量、开展绩效评价、形成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实现采购与预算、资产及财务等管理工作协调联动具有重要意义。需求复杂的采购项目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专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采购需求编制及论证。采购人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自行组织项目验收或者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验收。对于采购人和使用人分离的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实际使用人参与验收。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可以邀请参加本项目的其他供应商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及专家参与验收,相关验收意见作为验收书的参考资料。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验收时应当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并出具意见,验收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告。

以采购验收为例,有些单位即使聘请了专家,成立了验收机构,有关重要领导也参与了,最后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责任的承担者,所以在验收程序上应按《指导意见》要求,科学开展验收工作,为避免责任,最好聘请第三方,由专业机构出具验收报告才更科学。

还有的单位出现财务管理问题......余下全文>>

八:什么是预算中的风险费??

1、风险费是投标人报价时自行考虑的,招标文件明示或暗示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各种风险时,应由投保人承担的费用。因此,报价时首先骸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估算风险费用,然后编入投标报价中(可以是单价也可以是总价)如果潜在中标人认为其施工过程不会发生可能导致自己费用支出增加的风险,当然可以不用填报风险费用!就现今的建设工程市场情况来看,很少会有投标人填报该费用。

2、还有就是合同中约定人工、材料、机械等市场价上涨多少个%比应有施工单位承担,超过这个范围就能调差。这儿上海的一般是人工3%。材料5%。机械8%。

九:财务报帐员的风险点

费用报销时应重点关注发票合规性、费用归集、签字手续、预算等事项。其中,潜在的税务风险点包括:①发票审核不严,导致假票、废票入账,少交所得税;②将薪酬类支出当作费用处理,如出差补贴,少交个税;③将不能全额在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其他科目,如将旅游费计入差旅费,少交所得税;④将赠送行为当做费用报销,如购礼品用于客户维护,少交增值税、个税、所得税。

为了降低涉税风险,费用报销需做到四统一,即会计分录、凭证摘要、审批单据、发票应保持一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会计做账规范,另一方面是为了规避税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费用报销瑕疵多多,有替票现象,也有套现现象,还有替薪现象,这给财务留下诸多隐患。不管怎样,会计人员应秉持一点:费用报销,以发票记录为准,只认发票上的列示。

十: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关注的风险不包括( )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第一章,

第三条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二)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三)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答案应该是:现金流量不足,无法偿还到期债券的风险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