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

一:消弧线圈在系统运行中一般采用哪种补偿方式?为什么?

消弧线圈在系统运行中一般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因为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过补偿可以使故障点流过感性电流,在线路断开或因故障跳闸时,不会龚起串联谐振。

二:消弧线圈的过补偿方式是什么,脱谐度是什么?什么是残流?

我来回答吧

消弧线圈的工作状态一般有三种:过补偿、欠补偿和全补偿,过补偿是指消弧线圈提供的感性电流大于电力系统零序回路的容性电流,欠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全补偿是指提供的感性电流正好等于容性电流。

所谓脱谐度是指消弧线圈感性电流有效值与系统中的容性电流有效值的比值,与其相对的概念是合谐度,即1-脱谐度。

残流就是单相接地点与大地接通点之间流过的电流,其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种:1容性电流2感性电流3有功叮流4谐波电流。容性电流是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对大地之间的电容产生的。感性电流是消弧线圈提供的;有功电流是消弧线圈中线圈绕组电导和输电线路对地电导产生的;谐波电流一半来自于消弧线圈本身产生的谐波和非线性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消弧线圈等效为一个电感值可变的电感,它对于基波电容电流是可以完全补偿的,但对于谐波电流就不能完全补偿了,因此要想实现无残流需要加入有源补偿电路。

对于中性点接消弧线圈系统来说,消弧线圈提供的感性电流可以补偿容性电流,因此中性点接消弧线圈的系统一般来说残流是较小的。但是我们一般不允许消弧线圈工作在欠补偿和全补偿,这主要是因为欠补偿和全补偿的系统容易引起谐振过电压,因此一般来说调节消弧线圈工作在过补偿状态,脱谐度一般在15%(好像是)

三: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有哪三种,其中电力系统一般不采取?而采取?

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

全补偿指补偿的电感电流=电容电流,接地点电流为0,不科学,存在串联谐振问题

欠补偿电感电流小于电容电流,接地点尚有没有补偿的容性电流。一般不采用,因为电网在故障时切除了部分线路之后,电网电容减户,这可能使系统又发生串联谐振

过补偿,多用,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接地处有多余感性电流,好处,接地点是感性电流刚好抵消电弧电流(容性),便有灭弧,不重燃

四:消弧线圈是过补偿运行还是欠补偿运行?

以前在华天电力做试验的时候,这个是为避免线路跳闸后发生的串联共振,消弧线圈应采用过补偿,但当补偿设备容量不足时,可采用欠补偿运行,脱谐度采用10% ,一般电流不超过5~10A

五:消弧线圈对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有哪几种补偿方式?一般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有三种补偿方式,即: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

全补偿方式:由于电网三相对地电容不完全相等和断路器操作时三相不能同时闭合等原因,即使在未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下,中性点对地之间出现一定的电压,此电压会引起串联谐振过电压,所以此种补偿方式不采用。

欠补偿即XL<Xc,在欠补偿方式下,如切除部分线路或线路一相断线等情况使Xc减小,有可能使XL=Xc,出现串联谐振过电压,一般也很少采用。

过补偿:即XL>Xc,过补偿可避免谐振过电压的产生,因此得到广泛采用。

六: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不采用全补偿和欠补偿方式,主要是为了避免造成什么?可以解释一下吗?

全补偿容易谐振,产生过电压欠补偿在系统有线路退出时,可能要跨越谐振点,容易谐振,出现过电压

七: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 10分

有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 三种

一般用过补偿,即使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大于线路的电容电流。

如果全补偿的话,三相对地电容不绩称时,有可能引起线路谐振,使中性点电压很高。

如果欠补偿,当一相跳闸或者线路非全相运行时,使得一相或两相对地自部分电容减小,则电容电流可能等于电感电流,造成严重的中性点位移。

八: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如35kv电网,各种发电机)当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应采用过补偿方式。

错误之一: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主要指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电阻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电阻接地,不存在中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问题,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用于中性点接地系统或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系统。

错误之二:采用过补偿方式,不是针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我们国家的35KV、10KV配电系统运行方式,全部都是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

九:消弧线圈的补偿度与脱谐度有什么区别?分别怎么计算?谢谢

一、脱谐度(ν)

脱谐度又称失谐度是指残流Iδ中的无功分量珐IC-IL)与补偿电网的电容电流IC之比,即ν=(IC-IL)/IC ,其符号的正负和数值的大小表示电流谐振等值回路的不同工作状态和偏离谐振(或距离谐振点的远近)的程度。

二、过补偿度P

P=(IL-IC)/IC

两者描述的是同一个情况,就正负不一样。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