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一体化的认识

一: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结束分裂,统一欧洲,永享和平,这是欧洲联合倡导者们的梦想,也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欧洲联合进程,或称欧洲一体化建设,经历了煤钢联营、经济共同体、统一大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四个发展阶段,根据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正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欧盟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联合体。经过5次扩大,欧盟成员国已从最初的6个倡始国增加到目前的25个,明年初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入盟后将增加到27个。急速扩大新成员国的后果从宪法危机中反映出来,目前在是否继续扩大、扩大谁等问题上各成员国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主张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欧洲议会3月16日以高票通过了一份关于《反对欧盟继续扩大》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欧盟公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恐慌心理,担心欧盟扩大带来安全、移民、失业和有组织的犯罪等问题;欧盟应从自身的“吸收能力”出发来考虑自身扩大的问题和确定欧盟的性质与地理边界。欧盟宪法条约的拟订主要是为了通过“深化”欧盟运转机制以适应“扩大”后的需要;然而法国、荷兰两国全民公决的否决使得这一条约难以如期批准,且一时又找不到妥善的处理办法,从而成了悬案。这表明欧盟一些成员国认识到,欧盟不能无限制地扩大。一体化进程的两个轮子双双搁浅,既反映欧盟的主观意愿与自身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也折射出它面临着“向何处去”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恰恰在“向何处去”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在欧盟政治精英与广大公众之间,在欧盟大小、新老成员国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对如何推进一体化进程,以何种方式、何种速度向前推进,以及终极目标是什么,大家有着不同的想法。这也就是欧洲议会上述报告所说的欧洲自身的定性和定位问题,成了一体化继续推进的“拦路虎”。 一直对欧洲一体化建设起着“火车头”的拉动作用。在过去的一年里,德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联盟党(基民盟和基社盟)与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均未能获得足够多数议席,无法单独组阁,经过长时间谈判双方组成联合政府,默克尔取代施罗德成为德国总理。这一变动导致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不小的变化。与此同时,法国则经历了社会骚乱、学潮、工潮,致使法国政府忙于内部事务,无暇他顾。这使得法国在遭受宪法条约全民公投受挫之后在处理有关欧洲一体化的问题上不得不有更多顾忌。德法两国政局的变化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在多种因素的牵制下,双方在内外政策以及欧洲一体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德国主张继续推进欧盟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以使其能够付诸实施;法国则碍于民众的情绪,认为要它全盘接受该条约已不复可能,必须另谋出路。德国主张继续推进欧盟的扩大包括启动同土耳其的入盟谈判;法国则对此热情不高,实际上认为目前欧盟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加速扩大新成员造成的。在英、法两国围绕农业补贴问题激烈争吵时,默克尔政府采取“保持中立”,并未支持法国的立场。在对美国的关系上,默克尔一上台就明显改变了“亲俄疏美”政策,使得从伊拉克战争以来逐渐形成的法、德、俄三家的“联合阵线”瓦解。德国新政府大力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强调同美协调配合;希拉克政府虽也努力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但依然强调法国在外交事务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双方在建立欧盟独立防务、北约的作用,以及对俄罗斯和中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上,无论政策还是策略都越来越“不合拍”。在解决欧盟面临的经济发展停滞问题上,德国倾向于采取更多的自由市场经济措施,法国从捍卫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坚持自己的传统发展模式,采取日益明显的国家保护主义手段。以上诸因素造成法德联合共同推进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形势正发生重大改变,它们的“火车头”作用已大为削弱乃至消失。 欧洲一......余下全文>>

二:如何认识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

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入进行,欧盟各成员国的对外政策,在欧盟整体框架下,有所协调和趋同。但主宰欧盟外交政策的,仍然是各成员国,尤其是英、法、德三个大国的政策导向。因此,我国不仅要善于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打交道,而且要善于与作为欧盟成员的主要国家打交道。英国作为世界第四经济强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且与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表现、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探讨英国与欧盟及欧洲一体化的关系。

一、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滞后于法、德等西欧大国

(一)欧洲一体化初期英国置身于外

欧洲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痛定思痛,为实现欧洲长期和平,开始认真考虑欧洲一体化。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六国签定巴黎条约,创立煤钢共同体。创立煤钢共同体本身仅仅是一小步,但作为欧洲政府将重要权力让渡给一个超国家的组织,还是第一次,拉开一体化的先声。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1957年3月,六国在罗马签署条约,创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1958年1月开始实施。

当法、德等国组建煤钢共同体时,与法、德相比,英国处于最优越的地位,政治稳定,经济富有,实力强大。英国在欧洲以外拥有广泛利益,向西欧出口的钢铁占比很小。并且新工党政府刚刚国有化了煤、钢产业,因此,对于加入煤钢共同体,英国没有兴趣。

二战结束时,英国仍视自己为世界强国。但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动摇了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也改变了英国对自身实力的看法,认识到全球重大政治经济事务开始由美、苏掌控。因此英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不再反对欧洲合作,但反对国家间过于紧密的联系,决定支持创立更为松散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年,英国与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芬兰等七国创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该联盟出于自由贸易而非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目的,属自愿性质,并且除了一年会面两到三次的部长理事会及一些在日内瓦常驻的代表外,该联盟也没有其他机构。没有规定超国家的控制手段和协调手段,也没有要求对外部世界设立共同关税。联盟致力于逐步取消内部关税。但从长期效果看,削减关税成效甚微,这主要因为,部分联盟成员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的贸易,超过了联盟伙伴。事实证明,联盟运作不佳,这从英国较低的经济增长率中可见一斑。

(二)英三次申请打开欧洲经济共同体大门

英国不久即意识到,欧洲的政治影响在于欧洲经济共同体,而非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如果英国仍停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门槛外,在政治上就会冒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英国注意到,欧洲经济共同体运行良好,成员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961年8月,英国开始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应以法德轴心为基础,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允许英国加入,会削弱法国在共同体内的影响。同时,戴高乐认为,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会导致美国过多地影响欧洲。戴高乐否决了英国的申请。1967年英国再度申请,再度遭戴高乐否决。1969年戴高乐辞职后,英国第三次申请。幸运地,第三次申请被接受。经过1970-71年的加入谈判,1973年1月,英国终于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三)英在接纳欧洲统一货币上裹足不前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欧盟成员国认识到,如果没有共同的欧洲货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同市场。但这是一个引发争议的想法,因为取消本国货币,意味着国家主权的重大丧失,等于放弃了国家调控国内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如调整利率的能力。还会使欧洲经济共同体朝政治联盟的方向转变。经过多......余下全文>>

三:总结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和启示.

欧洲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对待历史:法德实现和解,成为欧洲一体化的轴心。

确定了符合欧洲各国人民愿望、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欧洲各民族和谐相处、联合自强和共同繁荣的欧洲一体化合作的宗旨:决心以共同行动消除分裂欧洲的障碍,确保成员国的经济与社会进步;以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为一体化合作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说,要确保在欧洲的土地上不再发生集团对抗和战争,欧洲国家要实现联合自强。

循序渐进地确定不同时期的经济一体化合作形式,从建立关税同盟、制订共同农业政策向建立共同市场和欧洲货币体系,再向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一步一步地稳步推进。

培育确保一体化合作成功的价值共同体和公民的欧洲认同感,形成一整套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原则,包括:建立民主和法治国家、各成员国地位平等、公开性和辅助性原则、创业自由、竞争力的提高不得以破坏生态和社会公平为代价、劳动者分享经济成果以及通过独立工会保护劳动者的权利,等等。上述一整套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原则在欧盟第五轮扩大以前得到了很好的遵守,体现了一种和舟共济、包容、互助、共享和共同分担责任的大家庭精神。成员国在分享经济一体化成果的同时,也愿意为一体化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付出),愿意约束和让渡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愿意在发生矛盾和分歧时,实行必要的妥协。从总体上看,在第五次扩大以前,欧盟成员国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制订了体现一体化合作宗旨和共同价值观的相关合作制度,如共同农业政策对发展欧盟农业、缩小成员国之间农业发展差距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统收统支原则建立了欧盟的自有财源,建立了欧盟预算制度。每年一千亿欧元左右的欧盟预算的绝大部分用于共同农业政策、地区发展基金、团结(凝聚)基金等领域,对缩小经济落后的成员国和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大量的往往是不需偿还的资金。体现了富国帮助穷国、大国帮助小国的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精神,促进了不同民族国家人民的和谐相处和融合,增强了欧盟国家间的凝聚力。

欧盟的成功经验和欧盟宪法危机对亚洲的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启示

启示之一,在亚洲国家没有对过去的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日本没有与中国、韩国和东亚其他被日本侵略的国家实现心灵上的和解以前,有关国家是难以建立起真正的政治互信的。没有政治互信,是难以开展需要约束和让渡部分经济主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

启示之二,在亚洲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同样需要建立亚洲的价值观共识和亚洲认同感。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各领域的差别远大于欧洲国家间的差别。因此,在亚洲,特别要提倡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合作共赢。亚洲的价值观共识和亚洲认同需要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长期培育才能形成。

启示之三,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需要循序渐进、统筹安排。仅仅中国已经建立的和打算谈判的自由贸易安排就有十个左右。这会使中国的谈判代表难以应付,使中国经济难以承受,加重中国外贸过快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人民币的被动增发、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家宏观经济调节措施的失灵、国际贸易争端的增加等等。中国应该注重的不是增加对外贸易的量,而是提高对外贸易的质。中国应该把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

关于建立东亚共同市场和创建东亚共同货币的主张,同样是违反了循序渐进的经验。共同市场和共同货币需要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高度协调以及重要经济主权的让渡和共享,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亚洲根本不具......余下全文>>

四:欧洲一体化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欧盟一体化与多极化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且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总结,加之欧盟以一体化的形式在欧洲加快内外整合,欧盟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主权国家联合体。它以其成功经验提出治理全球的“欧洲理念”,欲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稳定器”和“方向标”。“欧洲理念”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发生“大碰撞”,在理念、国际法、外交改革、经贸等6个方面发生歧见,对此应予实事求是的估量。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 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欧盟加速打造一体化 (一)欧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国家为消除战争威胁,实现彼此融合,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不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主权国家联合体。近年来,欧盟加快了一体化联合步伐,有望使欧洲面貌发生更加重大的变化。 首先,它将成为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和富有发达、以欧盟价值观扩展为全欧价值观的欧洲。欧盟经过历史上的四次扩大,现有15国的人口为3.75亿,国内生产总值7.88万亿美元,几乎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5.4%。欧盟第五次扩大已驶入快车道,将有中东欧和地中海地区10个国家加入欧盟。伴随着这些国家与欧盟实现一体化,一个人口将超过5亿,国内生产总值高达8万亿美元,以欧盟化演变为“欧洲化”,以欧盟游戏规则为基准、面积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大欧洲”已经雏形初现在世界面前。 其次,是一个实现货币经济一体化的欧洲。欧洲联合首先以经济区域化合作为龙头,通过国家间相互合作,从煤钢联营、关税同盟到共同农业政策,从欧洲货币体系到统一大市场和单一货币“欧元”,建立起来的经济安全共同体。欧元的诞生和流通,极大地促进欧盟在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体化进程,增强欧盟的实力和地位。欧盟的经济实力紧逼头号强国美国,以2001年为例,欧、美经济增长率各为1.7%和1.2%,欧盟10年来首次超过美国;欧盟国内生产总值7.88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近25.4%,美国10.1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2.7%;欧、美失业率分别为7.6%和5.8%,通胀率为1.8%和1.2%;欧、美外贸总额相当,分别为17865亿美元和19114亿美元;欧盟对外投资3605亿美元,美国1278亿美元;欧盟引资3227亿美元,美国1308亿美元;2000年以欧元计价的债券发行量占国际债券发行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超过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由3年前的18%上升到24%;在国际外汇储备的比重则由2年前的12%增至16%。 第三,是一个正在走向政治联合和“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政治联合可谓欧洲一体化的第三级火箭,即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的最后一级,是欧洲人梦寐以求的伟大梦想。“为了有效地捍卫未来的多极世界,欧盟为此应成为在传统经济政策、货币和社会政策之外的总政治联盟,强制性地制定欧盟共同的对外政策、安全和防务政策”。[1]为改变欧盟“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1997年欧盟签署《阿姆斯特丹条约》,决定实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1999年5月《阿约》正式生效,索拉纳出任首位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自此,世界上越来越多地听到欧盟“用一个声音说话”,欧盟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第四,一个逐步实现独立联合防务和安全的欧洲。1999年6月,科隆首脑会议通过《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的声明》,决定将西欧联盟并入欧盟。随......余下全文>>

五:欧洲一体化的一体化

尼斯条约签署以后,欧盟进入所谓的“尼斯后时代”,东扩和深化更加紧迫地成为其同时要解决的问题。一体化建设在赢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欧盟发展已经和东扩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欧盟深化改革是保障东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东扩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欧盟的安全和稳定。东扩失败,不仅意味着欧盟无法应对新挑战,也将在东南欧国家引起不稳定,并向欧盟国家逆向扩散。在深化和扩大这对关系互动过程中,欧盟认识到现行机制已不适应欧盟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不适应东扩的需要,并为此进行了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论为欧盟酝酿下一阶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在此背景下,欧盟在拉肯首脑会议上决定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欧洲前途大会,把欧盟面临的挑战总结成60个问题,由前途大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研究以后给出答案或建议。这些问题涉及简化欧盟条约、机构改革、欧盟机构之间及其和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划分、决策机制改革等。作为超国家的政治实体,欧盟启动前途大会这样的机制外的辅助决策模式,表明欧盟治理理念的变革:在超国家机构的推动下,欧盟把要解决的问题以民主的方式推到不得不解决的境地。用前期的民主,规避了因成员间的摩擦造成的决策成本的损耗以及人们对超国家机构决策方式封闭性的诟病,从而为2004年政府间会议预留了民主化的伏笔。 可以说,欧盟的扩大和深化成正比例关系:深化促进了扩大,扩大要求深化。正确处理深化和扩大之间的关系,就是要使深化适应扩大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过度扩大对深化的制约作用。欧盟统一宪法的前景为这对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平台。

六:总结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和启示

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后,为了寻求欧洲的繁荣发展并避免重蹈战争覆辙,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欧洲大陆上生根发芽。在让·莫内和法国外长舒曼以及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努力倡导下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之后又发展为欧共体并在1992年建立了欧洲联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一体化的机制和框架下欧洲实现了可观的经济和政治效益,并且通过近期的“东扩”将合作的理念推广到欧洲的边缘地区,实现了统一大欧洲的梦想。在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探讨变得日益热烈的今天,回顾欧洲一体化所走过的道路会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对于欧洲经验的思考和借鉴无疑会有助于我们认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未来。

一、欧洲一体化历程的经验总结

对于欧洲一体化历程的经验总结绝非易事,也不是简单的几点就可以明了的。同时欧洲一体化仍然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任何阶段性的总结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相对于酝酿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而言,欧洲一体化所走过的道路要漫长得多,所以前车之鉴不妨多多益善。相对于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的一体化程度最高,它所具有的超国家特征也是无可比拟的,综观欧洲一体化历程,我们尝试着作出如下的几点总结。

1.合作理念的确立

任何一种政治取向的形成都包含深刻的国际背景、历史传统和文化原因,但归根结底是一种理念的选择。从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之初,相互合作的理念就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石。让·莫内在回忆录中写到:西欧各国应该把各自的努力化为全欧洲骇共同努力,只有成立西欧联邦,才可能把共同努力变为现实。1951年4月18日由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正式建立了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在运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不仅将重要的战略资源统筹到一个共同的具有超国家性的高级机构下管理,而且将相互合作的理念植根于欧洲大陆,从而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动力。

欧盟成员国认定置身其中,而不是置之度外的原则,使得加入欧盟的成员国都愿意并且能够承担欧盟所制定的共同责任。这种合作和参与的态度是一体化顺利发展的观念基础。

2.轴心的确立——核心国家的紧密协调与合作

在欧洲一体化的内聚力中,必须充分估计法德合作的力量和价值。事实已经表明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和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先决条件,法德合作或法德联盟已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动力。关于这一点几乎自戴高乐和阿登那以来的两国历届首脑都是一致认识的。早在1958年9月14日,戴高乐和阿登那举行两国首脑第一次会谈公报就宣布:“法兰西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紧密合作,是欧洲一切建设事业的基础。”1963年1月22日两国签订了《Elysée Treaty》(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法德联盟的思想,把联盟关系用条约形式固定下来,使法德联盟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核心。从那时起到2003年的40年间,法德核心引领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尤其是创造了单一货币——欧元。从长远的角度看,在历史和逻辑会带给它们最终胜利的信条下法德合作总会找到缓和彼此矛盾的办法。

法德合作既有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基础,也有政治上彼此借重的需要。在一体化的整个进程中,法德双方的摩擦尽管不断,但法德轴心始终是影响欧洲一体化发展和革新的核心力量。如果法德两国在战后不能捐弃前嫌一致向前看,也就不会有欧盟的今天。正如伍贻康教授在《法德轴心与欧洲一体化》一文中所写:“回顾法德关系,证实了一个浅显的真理:斗则两伤,和则两利,历史的经......余下全文>>

七: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

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 的发展

八:欧洲一体化的展望,有理即可,详细点

欧洲一体化我不太看好:

1、政治、历史原因:欧盟两个最核心的国家德国、法国,自普法战争以来就是一对典型的冤家,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在两次世界大战受过德国的侵略,目前好像是冰释前嫌了,但是看一看我们对西方、对日本的看法,这种情感是很难被遗忘的。目前欧洲的情况就是法国在政治上可以号召欧洲,但经济不给力;德国经济实力超群,政治上软弱,不敢冒这个头;英国从老大的位置上下来以后,身段却没放下,总想当老大,但是一个孤悬在外的岛国有承担不起来这份责任。美国远远地看着,时不时就要使个坏,因为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绝对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来挑战他的位置。

2、利益出入太大:北部的勤劳严谨和南部国家的慵懒散漫,绩成这些国家间的利益很难协调,除非北欧人心甘情愿地养活南欧的人,这是不可能的,目前的欧债危机就是在统一货币的框架下,懒国让勤快国家帮助背债的故事,这种故事不可能永远演下去。德国再有钱也填不完这窟窿呀,你没发现吗,希腊懒惯了还有理呢,你帮他还、豁免他的债务,他还不满意呢,天天有罢工和示威。

3、军事上:目前欧洲的多数国家是在北约的,北约的领导人是谁呢,是美国,也就是说欧洲是美国罩着的,没有美国,欧洲面对俄罗斯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让人罩着,就得看人家的脸色办事。

4、语言、文化、宗教原因:这个影响相对小,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在我们看来区别不大,但是在他们自己来看区别可大了,另外还有穆斯林呢!再说语言,欧洲有多少种语言,统一的欧洲用什么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谁肯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化上的隔阂就更大,别看我们眼中的欧洲人都差不多,其实差多了,你让一个法国人领教一下英国菜试试,保证他捏着鼻子倒地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