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者

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出自哪里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善于用道治国之者,不会要人民以智取巧,而是要人民质朴敦厚。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人民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智巧诡诈太多;所以,以智治国乃国之灾害,不以智治国才是国家的幸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知道这两总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同,而有所舍取就是一种法则,长久的记住这种法则并且应用这一法则,就可以称为玄妙无上的“德”,即为“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玄德”,深远,与常理不同,然而依循它却可以达到大顺。

二:“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

《老子》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

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正因为难以测识,所以要勉强作形容: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得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俟,恭谨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时候,他们又像冰块就要崩解融化一样松跨散漫,敦敦朴朴的,看不出什么突出的能耐,旷放豁达得就像虚空一样;他们的那些似乎不相调谐的多面目表现使他们显得很浑浊。

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懂得灵动权变就能渐得长久的安稳。保持这种生存方式的基本点就是不去追求"无不具足"。正因为没有"无不具足",所以能历久而常新。

三:如何理解“古之善为道者 非以明民 将以愚之”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原文]

—————————原文版—————————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善于用道治国之者,不会要人民以智取巧,而是要人民质朴敦厚。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一段研究中国政治哲学思想的人,素来认为老庄之道与儒家哲学思想是为帝王们铺路,走的是“愚民政策”,希望老百姓没有知识,越笨越好。所谓“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文字表面上是说上古以来善于运用政治哲学道理的人,不是要老百姓智慧高,而是希望他们智慧低;好像老子就明白地这样讲。

四: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什么意思

古时善于为士者——无为之上士,微妙不可见闻之玄已经通达。他们懂得玄深到不可用意去拟度揣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