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复核方法

一:什么是分析性复核,运用其的目的是什么?分析性复核运用的范围如何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支持形成审计结论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程序和方法,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审计的各个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审计的计划阶段,特别在编制审计方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审计人员进行审前调查时,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这样在编制审计方案时,根据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对获得的财务报表等资料在评价总体合理性时,通常会发现一些资料指标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从而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

(二)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是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目标的具体实现。它可以对已确定的重点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确定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揭示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这样,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是从技术手段上对审计风险的最后把关。  在该阶段,审计人员利用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或经营成果的总体合理性作出判断,以确定是否增加审计内容或追加审计程序;针对已发现的错报,检查获得的相关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等。它通常是揭示被审计单位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的有用工具。

二:什么是分析性复核方法

实际上就是运用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矗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合理性的一种审计方法罢了。

三:在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如何运用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运用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主要如下:

1.了解把握各经济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针对已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有关项目,并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比较,同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影响,以建立有关数据的期望值;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数据之间预计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销售收入上升,相应的销售成本、推销费用、运输费用、包装费用也会随之上升,相关的销售税金也会上升;制造业的产品单位成本通常会随产量的下降而上升;利息支出应与借款金额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各个经济变量之间互动关系的合理性,找出异常变动的项目,层层深入直至找到症结所在。

2.选取重要的项目编制趋势分析表,进行多期间的比较,并结合与同行业的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趋势的合理性。尽管报表造假形式多样,但是通常都是围绕着收入和利润这条主线展开的。而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又分别代表着市场占有量和效益,其他的重要指标无不与此相关。因此,对收入和利润指标进行分析性复核非常重要。涉及主营业务收入,侧重以下分析性复核: (1)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2)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3)比较本期各月畅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4)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5)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3.比较本年各月或各季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波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以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现象。

应当注意进行分析性复核时要考虑行业特性,注意行业资料与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切合程度,注意行业资料的可比性。当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方法与所在行业使用的典型方法不同时,应对行业资料做出适当修正,否则分析性复核的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此外,被审计单位与关联企业的往来业务、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如年末大量销售)应作为重点分析的内容。分析性复核应当循序渐进,逐步缩小分析的范围,获取更详尽的资料,层层深入直至找到症结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异常变动或重大差异时首先要确定是不是由市场、季节、政策的变化引起的合理的偏离。如果发现异常变动或重大差异后就马上认为存在问题并进行详细审阅,可能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四:什么是分析性复核,运用其的目的是什么?分析性复核运用的范围如何?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对被审单位财务信息与前期可比信息、预计结果、类似行业信息等的比较,研究财务信息要素之间、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来评价财务信息。分析性复核是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使审计人员更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状况、找出可能存在错报的风险领域、计划测试范围、评价审计中形成的结论、实行对财务资料的进一步检查等。它包括简单的比较和使用涉及许多关连数据的复杂数学与统计模型,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附属单位和分部的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的单个要素都可以运用。

五:对固定资产的分析性复核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关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看看折旧计提是否正确,看看是抚计提减值准备,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等。

六: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查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BCD

选项A不属于固定资产折旧的分析性复核方法

七:审计分析性复合分析方法是什么

应该是分析性复核吧?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分析性复核程序常用的盯种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比率分析法

(3)趋势分析法

八:简述分析性复核在整个审计中的作用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支持形成审计结论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程序和方法,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审计的各个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审计的计划阶段,特别在编制审计方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审计人员进行审前调查时,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这样在编制审计方案时,根据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对获得的财务报表等资料在评价总体合理性时,通常会发现一些资料指标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从而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

(二)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是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目标的具体实现。它可以对已确定的重点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确定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揭示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这样,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是从技术手段上对审计风险的最后把关。  在该阶段,审计人员利用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场务收支状况或经营成果的总体合理性作出判断,以确定是否增加审计内容或追加审计程序;针对已发现的错报,检查获得的相关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等。它通常是揭示被审计单位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的有用工具。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