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工作督导总结

一:如何建立妇幼卫生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创新农村卫生改革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卫生事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共同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卫生人员技术素质和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使农村居民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到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25%和20%,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2岁,实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初保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各乡镇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2001—2011年初保健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初保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研究解决初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实施农村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人员。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市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体系,完善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对常见病、多发病要能就地处理。规范卫生服务行为,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其他重大疾病。预防和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减少各种心理疾患,做好老年保健。

(四)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贵州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1年)》。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努力实现初级卫生保健各项指标。

(五)加大公共卫生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公共卫生监督与监测体系要从城镇向农村延伸,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劳动卫生安全,对农村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要能够有效控制。

(六)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力发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结合小城镇和文明乡镇建设,创建卫生乡镇,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生活环境。

(七)继续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在我市开展,针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普及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八)加快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药品经营企业,要通过兼并和改制,建立基层药品配送中心,鼓励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方便农村就近购药。

(九)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组织引导农村居民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并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

(十)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

四、实施策略

加强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推动初保工作向前发展。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职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初保工作。成立由......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