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

一:中国都有些什么气候啊

1、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包括我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的西北季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南季风。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3、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云南南部地区。

冬季风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成为西南季风。

气候特点:

(1)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2)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 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草原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 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旱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 中,形成雨季。

4、温带大陆性气候 :

主要分布我国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气候特点:气温年较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较少。

5、高山气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二:气候的中国气候

1973年,竺可桢提出了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周期性波动变化的基本状况。他认为近2000a中,汉代是温暖时期,三国开始后不久,气候变冷,并一直推迟到唐代开始。唐末以后,气候再次变冷,至15世纪渐入小冰期,呈两峰三谷结构,直至20世纪初气候回暖,小冰期结束。汉代、唐代是年均温高于现代约2℃左右的温暖时期。该研究成果已为气候学界和历史地理学界广泛采用。但近些年来,由于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许多学者对竺可桢的工作作了补充。其中朱士光等认为2000~ 3000年以来,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西周冷干气候(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期) ; ②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湿气候(公元前8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 ; ③西汉后期至北朝凉干气候(公元前1世纪中期至6世纪) ; ④隋和唐前、中期暖湿气候(7—8世纪) ; ⑤唐后期至北宋时期凉干气候(9—11世纪) ; ⑥金前期湿干气候(12世纪) ;⑦金后期和元代凉干气候(13和14世纪前半叶) ; ⑧明清时期冷干气候(14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后来许多地理学家对中国的气候变化作了进一步修改,但总得趋势大致如此。历史时期的气候不仅在气温上有周期性波动,引起冷暖的变化,而且在湿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总得说来,暖期与湿期、冷期与干期是相互对应的,但每个冷暖期内部又有干湿波动,不可一概而论。朱士光等研究认为,气温的变化要快于降水量的变化,而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又大于气温变化的幅度。在历史时期,气候冷暖波动与干湿波动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不完全同步。 2000年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特点1973年,竺可桢 提出了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周期性波动变化的基本状况。他认为汉代是温暖时期,三国开始后不久,气候变冷,并一直推迟到唐代开始。唐末以后,气候再次变冷,至15世纪渐入小冰期,呈两峰三谷结构,直至20 世纪初气候回暖, 小冰期结束。汉代、唐代是年均温高于现代约2℃左右的温暖时期。该研究成果已为气候学界和历史地理学界广泛采用。但近些年来, 由于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许多学者对竺可桢的工作作了补充。朱士光等认为2000—3000年以来,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西周冷干气候(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期) ;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湿气候(公元前8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 ;西汉后期至北朝凉干气候(公元前1世纪中期至6世纪) ;隋和唐前、中期暖湿气候(7—8世纪) ;唐后期至北宋时期凉干气候(9—11世纪) ;金前期湿干气候(12世纪)金后期和元代凉干气候(13和14世纪前半叶)明清时期冷干气候(14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后来许多地理学家对中国的气候变化作了进一步修改, 但总得趋势大致如此。历史时期的气候不仅在气温上有周期性波动,引起冷暖的变化,而且在湿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总得说来, 暖期与湿期、冷期与干期是相互对应的,但每个冷暖期内部又有干湿波动,不可一概而论。朱士光等研究认为,气温的变化要快于降水量的变化,而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又大于气温变化的幅度。在历史时期,气候冷暖波动与干湿波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但不完全同步。气温和温度带  1.冬季(1月)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地区、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内陆)的气温除部分地区外均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最低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均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最低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余下全文>>

三:中国气候之最

中国气候之最

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33℃)

极端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49.6℃)

极端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52.3℃)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黑龙江省的嘉荫(49.2℃)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全年平均气温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5.8℃)

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的地方——漠河(昼长:7时30分,夜长:16时30分)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的地方——漠河(昼长:16时30分,夜长:7时30分)

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6558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5.9毫米)

年平均降水天数最多的地方——峨眉山(264天)

年平均降水天数最少的地方——新疆民丰安得河(9.6天)

四:中国大部分是什么气候类型?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黑龙江最东北一带

(温带草原气候)内蒙古高原一带

(温带季风气候)秦丁-淮河以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

(温带沙漠气候)新疆大部分地区(除与西藏接壤一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及台湾岛

(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及南沙群岛

(高山气候)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五:中国以什么气候为主。

主要以季风季候为主。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六:中国地理的气候情况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条件的优势 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 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在中国普遍种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中国气候虽然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对中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 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台风(热带风暴发展到特别强烈时称为台风)以6—9月最为频繁。 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烈时,气温骤降,出现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温、大风、沙暴、霜冻等灾害。 1.冬季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纬度位置的影响 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余下全文>>

七:中国的气候特点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2、雨热同恭

3、气候复杂多样

4、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只答三点时不要这条)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