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语文教学

一: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除了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

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因此语文课堂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动笔写,找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方法,授之以渔.

5、 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耐心检查.

7、加强提优补差工作.每个班都有差生,有的是智力原因,有的是态度问题.对于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落后的学生,老师们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务必使他们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最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最主要的困难:教学内容和生活的关系不大,很多文章比较做作,比如鲁迅和余秋雨的文章,从小就传输给人怨天尤人的思想。选这些文档,时代因素更多,从小教人抱怨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古代有甚多好文章,道理和知识并重,博学一身。儒家自古都是明理,修身,医学,术数一个不少,所谓一事不知,儒家之耻。现在语文呢?你能叫一个文学教授给人看病吗?文学教授讲的易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人感兴趣。所以除了识字意外,语文就没什么大用了,要知道自己思想和哪些编制答案的老师一样也成不了什么大出息,应付考试一套,自己做事一套,这显然不是论语的:“吾道一以贯之”的思想,所以说,当今中华古文化凋零,语文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文学教授只是让中华古文化被束之高阁,你去问一个文学教授内经,他会告诉你字都认识,但是什么都看不懂。易经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说的东西没人信是教学的最大困难。如伤寒论的序写得极精彩,而语文选择的却是诸如出师表这类的文章,不是贬低诸葛亮,而是出师表这种文章无法激起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缘分。伤寒论的序,张仲景谈了医术和名利,世人的态度,讲理至真至切。可以激起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缘分。苏轼之流都是懂医的,知道一些五行八卦的道理。而选择的文章都是些矫情的文章,如何让人正确理解历史人物?

教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遇到了困难。最大的问题是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改观,将来也可能只是和英语一样,是一种识字课,仅此而已,而取而代之的是:国学。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语文,传道,授业,解惑,一个都不沾边。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他的未来,而不是由专人制定的答案。

小学语文老师不博学,显然无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最大的讽刺是老师自己不懂的道理,故意贬低某些东西。不懂就是不懂,要学会了才能教授学生。而不能用自己的想当然的态度告诉学生:这个不对!

如此,有志向的学生会和这样一个语文老师充分交流,教学自然是不问题。10岁的小朋友在知识上,就可以让很多老师力不从心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