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如何传承
一是抓传承培训,营造传统技艺发展良好氛围。
二是抓政策扶持,打造非遗传承发展好环境。
三是抓产品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总体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应该在保护其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其实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资金充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基础~
二: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那些非物质形态的,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东西,如少林武术,文化习俗等。
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有哪些?都是哪方面的技能?最好能提供的详细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概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根据197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有关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79年实施了《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却相对滞后。有鉴于此,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同年10月,通过了《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条例》,开始实施“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计划: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19个“代表作”;2003年宣布了第二批28个“代表作”;2005年宣布了第三批43个“代表作”。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必要规定。
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截止2005年末,中国已有31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列世界第三;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过去我国只有针对物质文化遗产而设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没有用“名录”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由此开始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专门成立了由15个部委组成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小组。该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国家“文化遗产日”。2006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设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以知识产权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已经超过50个。就我国而言,在2005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33位代表提出关于尽快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议案;释永信等32位代表提出关于抓紧出台传统知识保护法的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
最简单的做贡献就是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有兴趣去具体了解学习一个,据我所知,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存在无人传承的境况,他们都会很欢迎你这样有思想的人来学习传承
四:如何申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你得掌握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后再去申请
五:什么是非物质文化?
所谓物质文化,是指其中凝聚、体现、寄托着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思想感情的物质过程和物质产品。
所谓非物质文化就是指人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範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六: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申报工艺大师有哪些条件
文化传承人,也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134个项目
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如口头文学、民间绘画、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一般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在这些领域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
传承人可能是家族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也可能是社会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至少在前面所举的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手工技艺和民间知识这些类别中,传承人的传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不限于这几个类别。因为这些领域是比较适宜于个人技艺发挥和体现个性化创造的领域。传承人之所以成就为传承者,固然环境(家族中有传承的传统,有师傅的带和教,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当事者的超人强记博闻、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独特匠心等的能力与个性,也比较容易在这些领域里突显出来。
总之,这些领域里的文化传承,不是单线的延长或原质的移位,而是既有衰减又有增量,以创新达成文化的积累。积累是传承的结果,而积累的核心是传承者的创新。
七:囯家非物质文化传承是否在今年有新的政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八:如何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没有完善之前,细化传承人认定标准和确定各个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责任分配则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传承人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包括传承人和传承单位,目前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法律规范都没有对传承人下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对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依据相关的规定和实践,笔者认为可将传承人定义为:各族人民当中掌握或精通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熟悉文化空间的民间文化代表人。而传承单位则是传承人的法人化或社团化,具体就是指坚持开展和举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文化活动的代表单位和团体。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也有很多的共同点,本文为了叙述方便,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将二者统称为传承人。二、传承人的认定传承人的认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步骤,只有确定了传承人,才能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下去,而认定传承人首先要依据法规对其进行相关调查,通过调查对符合传承人标准的代表人进行评定,然后列入《名录》对其进行确认。对传承人的调查内容非常广泛,但法律规范只规定了可以申请命名传承人的条件,而且条件过于概括抽象,不具有操作性,一些法规中规定要“掌握并保持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表现形态或者技艺;” 规定只需掌握即可,掌握的程度并没有要求,也有一些法规规定了要“熟练掌握”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确定掌握的程度,何为熟练很难评定。法规中多提到传承人的认定是在“一定的区域内” ,但这个区域的范围如何确定,是根据行政区划还是依据自然地域,法规没有明确,依据行政区划划分利于政府对传承人管理,但容易切断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上的连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整体文化,依据自然地域更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续性,但跨省市的文化地区如果不分开容易导致责任不明,主体之间相互推委,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另外,对“掌握和保存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文献、资料和实物的代表人” 也可以认定为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以“物”为载体,只要物不损坏丢失文化就不会消失,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以“人”为载体,虽然实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是否拥有实物不应作为决定评定传承人的条件,不能因为今天实物在他手里,他就是传承人,明天他把实物送给了另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成了传承人。所以各地的地方法规,应该针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制定详细的传承人调查、认定的项目和标准,并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一方面云南省的地方法规做的相对完善。在确定了调查对象以后,首先要调查其个人最基本的资料,包括姓名、艺名、性别、地址、职业、信仰、受教育情况等等,然后要调查他所传承的项目、技艺和当地地方文化的关系,以及他的这个项目在文化社区、行业中的地位,或者所保存的实物的具体情况和地位,文化活动举行的日期、地点及涉及的范围和规模。另外还要调查和搜集传承人的相关作品,传承人对所传承的项目的创新与发展,将调查结果系统地进行记录,通过调查对传承人的情况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而传承人在政府或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时,要积极配合,如实准确地提供个人的相关资料,为后面的认定工作作好准备。在掌握了传承人的资料以后,要对传承人的情况加以分析,看其是否符合传承人的认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使传承人的认定暂时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依据目前的资料和实践确定了标准的话,很容易将暂时没有发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规定在标准以外,这无疑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由于目前没有一......余下全文>>
九:非物质文化些遗产传承人享用的权利有哪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规定非物质文化些遗产传承人享有的权利:
十:希热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唐卡2008年6月被国务院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热布被选为“唐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之一。唐卡画师希热布自幼学习唐卡绘画艺术,熟练掌握藏区唐卡绘画曼唐、钦在、噶玛噶赤三大流派绘画技艺。在学习创作绘画作品过程中,不断吸收内地年画绘画技艺和西方透视绘画技巧,努力创新,创作了【十世班禅】、【寂天菩萨】、【大威德金刚】、【妙音天女】、【野牦牛】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受到了六世贡唐仓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长老以及佛教泰斗星云大师的一致称赞和认可。希热布大师自幼出家,在藏传佛教众多的高僧大德身边系统学习了佛教五明知识中隶属于工巧明的唐卡绘画。在近四十年的僧侣生涯中数十次闭关,不断观想佛菩萨,创作绘画作品,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融入到作品当中,并通过他们传递给世人。他的作品被收录到世界吉尼斯记录,同时被人民大会堂入选收藏,藏区各寺院以及收藏家争相收藏。1998~1999年期间,参加了世界最长的唐卡《彩绘大观》的创作,此作品获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证书。2000年5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希热布画师的第一本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