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唐书李绅传第一百六
新唐书李绅传第一百六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葬母,有乌衔芝坠輤车。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留后王澹为具行,锜怒,阴教士脔食之,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乃止。
久之,从辟山南观察府。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绅、愈果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逢吉终欲陷之。绅族子虞,有文学名,隐居华阳,自言不愿仕,时来省绅,雅与柏耆、程昔范善。及耆为拾遗,虞以书求荐,绅恶其无立操,痛诮之。虞失望,后至京师,悉暴绅所言于逢吉。逢吉滋怒,乃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虞、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栖楚等怒得善地,皆切齿。诏下,百官贺逢吉,唯右拾遗吴思不往,逢吉斥思,令告大行丧于吐蕃。此时,人无敢言者,惟韦处厚屡言绅枉,折逢吉之奸。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宝历赦令不言左降官与量移,处厚执争,诏为追定,得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中,李德裕当国,擢绅浙东观察使。李宗闵方得君,复以太子宾客分司。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迁宣武节度使。大旱,蝗不入境。
武宗即位,徙淮南,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节度淮南。卒,赠太尉,谥文肃。
始,沣人吴汝纳者,韶州刺史武陵兄子也。武陵坐赃贬潘州司户参军死,汝纳家被逐,久不调。时李吉甫任宰相,汝纳怨之,后遂附宗闵党中。会昌时,为永宁尉,弟湘为江都尉。部人讼湘受赃狼籍,身娶民颜悦女。绅使观察判官魏鉶鞫湘,罪明白,论报杀之。时,议者谓吴氏世与宰相有嫌,疑绅内顾望,织成其罪。谏官屡论列,诏遣御史崔元藻覆按,元藻言湘盗用程粮钱有状,娶部人女不实,按悦尝为青州衙推,而妻王......余下全文>>
二:李绅传文言文答案李绅,字公垂,世宦南方
具体题目没给出来,译文资料可供参考: 李绅(772—846)无锡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李绅(772—846)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祇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追昔游集》自序 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词,乃由牵思所属耳。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承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 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要,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廉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大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而已!开成戊午岁秋八月。(原刻本《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旧唐书·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本山东著姓。高祖敬玄,则天朝中书令,封赵国文宪公,自有传。祖守一,成都郸县令。父晤,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因家无锡。 绅六岁而孤,母卢氏教以经义。绅形状眇小而精悍,能为歌诗。乡赋之年,讽诵多在人口。元和初,登进士第,释褐国子助教,非其好也。东归金陵,观察使李爱其才,辟为从事。绅以所为专恣,不受其书币,(锜)怒,将杀绅,遁而获免。诛,朝廷嘉之,召拜右拾遗。
岁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寻转右补阙。长庆元年三月,改......余下全文>>
三: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
李 绅 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凡戳有罪,犹待秋分,永宁吴尉弟湘,无辜盛夏被杀。
崔元藻衔德裕斥己,即翻其辞,因言御史覆狱还,皆对天子,别白是非。权轧天下,使不得对,具狱不付有司,但用绅奏而置湘死。是时德裕已失权,而宗闵故党令狐绹、崔铉、白敏中,皆当路,因是逞憾。以利诱动元藻等,使三司结绅,杖钺作藩,虐杀良平,准神龙诏书。酷吏殁者,官爵皆夺。子孙不得进宦。绅虽亡,请从春秋戮死之比(比字原缺,据《新唐书》六一《李绅传》补)。诏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贬德裕等。擢汝纳左拾遗,元藻武功令。始绅以文艺、节操见用,然所至务为威烈,或陷暴刻,故卒坐湘冤云。唐李绅既治淮南,决吴湘狱。持法峻,犯者无宥。狡吏奸豪潜形叠迹。然出于独见,僚佑莫敢言。评事李元将弟仲将侨寓江都,李公羁旅时,每馆于元将而叔呼焉。荣达后,元将称弟称侄皆不悦,及为孙,方似相容。又有崔巡官居郑圃,与绅同年之旧,特来谒。才及旅次,家仆与市人竞。诘其所以,仆曰:“宣州馆驿崔巡官下。”仆与市人皆抵极法,令捕崔至,曰:“昔常识君,到此何不相见。”崔叩头谢曰:“适憩旅舍,日已迟晚,相公尊重,非时不敢具陈毕礼,伏希哀怜,获归乡里。”遂縻之,具罪笞二十,送过秣陵,貌若死灰,莫敢恸哭。时人相谓曰:“李公宗叔翻为孙子,故人忽作流囚。”于是邑客黎人,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主吏启曰:“户口逃亡不少。”绅曰:“汝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忽有少年,势似疏简,自云辛氏子,谒绅。晤对间未甚周至。先是白尚书寄元相公诗曰:“闷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盖谓辛丘度性迂嗜酒,李绅短而能诗。辛氏即丘度子也,谓李曰:“小子每忆白二十二丈诗:“闷劝畴昔酒,闲吟二十丈诗。”李笑曰:“辛大有此狂儿,吾敢不存旧矣。”凡是官族,相抉辛氏子之能忤诞。丞相之受侮,刚肠暂屈乎。又有一曹官到任,仪质颇似府公,李见而恶之。书其状曰:“着青把笏,也请料钱。睹此形骸,足可伤叹。”左右皆窃笑焉。又宿将有过请罚,绅云:“老兵倚恃年老而刑不加,若在军门,一百也决。”竟不免检槚楚
李绅因以前是宰相而镇守一方,因而恣意逞权威。凡斩杀罪犯,都要等到秋分的时候,
而永宁县吴县尉的弟弟吴湘,却正当盛夏之时便被无罪斩杀。崔元藻因怀恨德裕对他的斥责,就推翻了原来的口供,因而便说,御史核实完案子回来,都应向皇帝禀告,以分辨清楚案子中的是非,可是有的人权势威慑天下,使御史不能回禀皇帝,案卷也不给主管刑狱的官员,只是由李绅上奏便将吴湘处死了。这时德裕已失去权势,而宗闵原来的党羽令狐绹、崔铉、白敏中等,都充任了要职,因此对德裕很怨恨,他们以利来引诱打动元藻等,并让三司具结李绅,依仗权威、武力坐镇一方,虐杀良民百姓。以神龙年间皇帝诏书为准,酷吏已死了的,爵位也要剥夺,子孙不得做官。李绅虽然已死,也请求与过去被处死的人同样处理。结果皇帝下令,削去李绅身上的三官,子孙不得做官,给德裕等人降职处分。提拔汝纳为左拾遗,崔元藻为武功县令。最初李绅是以文学和节操受到人们的尊重,然而他对所有来访的人都必然要大耍权威,或者对人很粗暴很刻薄,因而才仓促地促成了吴湘冤案。唐朝时,李绅去治理淮南,先判决了吴湘的死刑。执法极为严厉,对于犯了罪的人绝不宽恕。因而那些狡猾的官吏和奸诈的绅士都隐藏起自己的行迹。然而慑于他的暴烈,幕僚们没有敢告诉他这些情况的。评事李元将的弟弟李仲将寄居于江都,当李绅长期寄居于那里并去他家作客时,每次见到元将都称呼为叔,而当他荣华显达后,李元将称自己是兄弟是侄儿他都不高兴,等到称自己为孙子,他好像才勉强接受。有一个崔巡官住在郑圃,他与李绅有同科进......余下全文>>
四:文言文阅读宋史·应孟明传答案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译文】
应孟明,字仲实,是婺州永康县人。少年时进入太学,考中隆兴元年进士。参加中教官的考试,调任临安府教授,后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推荐他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时,应孟明首先提出:“南北沟通交好,边疆太平无事,应当选择良将操练士兵,时常如大敌压境一般对待,(此事)岂可一天忽视呢?贪婪残暴苛酷的官吏还未除去,我们的百姓是不是不能安居乐业?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塞,皇上不能得闻,莫非是众多合于正道的门没有全部打开,兼听之意并不全部符合呢?君臣之间,互相戒备畏惧而不能自持,勤老辛苦而不能自安,提拔君子,斥退小人,以民众的痛苦为忧,以边境安危为警诫,那么国家政治自然整治有序,法度自然张开了。”孝宗说:“我日夜戒备担心,一刻不忘,退朝的闲暇,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正害怕上朝如果稍微玩晚了,就会导致国家大事的旷废从此开始了。”接着又请求申明严格执行上级官署包庇贪官污吏的禁律,举荐官吏徇私的禁律,皇帝嘉奖他很久。有一天,宰相进呈事项,皇帝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掌中,(上面)写着二人的姓名,说:“您为什么赶不上这两个人呢?”其中一个旧市应孟明。于是授予应孟明大理寺丞之职。
原大将李显忠之子的家仆淹死了,官府以杀人罪冤枉他,因此逮捕了接近三百家。应孟明觉察到他的冤枉,就禀报给了长官,释放了他。(后来应孟明)出京做福建提举常平,陛下为他送行,皇帝说:“我知道您爱护百姓,厌恶贪......余下全文>>
五:请问吉滋蜜好在哪里?
吉滋蜜的蜂种:“蜂王卡尔巴特卡和蜂皇卡尔妮卡”是吉尔吉斯斯坦本地蜂种,该蜂种抗高寒、抵抗力强、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从不使用抗生素,冬季蜜蜂自备蜂粮,不用人工饲料,保持天然。
吉滋蜜酿造时长:经过蜜蜂长期酿造的蜂蜜,生物活性物质是普通蜂蜜不能比拟的。一般蜂蜜为了追求产量,酿造数日就取出,含水量高容易酸败,需要工业化加热浓缩来蒸发水分,而经过热加工的蜂蜜活性成分消失殆尽。而吉滋蜜是一年仅收割三次的高山野蜜,经长时间酝酿的高成熟蜂蜜浓度高、粘度大,收割后不需要任何热加工就可以无限期存放,高山纯净蜜源里的活性物质是全部保留的,这就是百分之百的高酶蜂蜜。
吉尔吉斯蜂蜜被称为世界上最好蜂蜜,2013年基辅举行的蜂联大会上吉尔吉斯斯坦获得的奖项数量最多。吉尔吉斯斯坦的各种蜂产品共获得了3项金奖、2项银奖和蜂联的牌匾。来自世界各国的1.2万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吉尔吉斯斯坦的产品胜过了包括中国和美国等大国在内的蜂产品。
六:苏轼说"元轻白俗"中元稹的诗怎么个轻法?
对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诗风的一种评语,谓前者轻佻,后者俚俗。
“元轻白俗”。元诗“轻”大概指有些作品“轻佻”、轻薄,如《会真诗三十韵》等艳情诗,这是中唐文学世俗化的表现之一。另外可能也与《莺莺传》 (又名《会真记》)的影响有关。“白俗”指白诗通俗平易。
同意这个.《会真诗三十韵》: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帝宫。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也。
李肇提出元稹诗章“淫靡”,那么“淫靡”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元稹诗章“淫靡”又是指什么呢?因为诗章既包括内容,又包括语言形式。说元稹诗章“淫靡”,是指元稹诗歌的内容,还是指元稹诗歌的语言,亦或是兼而有之?由于元稹曾作过“艳诗”,并且影响很大,人们首先把“淫靡”和“艳诗”的联系起来。如周勋初先生就认为:“说元诗‘淫靡’,主要指内容而言的;……可见十体之中,五、七言今体艳诗和五、七言古体艳诗发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所以《国史补》中标举‘淫靡’二字,用来概括元诗的特点。”[1]周勋初先生又引杜牧《李戡墓志铭》中李戡的话加以强调。按周先生之意,元稹诗章获得“淫靡”声名乃因为其“艳诗”,“淫靡”乃针对元稹诗的内容而言的。
要弄清元稹诗章“淫靡”的具体内蕴,不得不提到杜牧、李珏,因为除了李肇的评价外,唐杜牧和李珏也都曾评价过元稹的诗章,并且,杜牧、李珏二家的评价一出,后人往往引用他们的话来贬低元稹的诗。杜牧、李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评价元稹的呢?他们的话真的能够用来说明元稹诗章“淫靡”是指元稹诗的内容吗?如若“淫靡”不是指元诗的内容,那又是指什么呢?
为此,有必要就李肇、杜牧、李珏与元稹的关系做一番考论,看看实际情况若何;再就“淫靡”的具体义蕴作一番溯源性探析,再看看元稹同时代的人及后人对元诗的评价;由于人们易把元稹“艳诗”与“淫靡”挂起钩来,因此,同样有必要对元稹“艳诗”的实情作一番考证;最后就元稹诗章的语言实际情况作一分析,以明确“淫靡”的具体所指。
一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李肇、杜牧、李珏对元稹诗歌评价实情考辨
首先考察李肇对元稹诗歌的评价。
李肇,史书记载不多。我们从现存资料可知其与元稹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且同在朝廷做官。考察李肇与元稹的关系,李与元相互关系还不错,或许还可以说李肇与元稹是相知的。何以见得?这可从元稹密友李景俭“醉酒骂宰相”一事的前因后果中探知。
长庆元年(821年)二月,元稹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穆宗常向元稹“访以密谋”,深得宠幸,随时......余下全文>>
七:求《秦梦记》读书笔记,求大神。谢谢!
步骤/方法
做标记:最简单的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读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的时候,采用自己的一套符号来画出重要内容,以便自己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找到重点,这种笔记的方法比较适合学生学习课本的时候。
.
做目录:目录的主要内容就是【书名】【作者】【重点内容】,书名和作者就不必解释了,关键是重点内容,由于这是一个目录式的笔记,所以重点内容只要是几个字概括一下即可,一般适合泛读的时候使用。
.
摘抄:摘抄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的时候读到精彩的地方,或者读到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将这段文字抄下来,注明书名和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以后复习用,并且可以根据书名和作者快速的找到原著。
.
提要:提要用简短的话来总结书中某一段落的内容,有时候我们要求对每一段的内容写一个提要,只要一两句话即可概括其内容,不必写的很繁琐。下图中红色背景的文字就是提要。
.
提纲:提纲和提要有些类似,但是提纲是概括一篇文章的内容,而提要只是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因此提纲比提要内容多且完整,而且提纲要能解释各个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所以提纲有时候是以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不过提纲和提要都要求尽量简短明了,让人一看就明白。
.
心得:有时候也叫读后感,心得和提纲有些相似的地方,都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但是心得更多的是些自己的想法,具有主观性,而提纲写的都是文章中的内容,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当读一些学术论文、有哲理的故事的时候可以写一些心得,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以便日后用到。
.
札记:札记是最复杂的可以看作是提纲和心得的综合,有时候还要插入一些摘抄,还可以对文章的写法进行评论,总之写札记不仅仅费笔墨而且费脑子,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笔记,应该是对学习到的内容的再创作。
步骤阅读 .
END
八:<<新唐书.钱徽传>>的翻译!不对不给分!
钱徽,字蔚章。徽中进士第,居谷城。谷城令王郢善接侨士游客,以财贷馈,坐是得罪。观察使樊泽视其簿,独徽无有,乃表署掌书记。蔡贼方炽,泽多募武士于军。泽卒,士颇希赏,周澈主留事,重擅发军廥,不敢给。时大雨雪,士寒冻,徽先冬颁衣絮,士乃大悦。又辟宣歙崔衍府。王师讨蔡,檄遣采石兵会战,戍还,颇骄蹇。会衍病亟,徽请召池州刺史李逊署副使,逊至而衍死,一军赖以安。
梁守谦为院使,见徽批监军表语简约,叹曰:“一字不可益邪!”衔之。贰论淮西事忤旨,罢职,徙太子右庶子,出虢州刺史。
入拜礼部侍郎。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学士李绅以周汉宾并诿徽求致第籍。浑之者凭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巢者李宗闵婿,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厚。文昌怒,方帅剑南西川,入辞,即奏徽取士以私。访绅及元稹,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有诏王起、白居易覆试,而黜者过半,遂贬江州刺史。汝士等劝徽出文昌、绅私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敕子弟焚书。
初,州有盗劫贡船,捕吏取滨江恶少年二百人系讯,徽按其枉,悉纵去。数日,舒州得真盗。州有牛田钱百万,刺史以给宴饮赠饷者,徽曰:“此农耕之备,可他用哉!”命代贫民租入。
徽与薛正伦、魏弘简善,二人前死,徽抚其孤至婚嫁成立。任庶子时,韩公武以赂结公卿,遗徽钱二十万,不纳。或言非当路可无让,徽曰:“取之在义不在官。”时称有公望。
文宗立,召拜尚书左丞。会宣墨麻,群臣在廷,方大寒,稍稍引避,徽素恭谨,不去位,久而仆。因上疏告老,不许。太和初,复为华州。俄以吏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
九:《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等文字说明唐朝时仍有豪门把持了科举考试,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故本题选择D。
十:应孟明传翻译宋史文章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译文】
应孟明,字仲实,是婺州永康县人。少年时进入太学,考中隆兴元年进士。参加中教官的考试,调任临安府教授,后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推荐他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时,应孟明首先提出:“南北沟通交好,边疆太平无事,应当选择良将操练士兵,时常如大敌压境一般对待,(此事)岂可一天忽视呢?贪婪残暴苛酷的官吏还未除去,我们的百姓是不是不能安居乐业?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塞,皇上不能得闻,莫非是众多合于正道的门没有全部打开,兼听之意并不全部符合呢?君臣之间,互相戒备畏惧而不能自持,勤老辛苦而不能自安,提拔君子,斥退小人,以民众的痛苦为忧,以边境安危为警诫,那么国家政治自然整治有序,法度自然张开了。”孝宗说:“我日夜戒备担心,一刻不忘,退朝的闲暇,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正害怕上朝如果稍微玩晚了,就会导致国家大事的旷废从此开始了。”接着又请求申明严格执行上级官署包庇贪官污吏的禁律,举荐官吏徇私的禁律,皇帝嘉奖他很久。有一天,宰相进呈事项,皇帝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掌中,(上面)写着二人的姓名,说:“您为什么赶不上这两个人呢?”其中一个旧市应孟明。于是授予应孟明大理寺丞之职。
原大将李显忠之子的家仆淹死了,官府以杀人罪冤枉他,因此逮捕了接近三百家。应孟明觉察到他的冤枉,就禀报给了长官,释放了他。(后来应孟明)出京做福建提举常平,陛下为他送行,皇帝说:“我知道您爱护百姓,厌恶贪赃之吏,有不利于百姓......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