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通报一般具有什么和什么的双重作用
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特点1.告知性。 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 2.教育性。 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3.政策性。 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 通常按内容性质把通报分为三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1.表彰性通报。 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2.批评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三.通报的结构1.标题。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二:什么是通报
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通报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可以用于表扬好人好事、新风尚;也可以用于批评错误,总结教训,告诫人们警惕类似问题的发生;还可以用来互通情况,传达重要精神,沟通交流信息,指导推动工作。二、通报的特点(一)典型性。不是任何的人和事都可以作为通报的对象来写的。通报的人和事总是具备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个性。这样的通报发出后,才能使人受到启迪,得到教益。(二)引导性。无论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还是情况通报,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典型的人和事引导人们辨别是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三)严肃性。通报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严肃的。由于通报是正式公文,是领导机关为了指导面上的工作,针对真人、真事和真实情况制发的,无论是表扬、批评或通报情况,都代表着一级组织的意见,具有表彰鼓励或惩戒、警示的作用,因而其使用十分慎重、严肃。(四)时效性。通报针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而发。它的典型性、引导性都是就特定的社会背景而言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件在当时看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时过境迁,未必仍具有典型性。因此,通报作用的发挥,与抓住时机适时通报是分不开的。三、通报的分类根据内容不同,通报可以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怀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一)表彰性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先进经验或事迹,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学习的通报。(二)批评性通报。是用来批评、处分错误,以示警戒,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的通报。(三)情况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重要情况和动向,以指导面上工作为目的的通报。四、通报的结构、内容和写法通报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一)首部。通报的首部主要包括标道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1、标题。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2、主送机关。除普发性通报外,其他通报应该标明主送机关。(二)正文。通报正文的结构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等部分组成。开头说明通报缘由;主体说明通报决定;结尾提出通报的希望和要求。不同类别的通报,其内容和写法有所不同,现分述如下:1、表扬性通报。一般在开头部分概述事件情况,说明通报缘由。由于它是作出通报的依据,因此要求把表扬对象的先进事迹交代清楚。如果属于对一贯表现好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事实叙述不但要清楚明白,而且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击。主体部分通过对先进事迹的客观分析,在阐明所述事件的性质和意义的基础上,写明通报决定。结尾部分明确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向先进学习。2、批评性通报。在机关工作中使用的比较多,对一些倾向性问题具有引导、纠正的作用。批评性通报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个人的通报批评,其写法和表扬性通报基本一样,要求先写出事实,然后在分析评论的基础上叙写通报决定,最后提出希望和要求,让大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另一种是对国家机关或集体的批评通报。这种通报旨在通过恶性事故的性质、后果,特别是酿成事故的原因的分析,总结教训,从而达到指导面上工作的目的,所以写法和表扬性通报略有不同。其正文主要包括叙写事实、分析原因、提出要求和改......余下全文>>
三:通报与报告的区别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恭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报告是呈阅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属于陈述性公文;而请示是呈批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四:政府工作通报如何写
中共天全县委办公室 2007年1月23日
强化意识 狠抓落实
切实抓好全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1月22日,县委、政府召开全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会议传达了省、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精神,对全县稳定工作进行了部署。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敏组织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全省维护社会稳定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冷延林通报了目前全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情况,并对当前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行了部署。县委副书记高平代表县委、政府就进一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深化维稳工作重要性和必要的认识,增强搞好维稳工作的自觉性。
各乡镇、单位、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维稳工作的重要性。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任,也是发展的第一要务,要充分认识到维稳工作是涉及社会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都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强化维稳的责任意识,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来落实好维稳的各项措施,推进维稳工作的开展。
针对目前一些企业拖欠工资、运费等行为,把矛盾和隐患推向社会,推向政府的做法,县委、政府重申,企业必须树立维稳工作的意识,必须增强维稳工作的责任心,妥善处理好企业内的不稳定因素。对忽视稳定工作,导致出现不稳定因素的企业,县委、政府将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企业做出严肃处理。
二、必须增强群众意识,讲究工作方法,全面落实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
群众利益无小事,稳定是大局,群众是基础。现在有些单位和企业在处理一些问题和矛盾的时候,群众观念太差,甚至没有群众意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伤了群众的心。没有群众,我们就没有依靠,推动社会稳定就是一句空话,县委、政府希望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在工作中对群众一定要真情,汇报问题一定要真实,正确面对矛盾,处理问题一定要调查研究,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坚决防止工作不负责而造成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一定要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各乡镇、各单位、各企业一定要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职责,县委、政府对那些不落实的单位和责任人坚决追究责任。
三、强化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领导,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落到实处。
全县维稳工作的总负责、责任人是县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乡镇实行党委书记是总负责人,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企业也要有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人。全县要形成齐抓共管、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局面,推进维护社会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要坚持落实分管工作就负责稳定的工作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联乡包片责任制,全县15个乡镇分成5个片区,由政法系统及相关单位联乡包片负责。有不稳定隐患和矛盾要实行乡(镇)党委、政府、联乡包片的县级领导和单位的负责人协调解决,真正做到把隐患矛盾化解在基层,把不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坚决杜绝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不履行工作责任而出现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四、突出工作重点,开展矛盾隐患的排查和化解工作。
今天会后,希望各乡镇、部门、企业要按照会议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情况立即开展矛盾隐患的排查,一是要排查重点的矛盾隐患,二是排查重点领域,三是排查重点企业,四是排查重点责任人。要通过矛盾的排查,认真落实化解的措施和责任和化解矛盾的办法,把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全县的社会稳定。
五、......余下全文>>
五:通报的类型有哪些 5分
1.表彰性通报
2.批评性通报
3.情况通报。
参考资料:xn--2lqx0kh1cstgsqau94nu0l.tw/...AC.doc
六:简述通报和通知的区别
1、告知的内容不同
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况,以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
通报: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
2、目的要求不同
通知:要求受文机关了解要办什么事,该怎样办理,要求遵照执行。
通报:主要是交流、了解情况,起教育宣传作用。
3、表现方法不同
通知:主要是叙述,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叙述具体。
通报:兼用叙述、分析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其他
通知:事实尚未发生。
通报:以事实作前提。
通报事情的性质、范围大于通知。
七:通报的撰写要求是什么?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一种行政公文。其次了解通报的特点:(1)典型性通报的事实,不论是表彰性的、批评性的,还是通报情况的,都要求有典型意义。典型就是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事实越典型,其警示和借鉴意义越大,只有个性没有普遍意义的题材,缺乏广泛的指导价值。(2)指导性通报的内容,其价值往往并不单纯在于发布动态信息、宣布事件处理结果,而是要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树立学习榜样,或者提供反面典型,使读者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警示。(3)时效性上级机关应该适时发布通报,通报的事实较为具体,对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都要进行交代,这就要求通报及时发布。通报的内容总是跟特定时期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通报得过于迟缓,就失去其沟通情况、宣传教育的目的。因此,通报的制发应该迅速及时,以免事过境迁,失去其积极的作用。再次知道通报的种类:1.表彰通报表彰通报用来表彰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介绍先进事迹、推广典型经验的,是从高层机关到基层单位都广泛采用的常用公文类型。2.批评通报批评通报是对工作中发生、出现的重大事故、重大失误、错误倾向、不良风气提出批评使用的公文文种,重在以儆效尤,有针砭、警示、纠正的作用。批评通报可以针对个人所犯的错误制发,也可以针对某一部门、单位的不良现象制发,还可以针对普遍存在的某种问题制发。3.情况通报用来传达重要精神、沟通重要情况的通报是情况通报。为了让下级单位对一些重要事件或全局状况有所了解,上级机关应该适时发布这样的通报。常见的工作情况通报内容主要有工作进展情况、落实情况、评比检查结果等。
八: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的各自用途
公文的种类及用途如下: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九:通知和通报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告知的内容不同
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况,以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
通报: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
2、目的要求不同
通知:要求受文机关了解要办什么事,该怎样办理,要求遵照执行。
通报:主要是交流、了解情况,起教育宣传作用。
3、表现方法不同
通知:主要是叙述,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叙述具体。
通报:兼用叙述、分析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其他
通知:事实尚未发生。
通报:以事实作前提。
通报事情的性质、范围大于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