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中国的发展不平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0分

政冶制度、民主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求的是更高水平的社会的全面发展,此时,集权体制这个落后经济基础的产物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社会进步的障碍。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国政治与经济双重集中的体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经济发展在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同时却加深了相对贫困,造成了生产相对过剩,经济难以持续发展。贫富悬殊还造成了“低收入,低价格,低质量”的三低恶性循环,社会制造了大量的价廉质劣的产品,造成人力物力环境资源的巨大浪费。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双重集中形成了公司化的政府和部门化的公司,前者以各种税费的方式直接占有社会财富,后者以垄断性经营的方式间接地占有社会财富,在权力保护下,它们总是趋向于超额攫取社会财富,社会在这两种力量的压榨下产生了“勤劳而不富裕”的疲惫感,抑制了社会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活力。不仅如此,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集中使集权体制的力量更为强大,更容易扭曲市场机制,对市场公平的破坏更加厉害。当通过对权力的投机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时,通过创新创造财富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而通过各种恶劣手段迅速捞取财富也就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失衡是必然的,平衡才是偶然的。 从几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其实就是四个大国)引领全球到20世纪的美苏争霸,再到如今的一霸多强,失衡无时不在。 也许像资本论里面讲的,在 LONG LONG CENTURIES LATER, 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然后再 long long centuries later, 我们终于到达了共产主义社会,那时候世界经济发展可能就会平衡了。(希望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地球还在哈!) 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国家为什么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为什么要拼命挣回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为什么要加入(或者建立)金砖四国,东亚十国?为什么要把人民币推向世界? 很明显,为了中国的崛起,为了华夏文明的复舒,当然更是为了成为领导世界的大国。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这样的。并且这反过来又能出尽经济的发展…… 所以啊,看今朝,众多英雄皆为经济而折腰!~经济处在一个如此重要的位置,哪个国家不拼命发展经济,同时不予余力的阻止别国经济呢!这样,世界经济想不失衡都难啊!

三:如何看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

③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一国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首先整合国内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只有实现国内经济的一体化,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能在短期内消弥时,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应是鼓励各区域之间加强经济联系,为各区域之间经济依赖性的增强创造软(制度等方面),硬(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啥不平衡

楼主你好,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有一定弊端,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不太平衡,另外,不同地域的发展策略与侧重点不同等等一系问题列导致经济发展失衡。 历史基础不同,区域位置不同,人文资源不同等问题都导致了经济发展不会平衡。 当初的政策就是要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五:怎样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余下全文>>

六: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近期是指从现在到“十五”计划末(2005年),这一阶段的目标  是:到2005年,实现我国东西部发展的相对差距不再扩大,绝对差  距由加速增长(或超指数增长)向稳定不变的增长转变。为此,必须  做到:到2005年,逐步实现我国东西部人均GDP增长速度相等,即  :r;到“十五”计划末,我国西部人均投资额至少等于东部人  均投资额,即1=I东,如果考虑到我国西部投资效率上的差距,西  部入均投资额还应稍大于东部入均投资额,这样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中期是指从“十五”计划末经过“十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计  划末(2005午一2015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再经过l5年的努力,  使我国东西部发展的绝对差距不再扩大,相对差距则稳定持续地缩  小。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是:到2015年,我国西部人均GDP增长速  度等于东西相对差比值(DDc)乘以东部的人均GDP增长率,即r西  =(DDc)r;到“十二五”计划末,我国西部人均投资额应等于东  西相对差比值(DDc)乘以东部人均投资额,即I西=(DDc)I东,同  样,如果考虑到我国西部投资效率上的差距,前者还应稍大干后者。  远期则是指“十二五”计划朱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也许是  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后。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稳步  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地区经济  协调发展的总目标,将地区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2.关于我国地区社会发展差距的控制目标  总的说采,地区社会发展的差距是政府干预比较擅长的、也是能  够产生较好效果的、真正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领域。为兼顾地区发展的效率和公平、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可以允许差距延续时间长一  些、差距程度大一些,而在地区社会发展上,则应当相反,要求控制  差距的目标严一些、实现目标的时间短一些。根据这一思想,我们把居民收入和其他社会指标按其地区差距的大小程度与经济指标的地区  差距大小的程度比较分成若干类来分别提出其控制目标。  首先,是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控制目标。由于地区转移支付的作  用,我国地区居民收八的差距指标要小于地区人均GDP差距指标,  但这一差距仍然过大。今后应按上述思想的要求加大地区居民收入差  距的控制力度,其目标也应当更加严格。我们认为,该目标可初步定  为,相对差距在1.1—1.3之间,绝对差距在1500元—2500元/人之  间(1998年不变价,相当于1990年一1992年的水平)。实现这一目  标的步骤也可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也与经济差距  的目标相似,但各阶段延续的时间可以相对短一些,以保证地区居民  收入差距控制的目标比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早一些实现。  第二,是人口、教育、卫生和文化等人文发展指标的地区差距控  制目标。这一类指标的地区差距已远小于同期人均GDP的地区差距  水平。今后的任务主要是,在继续普遍提高各地这类指标水平的基础  上,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果,使这一差距控制的良好势头永远保持下  第三,是科技和生态环境指标的地区差距控制目标。这类指标接  近或略低于同期人均GDP的地区差距水平。由于这类指标与经济发  展指标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今后应随经济发展指标的地区差距控制  力度的加大而加大,把他1f]作为重要的控制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手段来看待,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第四,是主要基础设施指标的地区差距控制目标。这类指标则远  大干同期人均GDP的地区差距水平,表明我国空间经济一体化和缩  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硬件条件还不成熟。今后应作为地区社会指标......余下全文>>

七: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不仅需要蓬勃发展的朝气,也需要协调发展的合力。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两个大局”的战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没有“第一个大局”,就没有中国经济今日的辉煌;没有“第二个大局”,就没有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中国。

城乡“齐步走”,全国“一盘棋”。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改革开放实施的是不均衡发展战略,先让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然后发展中部和西部,现在是按计划在进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