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如何看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

③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一国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首先整合国内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只有实现国内经济的一体化,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能在短期内消弥时,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应是鼓励各区域之间加强经济联系,为各区域之间经济依赖性的增强创造软(制度等方面),硬(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什么地区相对落后。

观察中国经济问题,要注意到“总量”和“人均”两个方面.2000年中国GDP达到89004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超过100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可观.如果按购买力平价,也就是按国际共同价格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还要提前.但是,现在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头两步,并不是走完了现代化全程的2/3.大约还要经过50年左右时间,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对于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10年,中国经济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2010年GDP比2000年增长1倍.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虽然有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不利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慢于上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可以达到,明年仍有可能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今后5到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水平,而不仅是GDP总量的低水平的扩张.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注意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一是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第二,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有近期的问题,也有远期的问题.90年代以来有两个基本情况:一是粮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二是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这带来了过去所没有过的相当多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现象.现在不少农产品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很难再用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办法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农业单产并不低,种粮不赚钱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达不到规模经营,单纯务农很难使农民富裕起来.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农业季节性的特点,许多地方是“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许多乡镇企业面临生产过剩和销售困难,初始阶段那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应该包括乡镇企业.从长远来说,农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工业化和城市化,靠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这样说: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不在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步点在城市,最终落脚点是在农村.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推进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了推进城市化,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限制农民进城的政策需要改变,同时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保持社会稳定.

第三,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地区发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论东部还是西部,省、自治区内部各市、县之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这是各个地方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政策要强调两个大局.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一个大局,这个政策要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是放松或者延缓东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发展,过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仍然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上支撑国民经济全局的极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开发和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条件,东部地区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也是一个大局.西部地区不实现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第四,......余下全文>>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改革开放实施的是不均衡发展战略,先让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然后发展中部和西部,现在是按计划在进行。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我国商业地理的现状从来都被认为是狭长的,一直有5个发动机之说: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东北、成都重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区域发展的重心。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很明显的,沿海好于中部,东北好于西北。

消除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要素转移和现有的资源及基础条件结合,使用人口转移、政策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五:地区发展不平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 地理位置原因

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 以上,但其中不易利用的沙漠戈壁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占60% ,这种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极其不合理的人口分布。而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宜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同时水路交通便利,便于物流畅通和发展对内对外商业贸易。东部各种有利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尽管矿产资源比东部地区丰富许多,但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交通极为不方便,这就潜移默化中限制了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市场狭小,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缺乏凝聚力,中、西部地区虽然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输出基地, 但是东部向中、西部高价输出制成品, 而中、西部则向东部提供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这种产业布局和区位分工决定了中、西部与东部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交换,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价格“ 剪刀差” 使中西部蒙受巨大损失。

(二)人口素质的原因。

。( 1 )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上自领导、下到一般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非中西部地区可比拟。东部地区较早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中西部地区人们远离沿海,信息闭塞,造成人们的观念受到的禁锢要比内地和沿海多得多, 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少人仍把个体私营经济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姓“资”姓“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小富即安”、“肥水不流外人田”、“怕吃亏上当”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等保守依赖思想,严重地影响着中西部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

(2)人口文化. 长过快和人口素质低下是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障碍。劳动力素质,特别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下,是制约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则更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直接影了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科技在三大区的差距仍在扩大。

( 3 )劳动力结构。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呈现“ 枣核型” 结构, 这种结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基本上能够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若干省区, 劳动力结构是“ 哑铃型” 结构:一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并不缺乏, 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存在, 中间层次的熟练技术人员却特别缺乏。

(4 )劳动力管理制度。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用人观念大不一样, 东部地区较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大胆任用有作为的开拓型人才,用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并且流动性强。中西部地区则相反, 种种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仍在发挥作用, 论资排辈、重“ 德” 轻才、求全责备,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三)国家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目标的宏观区域经济政策。为了让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富裕起来, 国家给予了东部地区全方位的、为中西部地区所不具有的优惠政策。毋庸讳言, 这种倾斜性政策客观上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东部地区等开放地区计划调节特别是指令生计划的范围已大大缩小,市场调节比重大大提高,而中西部地区仍在按计划经济体制运行。这种体制的巨大惯性影响深远,导致东部地区的经济活力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东部沿海地区,相应地减缓了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余下全文>>

六:为什么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个人贫富差距逐年拉

1、实行超额累进税。增加富人的纳税数额。

2、在真正落实现有低保的基础上提高并扩大低保水准和范围。

3、各级政府的财政预决算必须真正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

七: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中

(1)从材料一中的a、b箭头可看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苏北到苏南;从材料二的表格中招聘信息都是操作工可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需要的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2)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以看出纺织行业的节能降幅最明显,纺织行业在苏北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苏北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苏北的土地价格较低;政府政策的支持等.(3)从图2中的柱状图分析苏北、苏中和苏南耗能增幅变化的特点:2008年前三季度较上年同期相比较苏北能耗增加,苏中和苏南下降.(4)江苏是沿海省份,风能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新能源;进行核电建设;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都属于资源开源.故答案:(1)由苏北到苏南(由北部到南部) (廉价)劳动力(2)纺织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低;政策优惠等(3)2008年前三季度较上年同期相比苏北能耗增加,苏中和苏南下降(4)开发新能源(如沿海风电、核电建设等);跨区域的能源调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①沿海风电②核电建设)

八: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拿我过来说的话,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制度。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共同走向共同富裕,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需要全国人的共同努力。

而在地区分布上,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有些地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产品富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一些;反之亦反之。

地区经济差异导致文化差异,在一些个别经济落后地区,许多人刚够温饱,还没有政治民主的意识,村委选举的事莫不关心,不是不选举,而是不懂。

前些年一直重视城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接近专家认定的安全范围,今年政府已重视这个问题,相信未来几年贫富差距会有所缓解。

世界范围内的话,简单的说,就是经济结构单一,人才资金匮乏,处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弱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

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

为巩固政治独立,二战后相继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都把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放在首位。然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顽固地维持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并利用其掌握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从而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时至今日仍居于从属地位。这种依附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生产领域,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国际分工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抚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原宗主国的原料供应地。直到80年代初期,以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很多,其中30多个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90%以上。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等方面严重依赖西方发达国家。而且,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主要工具的跨国公司,在不断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同时,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使它们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属“加工厂”和“装配厂”。过去单一型的传统分工,转变为一种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最高层,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底层。

在技术领域,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技术研究和销售的垄断,造成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地位。西方国家在技术转让中,不仅严格限制向发展中国家当地公司转让先进技术或关键技术,或者设置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的商业惯例条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而且还常常索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据统计,在世界已注册的约500万项专利权中,发展中国家只占1%。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控制世界技术转让的80%,其中美国约占50—65%。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中的垄断地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索取300—500亿美元的购买专利权费用。

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原因,现状及消除措施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我国商业地理的现状从来都被认为是狭长的,一直有5个发动机之说: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东北、成都重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区域发展的重心。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很明显的,沿海好于中部,东北好于西北。

消除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要素转移和现有的资源及基础条件结合,使用人口转移、政策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