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

一:抗日英雄赵一曼故事简介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

日寇绝望了。

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二: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事

您好:

首先谢谢您的提问!我很愿意问您解答。以下为本体的答案:

日本侵略中国后,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广泛使用了电刑刑具,一般用来针对女性的电刑刑具。从有案可查的史料看,人们熟知的民族英雄赵一曼是第一个被日本鬼子用专门针对女性的电刑刑具施用电刑的中国女性。抗日英雄赵一曼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在与日寇殊死搏斗中为国捐躯。

赵一曼简介:

赵一曼,出生于1905年四川宜宾白花镇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李淑宁,参加给革命后用名李一超,到东北化名赵一曼。父亲是李鸿绪,母亲是兰明福,大哥是李席儒,大嫂是周帮翰。丈夫是陈达邦,儿子是赵掖贤。

赵一曼毕业于黄埔军校,少女时代的赵一曼气质高雅,清纯美丽,天生喜欢朴素的生活,嗜书如命。“五四”时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赵一曼早年追求革命。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赵一曼主动向党组织要求上前线参加“反满抗日”的斗争, 得到党组织的批准。

她率领抗日健儿转战于绥滨铁路以北的侯林乡、宋家店、黑龙宫一带,艰苦卓绝,奋勇杀敌,威镇敌胆。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她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十分关心和爱护战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赵一曼的威名使敌人闻风丧胆,登报悬赏捉拿她这个“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

1935年11月15日,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赵一曼说: “谁说女同志就不能打掩护!” 主动要求留下掩护,最后她率150多名战士被敌人包围在左撇子沟,经过一天浴血奋战,击毙日寇30余。激战中,队伍被打散。突围时,赵一曼左手腕受伤,后与4名同志潜入小西北沟窝棚里养伤,不幸行踪被特务探知。3天后,在敌人抓捕她时,赵一曼腿上中了子弹,右腿被打断,露出了骨头。她一头栽倒在雪地上,失去了知觉,不幸被敌人捉住了。

为了从赵一曼口中了解抗联的活动情报,滨江省公署警务厅派员把赵一曼从珠河县转到哈尔滨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看押。这是一座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的洁白、庄严的西欧古典式大楼。在那里,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对赵一曼进行了“严刑拷问和人格污辱,” “甚至剥光全身进行羞辱,”

据敌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档案《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女士的情况报告》记载,到哈尔滨内后,日本宪兵把她关进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的地下看守所里。警务厅特务科长山浦公久、特高股长登乐松、特高股长、警佐大黑照一和外事股长大野泰治一共4个人商讨怎样处置赵一曼。他们认定:“赵一曼女士,这个略显清瘦且成熟的中国女性。不是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她身上弥漫着脱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见到她,你都能很快在众多的人当中看出她别于他人的风度。肯定是个受过高等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的责任者。应进行更加彻底的审讯。总要想法子让她对抗日组织起破坏作用,从而给自己取得功绩。”

特务科的日本宪兵为了逼迫赵一曼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用了多种手法,进行了各种尝试,甚至不顾她的伤势,施加残酷的拷打,可是她一直没有改变态度。” 据记载,刑讯前后进行过多次,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先采用包括鞭打、吊拷、老虎凳、竹筷夹手指、脚趾、拔牙齿、压杠子、扭胸肉、搓肋骨、……等“轻刑”。轮番折磨赵一曼,让她长时间疼痛难忍、汗如雨下却不昏迷。以此来迫使赵一曼开口,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她对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控诉和誓死抗日的决心,每次审讯,她总是坚定地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共党身份,强迫一个人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未免太蛮横了吧?你说我是共......余下全文>>

三:抗日英雄赵一曼故事简介

“红衣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祖国和人民……日寇绝望了,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参加革命后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为了获取所需情报,赵一曼舍子从戎,一边软硬兼施。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残忍的电刑下,妈妈又对不起你,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奔赴东北。在赴刑场的列车上:我亲爱的儿子,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赵一曼受伤被俘。“九一八”事变不久,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一次激战中,妈妈对的起你,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因为她的幻觉中;我的苦命的儿子

四:赵一曼的英雄事迹100字 5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哗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五:女英雄赵一曼的作文五十个字

赵一曼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抗日女英雄。

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故事的内容:赵一曼从小就想往革命。学生时代,赵一曼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了一位学生领袖,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又入了党。赵一曼在1935年担任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

这年冬天,敌人对东北进行了疯狂的扫荡,赵一曼决定带领大家反击。经过精心的策划,赵一曼首先将伪军哨所铲除获取了革命军急需的枪支弹药,有了武器,赵一曼带领战士们打败了关门嘴的日本鬼子。因为这场战争,赵一曼也得到了“红枪白马女政委”的威名。1935年11月赵一曼不幸被捕,面对日军的日夜折磨,她视死如归,毫不妥协。赵一曼曾义正言辞的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凶残的日军对她实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酷刑。读到这里我真想喊一声“住手”。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日军透露半点有用的情报。穷凶极恶的日军决定把她送到珠河县处死“示众”。

赵一曼女英雄为了抗日,为了救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要向赵一曼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六:赵一曼的故事

赵一曼

中华民族抗日英雄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12张)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中文名:赵一曼

别名: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宜宾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936年8月2日

职业: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六期)

主要成就:领导东北抗日活动

代表作品:《滨江述怀》《送子遗书》

分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1913年8岁,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第二中学)。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学习共产主义

1926年5月,“五卅”运动一周年时,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冬奉命回国,赵一曼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怀孕。11月,赵一曼回到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

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抱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领导抗日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

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

赵一曼雕像

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被捕牺牲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余下全文>>

七:赵一曼的故事简介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但是再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最后因为拒绝提供情报,被枪杀了。但是在枪杀的路上,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

事迹;赵一曼组织抗日宣传对,组织农民运动,组建游击队,配合着抗日部队进行一系列的抗日活动。

最后为了掩护部队离开导致腿部负伤被敌军俘虏。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软磨硬泡,面对敌人的枪支弹药,赵一曼没有吭一声,身上体现着一种民族气节,刻着刚硬两个字。

八:赵一曼的英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鼎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