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摘 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表现、原因、危害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财政部曾多次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得出了我国80%以上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结论。郑百文、银广夏等会计造假丑闻更是接连不断。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物价指数变动、币值变动,会计原则之间不协调导致主观方法介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失真。一般说来,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也被称为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它是无法避免的。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通常人们比较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本文所讨论的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主观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公款,贪污公款,而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为主。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帐、假表,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有的甚至串通注册会计师做假审计报告。具体表现为:第一、多列费用,少计收入,甚至帐外设帐,截留收入,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第二、少列费用,早计收入,虚列资产,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第三、低估负债,高估资产;骗取贷款和投资;第四、出具假凭证,办理假手续报废资产,转移国家资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偶然的,而是多个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从主体角度分析其原因,才能更好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方面原因主要有:
(一)政府原因。1、政策制定方面的原因。政府以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鼓励部分产业、行业、企业优先发展,势必无益于形成良好的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例如政府对三资企业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必然迫使另外一些企业降低价格从而减少了企业利润甚至丧失企业竞争优势,他们转而寻求会计造假来维持生计、扩大利润。2、会计制度制定方面的原因。政府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制度制定的唯一主体,它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会计制度往往过多考虑自身利益,例如争取更多税收、实现产业升级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主体的利益。这种由政府单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必然是不完善的,因此其他利益主体弄虚作假以维护自身利益再所难免。3、政府的保护伞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并没有切断国有企业和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府的保护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会计造假来达到其偷税漏税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虚报资产、利润等手段也常常用来粉饰地方政府业绩或者转移国有资产。4、政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原因。这表现在一些政府人员放松了对新《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已经存在的会计工作不规范甚至会计造假视而不见;另一方面,政府与其他国家机关如财政、税务、统计、审计等部门协调不力,从而导致了信息闭塞和滞后,妨碍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5、政府参与造假。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一些所谓献礼工程指使或强迫会计单位造假。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机制,国家和社会监督未起到应有作用,因而问题相当严重。
(二)单位负责人原因。从主观上看:1、动机不良。单位负责人往往授意或暗示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来实现其不良动机。这些动机主要包括:(1)出于筹资的目的。一个财务状况不佳的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包装其财务报告提供不......余下全文>>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区别
与会计信息失实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失实: 会计信息失实,是一个比会计信息失真含义广泛的概念。会计信息失实包括信息失真,还包括信息输入虚假。后者有多种表现形式:1)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与实际不符,例如,明明是吃喝招待,发票上记载的却是购买办公用具;2)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与实际相符,但数量或金额严重不符,例如,购入某种材料,实际单价80元,发票上记载的却是100元;3)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根本就不存在,例如,为了增大费用而虚开领料凭证;4)实际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根本就不反映,例如,现金销售收入不入账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哪些?
究其原因会计信息失真,有下列(一)传统文化影响了会计人员的意识行为(二)企业产权制度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三)会计准则,制度和选择(4)内部会计政策的多样性控制机制不完善。 (5)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从上面可以看出,如果会计本身是企业级的,所以我要加强监管系统从外面看,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和加强,而内部加强会计管理和会计的业务能力是不同的问题可以解决,但在这个阶段有很多的影响都需要真正的职能部门,其对环境的影响这方面的数据因素外,还有的影响商业利益
四:会计舞弊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定义 会计欺诈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活动中,故意形成虚假会计信息,或者故意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不法行为。它既发生在上市公司,也发生在非上市公司、非公司制企业,以及非企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分析(故意形成,无中生有) 诈欺谓故意以不真实之事项为真实而表示之行为,虚构、变造和隐蔽事实,在所不问。不作为尤其沉默,不当然为诈欺,然在法律上、契约上、交易习惯上或依诚信原则有告知事实之义务时之沉默,为事实之隐蔽,得构成诈欺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分析(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改变真实)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无意失真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这种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1)无意失真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例如,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差旅费计入了管理费用;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误将现金收入8,000 元记为800元,但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材料核算人员因月末结账任务繁重,对材料收发业务只记总账而未记明细账等。2)无意失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会计人员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出纳人员为图方便没有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将几天的业务合并填列等错误,均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3)无意失真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4)无意失真往往易于查找和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错误很容易复核,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六: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七: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抵制,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4、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5、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过程中搞人情风,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出具假报告,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浅议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它是通过特定的会计核算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类、计算、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资料,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它既服务于单位,又服务于社会。因此,会计本应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供投资者、管理者、外部有利害关系的人、其他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和掌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周密的计划、组织、调节和控制,并做出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组织实施者,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汇总为国家综合部门制订锭项经济政策,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它的严肃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已达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勤会计师事务所加速了银广厦的“倒塌”;虚假会计信息吹破了蓝田神话;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同志的审计报告更是让人心惊肉跳(审计政府:“风暴”席卷一些中央部委,审计地方:长江堤防再现“豆腐渣”工程,审计金融:一人竟从银行贷出74亿元)。据测算,因会计信息失真给我国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上千亿元。同样,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的会计造假行为比9.11事件更让美国人难以忘怀,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虚假作帐行为更是给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一个沉重的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社会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但是如何防治,又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我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及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粗浅看法。
一、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质量特征
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国会计准则第一条,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上的真实可靠不是绝对的、理想化的,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在会计假设和会计准则基础上的真实。这种真实强调的是依据业务事实,涵盖全部业务内容、正确使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加工,提供证据确凿的会计信息。它所揭示的资产价值不是时点日的可变价值,列示的负债也不一定全是时点日应偿付的债务,但必须是依据准则和规则对全部经济活动的正确计量与确认。事实上,由于会计计价、会计假设、会计估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可能隐藏着损失,负债中也可能隐藏着收益,这些情况除有人为因素外,如:帐物不符,虚列应收款;也有会计计量与准则的原因,如:历史成本计价、按估计年限摊销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帐款中隐含着无法收回或不必支付的款项等。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是会计理论研究解决的一个目标,而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可靠应是企业会计实务应明确并能控制实现的。这里所说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即指这种相对真实性,它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基本要求。判断一个企业会计报表揭示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系统业务处理依据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其反映的业务是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不是虚假的、编造的与事实不符的业务。
(二) 企业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必须符合会计真实客观。即:凡是当期取得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必须在当期会计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凡是当期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必须取得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
(三) 会计系统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遵循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估计方法,以及有关的会计税务法规、规章、制度。
(四) 会计报表以记载会计业务的帐簿记录为依据编报,会计......余下全文>>
九:研究会计信息失真有什么现实意义?
正攻来说,意义重大。但就现在来说仍然意义重大。但是,这种研究并非一是能够解决,就像到处都是贪官,普通人研究贪官有什么意义?
要研究会计师真问题,政府部门胆管少了,就有意义了。
十: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及意义
提供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的基本目标,而目前国内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社会谴责的焦範,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