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

一:科学素养的我国现状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为:1、总体上公民科学素养水平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不同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男性高于女性;较低年龄段高于较高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越高整体水平越高;城市公民高于农村;3、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变化显示,科学素养较低的群体的水平有较快提高,特别是女性、受教育水平较低(指受初中教育)和农村公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提高的幅度较大,对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提高影响显著;4、公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水平较低;5、公民科学精神比较欠缺,还存在大量相信迷信的公民,青少年与科学精神有关的调查结果出现回落,学校对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存在较大问题。

二:浅谈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哪些现状

一、科学素质调查基本情况

科学素质调查是从美国开始的。1979年,当时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众舆论研究所所长的米勒教授开始尝试在美国国家公众科学素质的连续调查中建立对美国成年人(18-69岁)的科学素质评估体系。我国从1992年开始,通过抽样问卷的方法,几乎每隔两年都要进行一次国民科学素质调查,到现在已经是第8次。国内的科学素质调查基本上沿用米勒教授建立的科学素质评估体系,从科学素质调查的国际标准题库中选择试题,同时根据我国近20年的调查经验,增加了一些更适应中国本土情况的试题,可以相对客观地测量出我国成年人的科学素质状况。您听说过“酸雨”、“DNA”、“纳米”和“通货膨胀”吗?如果您听说过这些名词,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地球的中心非常热”、“电子比原子小”、“光速比声速快”、“抗生素不能杀死病毒”、“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婴儿的性别由父亲决定”??你能判断这些观点是对是错吗?笔者拿到最近的科学素质调查问卷,发现在具体调查中,“科学”并不是供在神坛上,而是通过一道道生动的问题来体现。

二、我国目前公民科学素质现状

国际科普理论学者也认为,掌握科学方法才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已经进行了近20年。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的数据,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质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城镇劳动者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2.37%提高到2010年的

4.79%;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0.72%提高到2010年的1.51%。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

素养水平的比例就为4%了。1991年,日本的比例为3%,1992年,欧共体的比例为5%。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与2001年欧盟15国、美国、日本进行比较时,在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方面,瑞典排名第一,中国名列最后。在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上,中国也几乎排名最后。

三、专家学者及社会上的意见

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科学素质到一定的阶段,也就稳定了,而我们正在处于上升期。调查的目的不是比较高低,更主要是把调查数字还原到其他国家当时的发展的背景下。譬如美国,在公民科学素质为3%时,社会是怎么样的一个背景,有什么相应的措施,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但具体怎么提高和促进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要更多、更扎实、更长期的努力,需要政府各个部门来支持。让我们先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的研究员张超坦然,判定一个人具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由调查所体现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决定的: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是对这三方面取一个交集,每一部分都要答对到一定的比例。例如‘公民对科学的理解’部分有16道题,答对10道就被认为是合格的,三个方面都合格了,就可以说测试者具备了基本科学素质。”介绍说。但是也有一些题目是有一票否决权的,比如在测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时,有一道题:“你是否根......余下全文>>

三:如何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

活动。”同时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始终在于培养科学的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是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动手实践到探究讨论,以及感受成功的结果,情感动力都推动着学生自发的求知欲。因此采用科技活动方式的科学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切入口的捷径之一。

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科技辅导员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科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和方法。

四: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

(2分)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或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或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 读图漫话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此题属于信息说明,学生将图表中反映的主要信息表述出来即可。

五: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

电视和报纸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 试题分析:在众多的信息渠道中,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通过报纸和电视来获得信息的比例最多,所以,可以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为“电视和报纸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参考题目中的提示语。

六:如何构建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教学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新课标”下化学方面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摘要〕新课标中的“科学素养”理念和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是新课标的一大亮 点,方向明确,内容翔实,要求具体,给化学教学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对中学化学课 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探索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就必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了解科学素养的意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 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关键词〕课程标准,化学,实验,科学素养, 探究能力, 培养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 步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 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 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1]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从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高 度,构建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体 系,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较 强的时代感[2]。长期以来的化学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因此,如何发挥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实验类型多,与生活关联 强的学科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领域,应是每位化学教师研究和 探索的课题。 1 科学素养的概念 “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 scientific literacy,这个词本身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一个是跟学者专家有关,指有学识、有教养;另一个跟普通公民有关,是指有文化、能 阅读、书写和计算。最旱给科学素养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教育专家赫德(p.d. h u rd )他于 1958 年撰写了《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意义》(science literacy,its meaning for american schools)一文,文中把科学素养解释为理解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 应用,并探讨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3],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内涵也发生着 变化。20 世纪 50 年代,科学素养强调的是了解科学术语和科学过程,能阅读报纸或杂志 上有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和争论的能力。到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 1 影响的增大,科学素养的内涵中增加了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道德规范、科学和 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要求: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掌握 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等。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科学素养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深 化,包括了科学世界观、科学事业的性质、科学思维习惯以及科学对人类事务的影响等 方面[4],2000 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著名的 pisa 项目,其中对科 学素养的定义是:科学素养是指在科学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条件下,科学地 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素养包括理解科学概念并运用科学观念的能力。其中,科学概念 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学科。我国在由国务院 2006 年 2 月 6 日 正式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作了界定: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 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