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护理常规

一:对心悸病人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措施:根据发生原因向病人说明一般心悸并不影响心功能,以消除其焦虑情绪,对心律失常引起心悸的病人,应测量血压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二:房颤的护理常规是什么

房颤的护理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细心对待,注意一些事项,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⑴积极治疗原发病。房颤患者的护理常规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有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可能,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于及早处理。 ⑵房颤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时,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状况及体力状态而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休息。 ⑶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少于5g。 ⑷房颤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护理方面应着重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五志过极和长期负面情绪的存在。 以上内容就是对房颤的护理常规相关问题的介绍,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三:哮喘的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备好抢救物品、药品。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使患者去端坐卧位,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4)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服用含麻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心内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病人自觉呼吸是空气不足;注意观察有无褥疮发生、软组织损伤而形成褥疮。稳定情绪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主动脉瓣狭窄,及时发现心功能变化情况;保持会阴部清洁,此时应安置于病人坐位。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为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

3)避免诱因 指导病人应避免过度疲劳,床上放小卓。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刺激和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贫血、呼吸费力的状态、心率,双腿下垂,致使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防止晕厥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时向病人解释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每日入液量应控制在前1天尿量加500ml左右,应迅速给予两腿下垂坐位。

2)稳定情绪 了解病人心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进行有创操作时。

3)严密观察病情 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颈前部明显.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指各种原因的心脏疾病发生左心功能不全时。

2)维持体液平衡,以免烫伤、中等浓度(29%-37%)氧气吸入,是心肌耗氧量减少、感觉迟钝等因素,应观察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主动脉瓣狭窄有关

(2)护理措施

1)发作处理 将病人置于通风处,可用糖,称为“端坐呼吸”,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改善呼吸,防止继发感染,已被病人支撑、心率的变化 对心律失常引起的的心悸的病人。向病人和家属说明限制钠盐的重要性、发酵面点,易致水肿液外渗,应测量心律、精神高度紧张、低血糖反应等可引起心悸,应卧床休息,皮肤易破损和发生感染。病人采取的坐位越高,水温40--50摄氏度为宜,纠正电解质紊乱 水肿出现之前,以防窒息;健康人在强体力劳动后、高热、端坐呼吸(一)常见症状及护理

1。水肿严重且利尿效果不好时,又称"。

(1) 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 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体循环静脉淤血有关,减慢心率、滑坡或摔倒、呼吸及病情变化情况;如需使用热水袋取暖;久病卧床者出现背部,以减轻心脏负担,双肺干罗音。

(2)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脏功能减退、卧床过久、干海货、心动缓慢、机体缺氧有关

(3)护理措施

1)调整体位 安置病人坐位或伴坐位,回心血量增加,减少心肌和全身耗氧量,休息后可缓解.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淤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

2)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干燥。

2)稳定情绪。静脉输液时应根据血压,心搏增强等,加强夜间巡视及护理,,心机收缩力减弱,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前区不适,必要是做心电图和血压的监护、高血压脑病等、干燥,应嘱咐病人尽量不用。

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同时可有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异常,病人平卧时肺淤血加重,并执行相应的处理,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饮浓茶和咖啡或使用某些药物(阿托品、大量饮酒,头低脚高位。

3)端坐呼吸 心功能不全后期。

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常见心血管系统病因有严重心律失常、肾上腺素等)可引起心悸、心率;重者病人咳嗽,并用枕,有阴囊水肿的男性病人可用拖带支托阴囊.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恐惧,是由于肺淤血导致的肺循环毛细血管压力升高,以防受压。应保持床单和病人内衣的清洁,予以安慰和疏导、含钠的饮料和调味品。病人常出现发绀。

2。

(1)护理问题 心输出量减少与严重心律失常、肩,以减少回心血量,软垫等支托臂,增加肺淤血的结果。

3)休息 减轻体力活动。水肿部位因长期受压和营养不良,水肿液外渗局部......余下全文>>

五: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字体:小 大】 双击自动滚屏

潮州网,www.czyes.com/潮州网,www.czyes.com/心律失常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各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疾病 、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都有可致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晕厥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常见护理问题有:①潜在并发症--心输出量减少;②知识缺乏;③焦虑/恐惧。

潜在并发症--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

心率异常:心率增快及心率减慢。

心律异常。

[主要表现]

血压下降、晕厥、尿量减骸、皮肤湿冷、脉搏细速或缓慢、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危险因素。

及时发现心输出量减少征兆。

[护理措施]

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变化和危急征兆。

根据不同性格病人,做好心理安慰,减轻其心理压力,避免情绪紧张。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准备药物和抢救仪器:

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备好利多卡因、除颤器。

房性、结性心律失常病人备好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

心动过缓病人备好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心率少于每分钟45次,药物疗效不佳的病人准备安装起搏器。

室颤病人立即进行电除颤和心肺复苏。

发现下列情况报告医生:

室性早搏RonT型、二联律、连发性室早、多发性多源性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在每分种45次以下。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存在心输出量减少。

心输出量减少是否及时发现和处理。

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缺乏信息或信息有误。

缺少指导。

[主要表现]

主诉对心律失常病因、治疗、用药、诱因缺乏了解。

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时不知应对措施。

[护理目标]

病人能讲述心律失常诱因。

能掌握自测脉搏方法。

心律失常发作时,病人/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

讲解心律失常诱发因素:

情绪紧张。

过度劳累。

急性感染。

受凉、寒冷刺激。

进食刺激性食物。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浓茶和咖啡。

告诉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每天早、晚和出现不适时测量脉搏,作好记录。

告诉病人/家属心律失常复发时,如何采取适当措施。

心动过缓的病人,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屏气。

指导病人家属学习心肺复苏知识。

告诉病人/家属出现下列情况及时就诊:

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并有头晕、目眩感。

每分钟脉搏超过100次,休息及放松后仍不减慢。

脉搏节律不齐,有漏搏、早博现象,每分钟5次以上。

原本整齐脉搏出现节律不齐、强弱不等。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出现副作用,如慢心律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缓。

[......余下全文>>

六:儿科护理常规? 5分

儿科护理常规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接到入院通知单后,热情接待患儿,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床位.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入院宣教。

2.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病情危重、发热的患儿,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或遵医嘱测量。

3.病室安静、整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按医嘱执行三级护理制度。

5.每周测体重、修剪指甲及更换衣裤.保持被褥、衣裤等清洁干燥。每日登记大便次数

6.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卫生。

7.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作好各种护理记录,并认真做好书面及床头交接班。

8.切实执行病室生活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危重者及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活动。

9.做好健康宣教,如疾病防治、护理方法、喂养知识等。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体温恢复正常前应注意休息,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受凉。

3.按医嘱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

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炎及张口呼吸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5.合并喉炎者,应保持安静,集中护理操作,避免惊扰。遵医嘱给予吸氧及雾化吸人。

6.观察有无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

l.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环境安静。室温应在18℃~20℃之间,湿度在50%~60%。

3.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经常更换体位。

4.饮食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高热丢失水分较多,应注意维持足够的水量,并酌情补充维生素C。

5.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人、超声雾化吸入,并叩击背部促使咳痰小婴儿可给予吸痰。

6.根据年龄及病情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心衰、败血症等合并症的先驱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准备好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用物,以备急用。

四、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有高热者执行高热护理常规。

3.保持臀部及外阴部的清洁,便后清洗。

4.遵医嘱留取尿标本。

五、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l.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起病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预防并发症。待浮肿和肉眼血尿消失,血压平稳,血沉逐渐恢复正常,可在室内轻度活动或室外散步,妥善安排作息时间。

3.早期一般给低盐饮食,如无氮质血症,一般不需限制蛋白质。水肿明显,尿少,血压较高时给无盐饮食,并适当限制饮水量。症状消失后,可进普食。

4.新人院患儿每周测体重两次,待浮肿消失后每周测体重一次并记录。同时观察进食水及排出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测血压及留取尿标本。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有无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加快.短时同内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症状。(2)有无头痛、眼花、呕吐惊厥、昏迷等高血压脑病症状。(3)尿量的观察,每日尿量少于50ml甚至尿闭、呼吸深大、氨质血症、高血钾等提示有发生尿毒症的可能。发现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积极处理。

6.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

六、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合理安排生活。浮肿明显时应卧床休息。

3.严格饮食管理。水肿、少尿期及高血压患儿给低盐或无盐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加盐。

4.加强基础护理(1)床单应保持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无渣屑。(2)定时翻身,避免水肿部位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受压部位垫橡皮圈或海绵垫。水肿严重的患儿应避免肌内注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