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水的故事

一:节约用水的事例(多个)

中山区桂林街道高华居委会袁秀云老大妈70多岁了,却每天主动在楼院门口向居民们宣传节水的意义和方法。有一天,当她看到有人在用自来水浇花园,就责问:“你知不知道现在咱们大连市缺水有多严重?”问得人家哑口无言,低下了头。袁秀云就在居民大院里放了个水缸,主动把淘米水倒在缸里,老人、小孩纷纷效仿,那以后,就是用这缸里的水给楼院里的花草浇水的。

在桂林街道湖畔小区,有一30层的高层居民楼,全楼家家都新买了塑料桶,洗完菜的水倒进去用于冲厕所;洗澡水留着,接着用它来洗衣服,洗完衣服也不能浪费,再冲厕所。全楼居民都养成了良好的节水习惯。开源巷6号的宋素珍大娘长年节约用水,用水从来没超过每月6立方米的标准,她总有几句话对浪费水者说:“咱大连缺水,用水要像用油那样!”她所在的清爽居民委因势利导,积极向辖区居民宣传她的做法,以带动更多人节约用水。

桂林街道街政科的同志介绍说,他们以居订会为单位设立了10个节水监督站,以社区行业单位为主确定了97名节水监督员,由此建立起了严密的节水工作网络。他们还取缔了辖区内所有临时刷车点,实行自来水使用“五不准”:不准用自来水刷垃圾点、刷厕所、刷车、施工、浇花草。截至目前,该街道及行业单位共更换了新节水阀门200余个。

好的望采纳!!不好误盗!!

二:关于节约水资源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青蛙和小象是好朋友,小象和青蛙喜欢在水塘玩耍,小象喜欢把水乱洒,水塘越来越小,有一天,青蛙哭着说:这里要干了,我得走了,以后你不要在乱用水了,不然我就不能回来了。小象愧疚的点了点头

三:节约用水的感人小故事

节水小故事

现年80岁的郭树森老人是山西省地矿局的离休干部。虽已近耄耋之年,但老郭仍然以一颗热心从事节水宣传活动,被群众誉为“节水标兵”。 1983年,郭树森从山西省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他看到大街上有人大手大脚浪费水的现象,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产生了宣传节水的念头,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家人和周围群众。 为了节约用水,老郭把家里的坐便器换成了节水型抽水马桶,并用洗漱用水和洗澡水冲厕所,用刷锅洗碗水浇花,家里的用水量从原来的每月6吨减少到1吨。目前,太原市民用水量每人每天平均是100升至150升,而老郭全家每天的用水量才60升。因此,自来水公司抄表员记录时,还误以为老郭在水表上动了手脚。 在老郭的带动下,原本对节水毫不在意的老伴和女儿也自觉地加入到节水的队伍中。现在,老郭女儿家里也安装了节水型马桶,洗衣、洗菜、做饭的废水全都进行二次利用,树立起全家齐节水的好风尚。 从2002年开始,山西省实施引黄入晋工程,工程每年为太原市换置的地下水在38万立方米,这意味着太原市每年将减少开采地下水38万立方米。听到这一消息,老郭感到十分高兴。但是,他说:“无论是引黄入晋工程,还是南水北调工程,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因此,节约用水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郭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但他仍对记者说:“只要社会还需要我,我就要把节约用水这面旗帜扛下去。”

四:节约用水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从来都是一个模范小镇,文明、节约用水。可是好景不长,小镇上的人们慢慢地对这种生活厌烦了,觉得这样太劳累了,不如整天在家里享受生活。这个想法一出现,人们就开始迅速实行。不久整个小镇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鸟语花香的小镇变得臭气熏天,到处都可以听见人们不关水龙头,水“哗哗”流的声音。 但是这样的想法、这样的环境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天翔这一家人,他们一家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节约用水。可是不久天翔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已经很少了。现在摆在眼前的有两个难题:第一个,小镇上的人除了他们家,全都变得懒了;第二个,他也没有找出什么很好的节水方法。于是他不顾家人的阻拦,到30里外的另一个小镇去寻找方法。起初人们对他都不友善也不告诉他有什么节水的好办法。但是他努力地和别人搞好关系,并把自己家乡的事说了无数遍,大家都被他感动了,于是就告诉了他节水的办法:家人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洗菜,而洗菜的水又可以涮拖把,最后涮拖把的水还能冲便盆。天翔仔细想想这种方法真是高明啊! 天翔返回小镇,拼命地告诉全村每一个人浪费水的坏处,节约水的好处,可是天翔却因过度疲劳而死。小镇上的人被感动了,天翔是为了全村人民的生活而牺牲了自己。从此人们普及这种方法,使小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现在小镇上的每一户都是淘米的水洗菜,洗菜的水涮拖把,涮拖把的水冲便盆,就这样他们幸福地生活着。

五:关于名人节约用水的小故事100~150字左右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