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有何区别与联系?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随着物理机械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而逐渐兴起的文明进程,其定义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兴起的文明进程,其定义为: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互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目前,信息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在全球展开。

显然,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因新技术的产生而导致的必然结果。从阶段上划分,工业化与信息化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另外,由于信息化的推动,工业化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传统的工业手段、设备、技术、市场经过信息技术的改造,生产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因此,信息化浪潮中,也伴随着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就像农业、手工业在工业化背景下依然会存在和发展一样,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工业化在信息化背景下也会长期存在和发展,彼此互相推动和促进。

二: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什么意思?

你想问的是什么呢?

工业化说白了就是两次工业技术革命带来的工业文明,第一次就是蒸汽机的革命,形成了直到今天还影响巨大的“煤炭—钢铁”产业群,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织结构;第二次是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也叫电气化,范围广阔,从电器到自动化控制,改造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信息化可以说是另一次技术革命,它早期以电气化革命的计算机为发源,在互联网产生后获得真正的巨大发展,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比如,电子邮件、在线视频、即时聊天取代了电话、会议,ERP、统一通信改进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信息化带来的这些应用不仅仅提高了效率,更广泛的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相融合,产生出巨大的创新能量。

三:信息经济学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合作互动关系,是一个追随另一个的发展路径。

信息化发展带来工业新的发展契机 ,发展出数字科技。

工业化建设为信息化搭建平台。

四: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什么要融合共进,共同发展?

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尚未完成。为此正在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改善工业的总体素质和提高工业运营的效率,以尽快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然而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不仅早已完成工业现代化,而且正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劲翅膀,加快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对我国这样一个即将进入WTO的“后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正面临来自外部的经济、科技、军事、政治上更大的压力。面对世界大趋势,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在尚未完成市场化的情况下,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和与此同来的机遇,将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这两大任务一起完成。  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要不要融合共进的问题,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有人担心,一方面,信息产业技术尖端、投资巨大、人才稀缺,我国尚不具备充分的条件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去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低;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传统工业中数量巨大的既有劳动力的素质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一旦资源向后者倾斜,传统产业的衰退和就业恶化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政策重心应置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换代而非信息化。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一如既往地并未轻视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相反,对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进行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各个重要方面,都提出了相当具体的合理安排,把它确定为对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无疑是切合我国传统工业实际、推进我国工业化的正确战略决策。  但同时,中央又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到了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的高度。这意味着,信息化应是覆盖社会和经济生活各方面以及四个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工程。为此需要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中广泛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美国经济近十年来的增长事实证明信息化的巨大作用;信息技术以新的供给创造了新的需求,后者又推动新供给,供求良性互动相长的结果,促成美国经济空前的超长波持续稳定增长;在信息化进程中电脑与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商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益。信息化之所以成为世界性潮流,与美国经济成长中信息化的成功实践效应密切相关。同时,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在信息产业中异军突起取得软件大国地位的经验,也为信息化可以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佐证。  在工业化、信息化不可偏废的前提下,中央进一步明确两者的相互关系。首先,工业化和信息化应该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传统工业应当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升级;同时工业和现代化也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创造条件。其次,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承认我国的工业是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只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优化改造,就可能跨越产业升级的常轨,大大缩短传统工业升级换代的时间和降低成本,后来居上,发展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这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作为当代光电子、激光、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大集成,具有最为深广的应用性,从而在优化改造传统产业乃至发展所有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无可匹敌的重要作用。在此意义上,信息化确实具有其带动和促成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意义。

五:什么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二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如智能冰箱、变频空调等),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汽车档次。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网上订购系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企业信息化咨询业等。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社会比较,在哪些方面不同

简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当今,

信息化主导着全球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

而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也正面临着信息

化浪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益变幻的局势当中正确的认识到二者的关

系,以促进二者的共同促进和发展。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指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上,

和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

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个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大幅度提高,

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

(特别是其

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

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

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从产业结构变迁看,

工业是是农业主导经济向工业主导经济

的演变过程,

信息化则是工业化主导经济向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主导经济的演变过程。

务业比制造更依赖于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基础的发展起来的。

作为信息化基础的工业化,其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信息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1

)提供物质基础。搞信息化需要大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技术装备,实施重

大的应用信息工程等等都不能离开来自于工业的钢铁、机械、建筑电力等的支撑座后盾。

2

扩大市场容量。

信息化是以技术信息化广泛应用为主导、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

信息产业成长壮大为支撑的。

同时信息化是为其他产业服务的产业。

工业化为信息产业营造

了服务对象。

3

)集聚建设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高信息基础设施要投资,建

设信息项目要投资,

办信息产业和企业也要资金。

工业化的发展为信息化积累了资金,

传统

产业给新兴的信息产业以资金支持,

特别是通过工业化形成的资本市场及其金融创新,

替信

息化所需资金开拓了多种融资渠道。

4

输送专业人才。信息化以人才为依托。

信息化所需的人才,

既有与工业化需求共需

之处,如一定的知识水平,又有与工业化的需求的不同之处,如更富灵活性和创造性。

2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从一般的发展归路来看,先有工业化后有信息化。信息化是

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

工业化培育了信息化,

信息化发展了工业化,

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发展

苛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传统的制造业通过采用新型

的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以达到重新发展的目的。

2

)发展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产业。

3

)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过激竞争力。

4

)帮助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增加商机。

其中信息化对工业有又三种作用:

一是补充作用,

信息经济越发展,

越能弥补工业经济的

不足,如皋耗能低效率,严重污染等

:

二是替代作用,信息经济越发展,越能用信息资源来

替代更大一部分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三是协同作用,

信息经济越发展,

越能使工业经济

的发展有机会和新途径。

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

工业化的发展基础也比较薄弱,

发展程度也不是很高,

和工业化的情况相同,

我们的信息化

程度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有比较大差距。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督促着我们国家的信息化的发

展必须要加......余下全文>>

七:为什么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急求!~

①我国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最好的方案就是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②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地协调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工业化的发展,可以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先进设备,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贴吧

八:简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最终才能完成现代化,包括农业的现代化,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

九: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具体事例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信息化是手段,目的是要加快提升我们的工业化水平。离开了工业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信息化只有和产业结合,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其高效率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来。

(2)信息化覆盖工业化的整个进程,伸展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赋予工业化以崭新的内容和现代化特征,并以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主要标志。

例子

早春二月的北方大地仍然寒风料峭,而依山傍海的福建省泉州市却已一片生机盎然。当记者乘坐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刚驶入泉州地段,迎面而来的是高耸在路旁的一个个印有泉州名牌产品的广告牌。这些广告牌和火红的刺桐花相趣辉映,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记者感到泉州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商品信息流的浓浓暖潮扑面而来。

也许因为是侨乡,也许人们的经商意识比较强,泉州市现如今8万个乡镇企业的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泉州的信息化建设早在5年前就开始起步,而就在那个时候,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网络平台将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拿一张稍显新颖的鞋样图片,就可从一些生产旅游鞋的企业老板那里换回100美金,他们哪里知道只要上网点击一下小小的鼠标,便可得到更多的信息

十:要以什么为目标,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