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方案设计

一:如何做好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提要: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幼儿教师的理论的学习受到普遍重视,但怎样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还需要一个中介过度,那就是教学活动设计,而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课题通过对教师在“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前的思考、对各类材料的处理、具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及调整策略”等几个方面的实践研究,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活动设计 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活动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步骤的预期,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里,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师比较注重理论学习,但怎样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还需要一个中介过度,那就是教学活动设计,而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师。由此,我们提出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前的思考、对各类材料的处理、具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及调整策略等几个方面。两年多来,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二、、实践研究过程及经验

1、教师在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前的思考

首先思考的是要关注孩子的经验:即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在活动中习得的新经验,包括孩子显性的经验和隐性的经验,作为自己设计活动方案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确立目标,选择内容,并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目的就是要提升和积累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情感。些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关注孩子的经验表现,去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创设环境诱发孩子的已有经验,同时掌握孩子还需要些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产生了哪新问题?……这样就能产生新主题,为以后的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活动设计,直入主题,少走弯路,避免了许多消极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了积极因素的带头作用。其次要思考的是倾听同行的指点:教师平时采用不拘形式的交谈(一般都是同龄组的老师),探讨具体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教材的来源及活动的选材和目标,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以及自己的教育机制,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等。同行教师一般都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是否有新鲜的刺激?是否能促进幼儿从第一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发展,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通过相互交流,执教者可以调整自己的活动方案。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事之间随时的、随意的、不拘形式的互相指导,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活动设计能力。

二: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实施性方案设计的区别?

概念是理论上的知识,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纸上谈兵。实施就是要做的东西。

三:如何设计活动方案

请你简要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一般由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或形式)和活动步骤四个部分组成郸设计时可遵循以下思路或方法。

1.活动主题。有些活动方案的主题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偏离主题。当然,也有的没有给定主题,要求考生自拟主题。自拟主题应该做到两点:第一,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活动主题。第二,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

2.活动目的。活动目的要从落实行动、激发情感、提高认识等方面作答。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

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环保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环保倡议书,可以组织义务植树、种花、种草活动。可以以学校或班级、小组、个人为单位,开展诸如城镇环境调查、公共场所卫生大扫除、争做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4.活动步骤。活动步骤是活动方案的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活动的具体内容。使活动张弛有序。

四: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318000) 李哉平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318000) 沈江天

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我们发现许多研究方案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究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

课题研究的方案尽管形式多样,但都要回答如下表所示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方案的基本要素。

基本问题 构成要素 意图指向

研究什么 ⑴课题名称;⑸变量界定;

⑹研究目的(目标);⑺研究假设;⑻研究内容; 切口

为何研究 ⑵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文献综述);⑷研究依据; 缘由

怎么研究 ⑼研究方法;⑽研究步骤;

⑾资源配置(如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 程序

条件怎样 ⑿完成条件;⒁参考文献; 基础

预计收获 ⒀预期成果。 效益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而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上表中的序号是课题研究方案展开时各要素的参考排序,也可根据研究需要有所调整。一般地说,课题方案需要体现这样的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主题新)→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任务明)→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道可行)。

一、背景清

⒈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介绍背景与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的来源,阐述为什么要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这是课题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课题的时代特征不明显,也可不写。⑵结合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⑶阐述研究的意义,说明理论价值(如课题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论。对于重在实践研究的课题,也可不写)和实践价值(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

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综述的“综”,即综合,意思是要“综合性”地叙述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而“述”除了“叙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评述”,即作者自己的见解。综述时需要理清别人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材料、方法、观点、结论、成果、水平、动向等,还要评述相关研究的问题和欠缺。在某一个领域,假如他人的研究已经很先进、很完美,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后面重复,无法有所充实、完善、纠正、突破和创新,那就没有再研究的必要。

撰写综述时注意:⑴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⑶考究原文。慎用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⑸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炼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⑹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如课题“关于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研究”,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要点如下:⑴国外研究现状;⑵国内研究现状;⑶对样本学校活动实践的调查;⑷存在的问题。

上述评述从国外开始,反观国内,再回归到研究的学校。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对现状进行聚焦式的梳理,全面地“综合”了他人......余下全文>>

五:如何写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等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致使我们越来越觉得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提倡师生“真刀实枪地搞科学”,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这样就必然对学校实验仪器的配备、实验室设置情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近年来,无论城市小学还是农村小学都陆续装备了各种实验仪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我们三河市为例,每一个乡镇级的小学都开设了科学专用教学室,并配齐了相应的仪器设备,都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家仪器配备的一类标准。

小学科学开放性实验室是指在完成正常的科学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向全校小学生开放使用的实验室,旨在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吸引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制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推进科学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其具体意义如下:

1、是优化课程资源,提高实验室使用率的需要。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小学都开设了科学专用教学室,并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了相应仪器设备,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运作中却存在着科学专用教学室使用率低下、空置等情况。

科学实验室功能单一,只用于上科学课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向学生开放,而其他非常教学时间,即学生的课余时间中是空置在那里。

许多教学仪器已成“鸡肋”。由于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以前与自然常识教材配套而定购的如太阳高度测量仪、小水轮、水的压力实验盒等器材就出现了闲置,上科学课时根本用不着,而不使用又觉得可惜,简直就是资源浪费。

2、是满足学生科学探究欲望,落实课堂延伸,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需要。“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等开放性教学理念提倡把科学课堂内的科学探究活动切实引向课外,而这种课堂延伸性的课外探究活动如果没有实验室的支持也往往会无法落实而成为一种形式。如在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在课外也去观察研究,但如果没有科学实验室的支持,没有显微镜,这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空想。

3、是增强语数等其他学科实践性的需要。让小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但是科学教学的任务,而且也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在其他学科中也有许多动手操作性很强的教学内容,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需要科学实验室的支持,最好到科学实验室来上课。如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习作训练课---《烧不坏的手帕》如果没有让学生经历过相关的实验操作,学生是写不出体验深刻的文章的。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在国外以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为例,不但在科学技术方面堪称世界的领头羊,而且培养后备科科技人才的科学教育水平也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1995年就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其中就已经把科学实验室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写入标准:“开展科学调研要求学生可以方便、公平、经常地使用多种设备、材料、供应品及其他资源,以便对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和直接调查研究”,“合作调研需要适当而安全的场所。”

可见,在美国科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与学校等其他科学教育资源一起都由地方社区统一管理配置的,而且所有的资源都是开放的,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小学生,只要他们有研究需要都可以到相应的科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在国内,随着课程改革的......余下全文>>

六: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从遥远的太空看,蔚蓝色的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古往今来,她沥尽沧桑,孕育了万物,养育了无数的儿女。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她的表面布满了广袤的平原、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森林,蔚蓝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她的内部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藏。但是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使得环境逐渐恶化,资源越来越少,地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球母亲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甚至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地球爱护环境,做地球村合格的公民。

二、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以《我们的地球》为活动课题,联系人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对地球母亲及其现状的认识和了解。采用查资料、小探究、小调查等活动形式,掌握一些有关地球的知识,了解地球的现状,做到怎样保护好地球母亲。

1、到学校图书室或微机室查阅有关地球的知识,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确定出活动主题。

2、分组探索研究“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人类生存”

?把探究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

3、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地球的现状,怎样保护好地球母亲。

4、展示“我们的地球”活动成果。总结与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三、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访问时要掌握交谈技巧,有礼貌地倾听被访者谈话并注意做好记录。

2、过程与方法:在班级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家庭或社会访问以本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法、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实践法等开展各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地球知识的了解和地球现状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做地球村合格的小公民。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2、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地球的现状,增强关心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难点:1、查阅、摘抄有关地球的资料后,进行归类汇集整理。

2、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1----2周。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3----6周。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7----8周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对地球母亲你了解多少?

1、 指导学生观看“神六”拍摄的地球照片。

2、出示地球仪,提出有关地球的问题。

1、让学生站在太空的角度,体会地球外表。

2、围绕“地球”的话题,提出有关地球的问题。

确定主题,制定计划。

1、根据有关地球的问题,找出感兴趣的方面,确定活动主题。

2、主题选定后,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3、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

1、与同学交流有关地球的知识依据感兴趣的问题定出自己的活动主题。

2、根据主题,作一个活动计划。

3、与同一活动主题的同学结成一组,选出组长。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查资料,探寻地球的秘密。

根据本组制定的活动主题查阅资料,小组可分一下工,分别查阅摘抄,最后汇集在一起,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相互交流。

1、在小组开展查阅资料的活动,在本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2、把查到的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

分组探究“地球为什么适合人类生存?”

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1、假如没有......余下全文>>

七: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中小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A、编组、选题;B、聘指导教师;C、制定活动方案;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工厂、乡镇企业……),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3、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村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乡村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当地资源状况调查 8)中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余下全文>>

八: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对一个完整的活动主题进行开发和预设,明确活动主题的目标及各阶段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方式、教师指导的重点、实施的要点,以及评价的建议等。在设计活动主题方案的时候,应该从教学设计的过程向解决过程中的问题的转移。还要考虑到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对指导活动行为进行深入探索,并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一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是课程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础。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前需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然后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

2.课程目标设计

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具体说应既包括学校实施课程的总体目标,同时也包括各年级或学段实施的具体目标,或者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同领域内容实施时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差异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以及根据内容领域的差异体现针对性和适用性。

3.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

4.课程内容安排

课程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特点。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要考虑四大要素的融合方式及如何有效整合包括班团队活动在内的非指定领域的活动,再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分年级或学段进行规划和设计。此外,对于选择的主题和内容,还应按照一定的维度或线索进行编排,例如可以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为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课程内容选择和编排的整体情况,在课程方案中最好附上活动主题一览表.

5.课程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计划是整个课程方案的核心部分,是课程方案中对课程的具体实施最具有指导性的内容。实施计划中应包括课时的分配,活动主题的选择方式、活动组织形式、活动的流程、课程资源的管理,以及指导教师的安排、活动常规要求等诸项内容。课程实施计划不仅是教师实施课程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监测、管理和评价的依据。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够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协调一致,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6.课程评价设计

评价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评价设计上,应坚持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采用多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课程方案要明确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