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梦诗词鉴赏书谁的好
有
《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王士超编著)
《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何士明
《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
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一般来说,何士明和蔡义江的选的人多一些。
具体的你可以在网上下载pdf或者去书店看一看作比较,毕竟一个人一个口味
二:红楼梦诗词鉴赏方面的书市场上有很多版本,请问哪个版本的最好?
蔡义江等的版本我都看过,最近又看了何士明的《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我认为何的版本好。蔡等的版本注释少,不是少而精,而是“少而不全”、“少而差错”。如“长剑”、“香分”、“铁笛”等,何版本都解读出了别人没有解读出的其中蕴含的典故,而且确切!有人说蔡的版本是“经典”,但蔡的版本否定、贬斥了许多诗词,如对《芦雪庭即景联句》贬斥得很厉害?!无法想象,一位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的文学大师曹公雪芹,何以在自己的经典著作《红楼梦》中“夹进”那么多与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对不上号的“闲诗”、“歪诗”?!这种说法只能骗骗外国人(有国外评论说《红楼梦》故事很好看,但夹进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诗词,令人厌烦)。请看看何的版本对此篇《联句》及紧接着的《咏红梅诗》是如何解读的?那才叫读懂了《红楼梦》,理解了曹雪芹!另外,一位红学泰斗、一位作家升的红学大师意欲彻底否定高鹗,蔡等的版本也是对高鹗肯定不足而否定有余。看看何的版本又是如何评解高鹗的?客观,实事求是,肯定的多,富有说服力,可以说是为高鹗讨回了公道。还有可贵的是,何的版本有白话译文(好像为首创),而且翻译得十分到位,如《咏菊诗十二首》等等的译文,不但确切,而且优美动人,令人/百读不厌!何的版本正如资深文化学者、作家忻才良评价:“这部鉴赏辞典,对《红楼梦》爱好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是本很好的导读书,也为‘红学’工作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红楼梦》的参考书。它的文学价值、鉴赏价值、工具价值、收藏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文汇读书周报》,2011.9.2)所以,我推荐何士明的《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三: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一共几本
有《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至于元代以后的我不太清楚,但是关于《红楼梦》里的诗词鉴赏的书有好几本,比如有《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等,至于有几本,这就不好说了,因为现在市面上图书种类繁多,实在不好说。你可以多看几本,再从中选择。
四:诗词戏曲书法绘画衣食住行中的传统文化
建议你买一本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你想学的一般都有,希望你喜欢。
五:我想寻找有关《红搂梦》中诗词评析得文章,有人知道吗?
红楼梦诗词赏析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