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巢老人主要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空巢老人一般孤独感强
社会化生活方式,子女不在身边以及年龄的增大等因素都会增强老人的孤独感。有些空巢老人一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觉外,别无他事,这种生活产生孤独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需要社会、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个人方面: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可以和同社区的老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互相照顾。政府方面:可以健全养老机制,在精神上,心理上给予更多支持。社会方面:可以动用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动员社会自愿者帮助老人。
2、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显着持续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空巢老人抑郁症是老人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有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抑郁症的产生显然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又退休在家,一天没有事情可做,很容易产生抑郁症。
3、空巢老人失落感强
大都空巢老人没有工作,没有事业,特别容易产生失落感,对于那些退休前位高权重的人,这种感觉会更强。这时的空巢老人会感觉自己老了,没有用处,情绪低落。对于这种失落感,老人可以适当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自己过的更加充实。
4、空巢老人容易产生衰老感
空巢老人衰老感是指老人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做事有种力不从心。人生进入老年,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当空巢老人出现这种衰老感时,要正确认识,坦然面对,也可以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二:空巢老人问题有哪些 空巢老人心理分析
屏幕上,人们也盯着他们,看
边哭边看.
两个月后,小男孩终于走出了医院,脚却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了,仍需要大人的扶持.小男孩在医院的
这几个月里,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他的家属异常心痛.
让大家互相之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吧!
----------------------------
让世界充满爱
要说到《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题目吧!我认为也不是非要捐钱啊,捐衣啊,捐一些书籍啊,等等.实 际我们只要能运用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小事来用实际行动来解决它们.那我将会相信我们的身边会到处都充
满着爱.
例如说老年人要过街,我们便可以去搀扶他(她),帮助这些老人一起过马路.盲
三:空巢老人心理需求有哪些
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始终是老年人心理最为强烈的一种需求,即便在物质匮乏时老年人也渴望有儿孙绕膝承欢,有老伴相濡以沫。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主要来自于子女的孝敬,子女的亲情是老年人的强烈期盼和精神支柱。另一方面来自配偶的关心和爱护,老伴之间的那种相依、相随、相助的默契感也是子女的感情无法取代的。此外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邻里以及领导关心等也是老年人情感依托的主要对象。
2.尊重需求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进入“弱势社会团体”,其社会角色,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影响到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和支配权。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通过资源交换以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老年人由于缺少可交换的资源和价值,地位趋于下降。此外,由于子女在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独立和成熟,使老年人的父母角色越来越模糊,在家庭中的权威性也逐渐降低。这一切容易使老人情绪低落、消沉抑郁,出现焦虑、孤独和被社会抛弃的感觉,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敬。
3.文化娱乐需求
老人退休后,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用于活动,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娱乐活动来摆脱孤独和寂寞。
4.交往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
望采纳!!
四:如何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1、做好思想准备
提前做好迎接空巢的心理准备,时间应以一年以上为宜,这样老人在思想上可以逐渐适应,以避免在空巢来临之际大吃一惊,心理上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2、再就业
陈院士今年74岁了,还奋战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陈院士坦言道,虽然子女不在身边是会令自己觉得孤独,但是,忙碌的工作冲淡了孤独的感觉。
因此他建议那些已经退休的空巢老人,如果您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又有一技之长的话,再就业应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3、做好生活安排
空巢来临后的第一个半年是老年人思想波动、情绪低落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老人可以把自 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集体活动。
60~80岁的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一下大自然。而8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称 之为高龄老人,最好是通过社区或者家人在家里组织一些活动。
4、正确认识衰老
对衰老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衰老。
5、防治抑郁症与焦虑症
心理专家表示,上述4点的措施大都可以防治抑郁症和焦虑症。除此之外,有这两种心理疾病的空巢老人还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等。
很多老人都无法避免自己成为空巢老人的现实,与其恐惧忍受,不如想办法积极应对,不仅少让儿女担心,对自己也好。
五:失独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一、失独老人的心理阴影之一:极度自卑
一方面畏惧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却又渴望融入有着相同命运的群体。失独者幸福最大的杀手是极度自卑,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幸福。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社会之间设立一层无形的心理围墙,长期的自我封闭会使他们的社会化功能进一步大大减退。
二、失独老人的心理阴影之二:过节
“别人过节,我们过劫”,节日成为揭开伤疤的日子。失独老人每到节日看到别人合家欢聚,欢天喜地。自己格外的悲痛。
三、失独老人的心理阴影之三:缺乏精神寄托和慰藉
“‘失独家庭’经历了精神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不少‘失独老人’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失独家庭’甚至可能会遭遇社会歧视,迫切需要精神寄托和安慰。
六:中国的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哪些是最主要的
1,心理的:寂寞孤独,没有人陪伴说话。2、身体的:身体有疾病疼痛没人照顾。
七:我国“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跟哪些国家政策有关?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和深刻。是一连串的社会效应。简单一点,可以归结为政府政策与市场调节的双重原因。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各地区相继出现第一批大规模的民工潮。下海赚钱成了主要话题。农民农业收益渐渐受到限制与质疑。
二、另一方面,经济政策的不平衡导致沿海沿江城市相对发达,民工流动集中,从而形成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民工越流动越穷。一些在家务农的农民开始举家外迁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发展的后知后觉,土地国有化,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无房可住。房价上涨,市场经济又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所得。本来就薄弱的农业基础开始动摇。外出务工成了首选。都奢望着能在城市有所出息。
四、城镇化建设加剧了这一矛盾,使本来就尖锐的经济矛盾变成了社会矛盾。农村人伐瞧不起。国民集体缺乏尊严。荒唐的户籍制度又为本来就一无所有的农民雪上加霜。农民工孩子无法进入城市上学。
五、教育制度的僵化使得农村孩子无法交纳繁重的择校费及档案管理费。名存实亡的退休养老制度和计划生育制度相互冲突。使得百姓水深火热。
六、劳动保护意识的缺失也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一般工厂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极度不合理,导致无假可请。请了假又碰上铁路改革票价上涨比火车提速更快。
而此时就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