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怎样有效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如何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听了周老师讲《搭石》的第二课后,就会发现周老师从课时目标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孙老师的课有了很大的不同,周老师的教学重点和思路非常的清晰,那就是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因此周老师在这一课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2、感受作者在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妙,并学会运用。3、积累好词佳句。我认为这样的课时目标准确、清晰,训练点突出。

周老师一上课就配着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讲到: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我们看来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试着运用。教师情景语言的创设,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知道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较好的做到了有的放矢。接着周老师就以“一行人走搭石”的片段为例带领学生品读好词佳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用词遣句上的精妙,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好词佳句。接下来周老师又就带领学生欣赏文章选材上的精妙:即用平常的小事来表现美。最后,让学生进行“发现美、书写美”的练笔,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教师安排学生写作的时间几乎占到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我最大的疑惑就是在第二课时中,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进行写作训练的话,时间如何分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

其实,在课后的评课中,陈晓梅老师也提出了“读写结合”这个问题。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每个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写作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周老师的课堂中,就很好的落实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如: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提醒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后,进行练笔。在练笔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片段,起到了激起兴趣,降低难度的目的。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有重点地读,边读边理解,其效果远远胜于全文漫无目的地翻来复去地读。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读为本,以写学法,把“读写结合”落实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呀!

二:如何搞好阅读教学

浅谈阅读教学的课时划分 今天我们听了两节完整的阅读课,分别是外国语王馨老师执教二年级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立新小学刘金萍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搭石》。应该说今天两节课为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两位教师对课的设计都能够按照各自年段的目标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王馨老师的课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体现的是踏踏实实教学生认识、书写生字,同时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还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刘老师的课体现了中年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把握了文本的整体感知。听课中我们感到,两位教师授课的共同特点就是抓住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多读,以读为本。下面我就结合这两节课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有欠缺的地方,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因为你们的建议就是我的财富。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现在的阅读教学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无主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会儿是识字,一会儿是资料展示,一会儿又是无明确目标要求的朗读,只求广度,不求深度,主题不突出、不明确。二是课时混淆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从课的起点上看,学生对文本的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来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但是再仔细琢磨,则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让学生识字学词、通读文本的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其实我也是一线教师出身,做了10年的班主任,在上课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想这一问题的出现就是我们教师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的不够恰当。我们都知道可以将阅读教学整个模式概括为:整体感知课文——分层次深入研读课文——整体深化——训练迁移四部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整体感知与局部把握呢?在课时上又应如何安排呢?二、科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程序一位语文教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第一课时无非就是破题读文,总体感知,教字教词,扫清障碍而已。每篇课文都这么上,教学实在没劲,学生也没有兴趣。”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话道出了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程序和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因为需要揭题激趣,需要整体感知;而整体感知需要读通课文;读通课文,自然需要扫清障碍。第一课时要完成这几项任务是符合教学逻辑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执教者以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从阅读教学的常态课来看,识字学词,通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应该是第一课时的分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我们既不能把本该第二课时才进行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也不能是第一课时应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匆匆走个过场。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呢?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乘兴而来;其次要构建阅读场,让学生尽情读书。具体地说,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唤起阅读期待;第二步: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学习生字新词,交流感悟所得;第四步:切入课文重点,小结设置悬念。(具体讲解流程的每一部分)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唤起阅读期待;以简约的导入寥寥数语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使其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但设计时必须考虑导入语要精炼、简洁,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本的需要,要围绕文本的精神内核进行设计,以简约的导入求得实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听吗?这样的导入既简洁又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搭石......余下全文>>

三:如何搞好小说阅读教学

浅谈阅读教学的课时划分 今天我们听了两节完整的阅读课,分别是外国语王馨老师执教二年级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立新小学刘金萍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搭石》。应该说今天两节课为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两位教师对课的设计都能够按照各自年段的目标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王馨老师的课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体现的是踏踏实实教学生认识、书写生字,同时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还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刘老师的课体现了中年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把握了文本的整体感知。听课中我们感到,两位教师授课的共同特点就是抓住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多读,以读为本。下面我就结合这两节课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有欠缺的地方,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因为你们的建议就是我的财富。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现在的阅读教学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无主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会儿是识字,一会儿是资料展示,一会儿又是无明确目标要求的朗读,只求广度,不求深度,主题不突出、不明确。二是课时混淆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从课的起点上看,学生对文本的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来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但是再仔细琢磨,则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让学生识字学词、通读文本的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其实我也是一线教师出身,做了10年的班主任,在上课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想这一问题的出现就是我们教师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的不够恰当。我们都知道可以将阅读教学整个模式概括为:整体感知课文——分层次深入研读课文——整体深化——训练迁移四部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整体感知与局部把握呢?在课时上又应如何安排呢?二、科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程序一位语文教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第一课时无非就是破题读文,总体感知,教字教词,扫清障碍而已。每篇课文都这么上,教学实在没劲,学生也没有兴趣。”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话道出了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程序和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因为需要揭题激趣,需要整体感知;而整体感知需要读通课文;读通课文,自然需要扫清障碍。第一课时要完成这几项任务是符合教学逻辑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执教者以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从阅读教学的常态课来看,识字学词,通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应该是第一课时的分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我们既不能把本该第二课时才进行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也不能是第一课时应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匆匆走个过场。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呢?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乘兴而来;其次要构建阅读场,让学生尽情读书。具体地说,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唤起阅读期待;第二步: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学习生字新词,交流感悟所得;第四步:切入课文重点,小结设置悬念。(具体讲解流程的每一部分)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唤起阅读期待;以简约的导入寥寥数语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使其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但设计时必须考虑导入语要精炼、简洁,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本的需要,要围绕文本的精神内核进行设计,以简约的导入求得实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听吗?这样的导入既简洁又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搭石......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