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的变迁

一:中国近代 家庭生活的变迁

(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主食的内容也在变化,以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为主食,吃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人在逐渐减少。肉类食品、各种新鲜的水产品、新鲜蔬菜、饮料到处都能买到。(3)住:在住宅建设方面,民国时期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在沿海城市,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使供了方便。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4)行:民国时期的交通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了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里有了柏油马路,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公路和铁路交通也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方面变化很大。新修建了许多铁路,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以外,还有出租汽车,少数大城市开始拥有地铁。城乡人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中国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民用航空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现在所有的公民都可以乘坐飞机。利用假日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人生活内容的一大变化。人们逐渐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生活环境,走出家庭,走出本乡本县,出外旅游了。(二)近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交通:(1)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列强通过修路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控制的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2)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3)民国时期的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余下全文>>

二:家庭的家庭变迁

社会需要变了,所以家庭变了,家庭是历史地变化着的社会现象。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特点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 。1、中国家庭变迁的社会背景全球各国普遍进入工业化,甚至信息化社会。中国:经过五四运动对封建婚姻的批判,新中国成立后首先颁布的法律就是婚姻法。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开始产生第二代独生子女,在一些城市也开始有性自由的趋向。2、具体原因和相应变化原因(要注意城乡、中产阶级和穷人差异,以下主要针对中产阶级和城市居民):1) 集成化,专业化,职业化。引起人们对事业的投入增,时间精力家外多,家内少;有时还工作需要,迁动多,夫妻分离时间多。2) 现代化。引起生育与抚育功能层次在提高;精神生活、个人完善、心理感情的需要增长。3) 社会变化快,代际变化大。引起家庭社会化功能减弱,学校等专业机构责任增强,通过养育儿童形成的夫妻共同的目标的纽带减弱;和长辈亲戚的纽带减弱,相应权利义务减弱,核心家庭生活安排自由度大;对友谊和亲情的来源更依赖夫妇间的感情,使之更私密。4) 女性工作。引起女性顾家时间少,需要男性平衡;女性地位上升,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减少,加之婚姻倾度的作用,使得单身现象增加,尤其是女性单身多。5) 观念上,对爱情的追求增加,性观念开放。6) 结婚、离婚的法律鉴定手续方便了(在中国,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唯一条件和判定)。综上,(从规模、关系、功能来讲)1) 从家庭规模和权威来讲,一方面家庭小,核心化,单居制增多;一方面在中国,夫妻日益依靠父母带孩子,产生前所未有的421现象。核心家庭从夫居,从妻居,跟着长辈居住的减少。社会流动性增大,使得家庭流动性也增加。平权家庭增多。2) 抚养儿童总体来说,抚育层次提高,依靠学校增多。父母感情和性的关系稳定性减弱,一方面离婚率在增加,一方面独生子女容易受到家庭较多的关注。父母抚养儿童的时间和关系是否在变化,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3) 赡养老人的要求降低了,更多老人独住或住到养老院或退休社区等处。4) 从感情陪伴来讲,一方面,人际孤独感增加,对感情陪伴的需要增加了,婚姻的主要功能成了提供最亲密的关系,且夫妇间共处相对以前大家庭和其他亲戚的相处更多了。另一方面,双方的纽带少,共处(较之事业及其相关人)少,对爱和婚姻的期望高,观念开放,社会压力减少,使得联系容易散乱。5) 性的方面,基本同上,造成感情和陪伴关系稳定性弱。6) 经济上来说,家庭主要经济功能由生产到消费、财产处理等。儿童、老人从实惠变成经济上的消费负担。随着离婚率增加,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尚不完善,抚养、赡养、继承、分配、亲情纠葛等新矛盾日益增加。《新婚姻法》中对财产的规定也一再更新。经济观念上,性别的、代际的和经济的独立平等与民主意识正在日益增加。人类存在有两个基本任务——“繁衍”、“生息”。若是以生产的角度来说,一个是人口再生产,一个是物质再生产。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生息的需要,而人口再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类繁衍的需要。这是两大基本的需要,物质生产这是经济基础方面,而人口再生产往往被归结为文化方面。以繁衍和生息为中心,各自分化出两套体系出来。繁衍为中心就有恋爱,婚姻,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等,这还没算一系列为此进行的社会服务,比如色情,妓女等等行当,都是以繁衍为中心产生的衍生形式。繁衍与生息是相互结合的,生息的方式决定繁衍的方式,物质生产的方式决定繁衍的具体结构。人口再生产自古到今依次是公社部落方式,家庭方式,这还不包括次生的各种方式,如单亲、家族等等。物质生产方式的演变未终结,同样繁衍的方式演变就未终结。家庭并不是最......余下全文>>

三: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历史的变迁也改变了中国家庭的结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China has a great change. This kind of transition also change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amilies, which made large family seperate into several extended family. With the family planning put into effect, not only small families but also nuclear families are increasing, especially the three-people-family. In chinese family, respect the old and cherish the young is a kind of virtue, besides, par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aking care of grandchildren.

四:试论述中国家庭的变迁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偶然看到的,可能对你有帮助

婚姻制度的演变

人类的婚姻制度最原始时期是乱婚,任何异性之间皆可交配,和一般动物别无二致,严格意义上称不上有婚姻制度。

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女性主采集,男性主狩猎,采集比狩猎的稳定性高,女性的生产力高于男性,出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由于近亲结合会产生基因缺陷,人类逐渐懂得了近亲繁殖的害处,同一个部落内部不再通婚。

同部落内不通婚,于是产生了走婚制,一个部落的男性走到另一个部落,同这个部落的女性进行结合。两个部落之间的男性和女性任意结合,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称为群婚制。

从狩猎采集到聚居农耕,男性在体力上优于女性,生产力的提高让男性取得了主导地位,人类的婚姻制度从群婚制演变成了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虽然大多数家庭是一夫一妻的,但那是限于经济能力不足,在经济能力足够的情况下,男性一般倾向于占有多个异性。男性处于支配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

工业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生产力相同,女性从农业时代被压迫的境地中解放出来。凡是处于工业化分工合作中的女性在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之后,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和男性拥有平等的地位。人类的婚姻制度从一夫多妻合法演变成了只能一夫一妻。

从群婚到一夫多妻再到一夫一妻,人类的婚姻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在原始公有制的母系氏族时代,男女之间的选择是自由的,因为个人不拥有私人财产,所以不会受到物质经济上的影响。自由的男女关系下,性这种人类的本能欲望不受社会观念的压制。

农业时代是私有制,男女双方的嫁娶都要考虑对方的经济财产、社会地位,性关系上男性支配女性,女性被压迫。社会观念允许男性与多个女性发生性关系,女性终身不允许与丈夫以外男性发生性关系。

工业时代,男女地位平等,但财产私有制情况下,双方的婚姻仍受各自家庭的社会地位所影响。性关系上,社会观念不允许男女双方在确定的婚姻关系外与其他异性发生性关系,对于不在婚姻关系以内的男女是否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社会观念持矛盾看法,保守派反对,开放派支持。

固定的婚姻关系下的产物——家庭,最初诞生在农业时代,是农业时代组成社会的最小生产单位,男耕女织是一个准确的描述。母系氏族时代,最小的生产单位是部落,部落内部实行公有制,养育后代的职能由整个部落共同承担。在工业时代,企业是最小的生产单位,家庭做为生产单位的职能消失,只承担养育后代的职能。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人类的婚姻制度,决定两性关系,决定性观念。

共产主义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度发达,生产关系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也要公有制。家庭做为最小生产单位的职能在工业社会就不复存在,生产生活资料公有制下,家庭养育后代的职能也将被社会接管,家庭模式消失。

21世纪,所有工业国本国国民人口生育率都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因为在工业社会中,高等教育的普及让人类更愿意去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生育后代。共产社会下,人类的生育愿望将会更低,社会必然会接过繁育后代的任务。

共产时代,婚姻模式将不再是固定的夫妻关系,家庭消失,婚姻也将失去意义。公有制下,个人不再拥有私人财产。因此,男女的结合将不带有任何物质的、社会偏见的、经济目的的影响,仅仅出于思想、兴趣、性格上契合,是自由的、纯粹的、发于内心的纯洁关系。

不需要固定的婚姻关系,喜欢就在一起生活,不喜欢就分手,不为经济所困扰,亦不为后代所束缚。

五: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家庭的结构也改变了。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开始分成较小的家庭和直系家

。悲剧句

六: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家庭的形式有哪些

1. 当前家庭的分析

家庭来源于两性的结合,通过婚姻的而构成,并以婚姻为依

据,这是家庭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家庭的基础是两性的结合,这种结合必须是男女两性依据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两性关系,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所确认,从而成为婚姻关系。

家庭的机构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经济条件和传统观念,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甚大。家庭形式的变化与家庭结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家庭功能也对家庭形式变化起着巨大的影响。

家庭功能在原来有以下功能,(1)经济功能,在早期社会中,家庭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单位,不需要银行,商店和工厂。(2)家庭的基本功能是给其他成员以威望和地位。家庭比个人重。要,家庭成员多,且很少具有独立性。(3)教育功能,不仅是对婴儿和孩子是如此,就是对青年人也是如此,包括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身体训练,家庭生活常识教授和其他方方面的教育。(4)家庭为其他成员提供保护。(5)家庭履行宗教功能。如饭前家庭祈祷。(6)家庭具有娱乐功能。对农耕家庭来说,娱乐在家庭。(7)提供情感满足。在现代社会,家庭的这些传统功能因为被其他组织形式取代而发生了部分转移。历

1/5页

史的看,社会变迁,技术革新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对家庭形式都具有冲击作用,家庭形式的更迭,也是以上几个功能相互适应的结果。现代家庭制度发生了八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日趋增长的离婚率;生育控制的广泛普及和家庭规模的缩小;丈夫和父亲的威胁日益下降;日益增加的非婚姻性关系;妻子为薪水而工作的人数增高;家庭成员的个人主义和自由增强;政府日益替代了家庭的保护功能;家庭中宗教行为的减少。

七: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形式表现为( )①中等家庭;②大家庭,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的比例逐渐降低;③小家

B 试题分析:回顾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与传统,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经济主体,因此,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多子女的大家庭。但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不断认识到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严重阻碍,采取了“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国策。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家庭的结构类型也日益从联合家庭、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化。21世纪的前10年里,第二代独生子女将至少在城市家庭中普遍出现。中国家庭将出现人类历史上仅有的 “4-2-1”结构,即四个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加两个中年人(父母)和一个青年(独生子女)。故②③是正确的。点评:本题切入点比较细致,考查学生对教材细节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但本题难度较大,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也可做出准确选择。

八:有助于中国家庭变迁的力量是什么

城管

九:近代前期中国家庭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第一,近代家庭最显要的特征就是“变化”,而变化最明显、内容最丰富的就是各种家庭改革主张的涌现及其体现的家庭观念的变化,家庭实态的变革好像总是滞后于家庭观念的嬗变。

第二,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是家庭实态的外在表现之一,是各种家庭的区别特征之一,也是近代家庭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第三,不同时代的研究者都说家庭是小社会,或者说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这是因为家庭承担了很多社会的功能。近代家庭的很多变化表现为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替代,因此,研究家庭功能的变化,为我们观察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