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

一:什么是原型范畴理论? 20分

原型范畴具有以下特点:

(1)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而有所变化。

(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其边缘属性与临近范畴属性交叉。

(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形。

(4)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

------------------------------------------------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也称现代范畴理论.对比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和古典范畴理论的区别,可以归纳现代范畴理论的优点.通过语言中的原型范畴实例论证可知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表征

--------------------------------------------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从语用角度上来看,一些语用预设由于也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它们也能构成各种各样的语用预设范畴,并表现出原型结构,它们和概念、句法原型结构的不同是前者属于言语中的语用范畴,后者属于语言中的语义和语形范畴。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的各成员作为一种隐前提参与缺省推理和非缺省推理,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典型成员,非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非典型成员。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出发,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语用预设的不同选择以及一些语用预设的“看似不合理性”等问题。

-------------------------------------------

二:什么是亚里斯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

范畴化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反映,提供了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重要方法。认知语言学有两种范畴化途径:基于原型的范畴化和基于图式的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兼容了经典范畴理论和家族相似范畴观的优点。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原型范畴理论在范畴的划分及容忍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缺陷。

三:什么是范畴化?

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

(王寅)范畴化是一种基于体验,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并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活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 对比和概括是范畴化过程的两个主要手段(有一定先天成分)。

从家族相似性这个方面看,范畴化就是要使同一个范畴的诸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达到最大,不同范畴诸成员的相似性达到最小化程度。

王寅认为人类对事物进行范畴化,把事体分类,而依此认识世界万物,这可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疑问:老刘上课讲了一个例子:“即便是最低等的动物都知道区分出敌友,可食物品和不可食物品”那么这说明其他动物有范畴化的能力,还是说分类就是一种与身具来的能力?)

(Jackendoff,1985,86)范畴化具有体验性,规则性,无意识性,创造力,想象力等特征。

人类对于范畴和范畴化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分为 :经典范畴理论(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ategories)和原型范畴理论 (the theory of prototype/the prototype theory)

参考资料:wenku.baidu.com/...3.html

四:什么是准词缀?和词有什么区别

【词缀】汉语词缀在合成词的构词形式上表现为附加式。与词根对应。词缀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在词根后的叫后缀。 词缀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能独立成词,即使去掉,通常也不影响词义。比如”老虎“的”老“,它作为词中的前缀并不代表虎是老的。 词缀一定是词中的一部分。 【词素】词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法功能的最小单位。词素分为自由语素和附着语素,其中附着语素不能独立成词。 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它与意义是直接挂钩的。在“老虎”中,词素就是“老虎”,这也是它的意义。 词素可以是词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对应一个词,比如“人民”中“人”和“民”都有意义都是词素。

五:吴世雄的人物生涯

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  模糊语言学,比较词源学,符号语言学;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隐喻结构研究  学术和教育背景: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2005)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00)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1996)  香港岭南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 2007  福建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 1993  福建师范大学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大专学历 1986 科研项目  1. 模糊认知语义学,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2001-2004;(合作,排名第2)  2. 跨语系词源文化的比较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3-2005;(独立完成)  3. 英汉语词汇隐喻结构的比较研究,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2005-2006;(独立完成)  4. 多值逻辑及其在模糊语义研究上的运用,福建省社科重点项目,2005-2007;(合作,排名第2)  5. 语义模糊性的多维研究,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合作,排名第1),2002-2005.科研获奖情况  1. 合著《范畴与模糊语义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03年获得福建省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2. 研究成果“模糊认知语言学” 1998年9月获得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3.研究成果“比较文化词源学”2000年12月获得福建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独立完成)4. 合译《后现代转向》一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于2003年12月获得福建省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5. 论文《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于2004年获得福州市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6. 论文《比较词源学再探》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2007).荣誉称号  1. 2003年7月被评为福建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 2001年12月和2003年12月两次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提名奖)3. 2000年8月被福建省人事厅认定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4. 1997年3月被福建省人事厅授予“福建省自强模范”称号。发表的论文  1.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1)。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1(5)。收入《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2.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收入《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3.有关模糊语义逻辑的知识论观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合作完成,第2作者)。4.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外国语》, 2004年第4期。5.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外国语》,2003年第1期。(合作完成,第2作者)。6.比较词源学与比较文化词源学研究述略, 北京教育部:《中国外语》,2005年第3期。7.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8. 论范畴的习得,《现代外语》,2004年第1期。(合作完成,第2作者)。9.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评介,《现代外语》2002年第4期。10. 论比较方法在词源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11. 比较词源学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12. 从英、法、日、德、俄、汉诸语言对“婚姻”概念的表达看人类社会的观念文化,《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2002......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