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篡改了铜雀台赋

一:诸葛亮如何改动铜雀台赋二乔的原意

孔明巧改曹植《铜雀台赋》以激周瑜,是一篇绝妙激词。

从最痛切处着手

孔明激周瑜的特点,是从其最痛切之处着手。大乔是孙权之嫂,二乔是周瑜之妻,这是众所周知。而智如孔明,出使东吴哪能不了解其国情况,且其长期隐居的隆中与东吴相邻,哪有不知之理。他巧改赋意,将“二桥”改为”二乔”,显然是有意激之。这么一激,周瑜与曹操更势不两立,并说山了他决心抗操的真实意图,孔明微之的目的是达到了。至于曹操取二乔,虽说是孔明改”桥”为“乔”用以附会之辞,但说之假则假,说之真亦真。曹操是个好色之徒,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是不管其后果的,如他曾因取降将张绣叔父之妻淫乐,致有淯水之难;倘如他能平江东,二乔岂能幸免。故杜牧诗有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并非臆测之言,而是推其理必然如此。

二:铜雀台赋的原意是被诸葛亮改了吗?原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的的确真假混杂,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哗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古代‘乔’和‘桥’是一回事。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乔。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

三:诸葛亮激周瑜的《铜雀台赋》是曹植写的还是诸葛亮的?

是曹植写的。

《铜雀台赋》是东汉末年曹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当时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作品。

临漳古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城易名“临漳”,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创作背景: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然后曹植做出这部作品。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四:有关《铜雀台赋》的问题

两座桥.

按《铜雀台赋》原文: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这里的二桥,指的是连接铜雀台与玉龙台、金凤台的两座桥,而《三国演义》中作: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这就是作者的附会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铜雀台赋》中根本就没有“二桥”这两个字,也就是说就连“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这句话都有可能是假的。)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三国演义中巧改铜雀台赋:罗贯中这一改妙在哪

利用“桥”和“乔”的谐音,把铜雀台的两座桥说成是大乔(孙策的妻子)和小乔(小乔是周瑜的妻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成“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巧妙的改变了文中“二乔”的原意,以此将周瑜激怒,坚定他抗曹作战的决心。在原文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连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在古代,‘乔’和‘桥’是同义字。而恰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也姓乔。因此很容易混淆。另:《铜雀台赋》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可见罗贯中引用时忽略了成文时间,也可证明这是演义虚构情节。

六:诸葛亮曲解《铜雀台赋》是怎么回事

准确地说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杜撰了诸葛亮曲解《铜雀台赋》的桥段!

七:铜雀台赋里“二乔”的真正含义?诸葛亮激怒周瑜抗曹操所说的“二乔”又是如何改动的?

《铜雀台赋》,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作品。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收录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古代‘乔’和‘桥’是一回事。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桥。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但是,周瑜老早就下定决心一战了,岂是诸葛亮激出来的?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跟《三国志》中的《铜雀台赋》相比,《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有很多内容为后人自行添加,如“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八:《铜雀台赋》中“二乔”之意?

三国东吴二乔

将美人,用在三国东吴二乔两姐妹身上是十分恰当的。二乔的父亲是乔玄,因为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乔玄辞去朝中的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

有人以为二乔的父亲乔玄就是曾做过汉朝大尉的乔玄,这是错误,太尉乔玄死在汉灵帝光和六年,是睢阳人,与庐江乔玄毫不相干。

二乔的丈夫都是英雄,大乔的丈夫是孙策,小乔的丈夫是周瑜。

孙策在十八岁就继承父亲的遗志,三数年间使闯荡出一个辉煌的局面,曹操不得不表奏汉献帝封他为吴侯。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这就是大乔今后的生活。

小乔比大乔要好一些,她与周瑜过了八年的夫妻生活。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结婚那年他二十四岁,小乔十六岁。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孙策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给他和张昭。周瑜还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的结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以至于北宋的苏东坡还感慨地写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可惜“羽康纶巾”的周瑜敌不过也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为了荆州的借还问题,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不知诸葛亮后来到周瑜灵前吊孝的时候,小乔是何感慨。反正从此后,小乔应该是:“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

以上有关二乔的生活情况,一般来说,是大家熟知的,至于二乔与赤壁之战的关系则知道的人不多。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写赤壁之战的诗中已隐隐地透露出赤壁之战与二乔的关系。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万丈,经过周密的准备,向南进兵,目标首先就是荆州。当时刘备已死,刘备的儿子刘琼举众而降,刘备败走,江东的孙权也危在旦夕,如果孙、刘联合与曹军决战,胜败尚不可知,如果单独行动,就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是战是和,当时吴国境内却有两派,而决定关健就看周瑜。

《三国演义》里对诸葛亮舌战群儒写得十分精彩,而事实上最管用的一脚棋却是诸葛亮和鲁肃夜访周瑜。当时周瑜正在邵阳湖训练水师,鲁肃见到周瑜开门见山地说:“曹操驱兵南侵,传檄至此,欲与主公会猎于江夏,显有并吞之意,和战二策,主公不能决,将军之意若何?”

周瑜回答:“曹操挟天子之名,其师不可拒,其势力亦不可轻敌!”

鲁肃大不以为然地说:“伯符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正欲赖将军以保全国家啊!”

两人争执不休,诸葛亮一言不发,眼看双方就要翻脸,不觉哈哈大笑起来,引得周瑜问他:“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从容回答:“我笑鲁肃不识时务罢了!试想曹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来只有吕布,袁木,袁绍敢与对敌,今数人都被曹操所灭,天下无人了啊!只有刘备不识时务,强与争衡,如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

鲁肃傻乎乎地问:“你怎么一下子又转过来叫我去投降呢?”

诸葛亮仍然不急不慢地说:“我有一计,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用不着国家投降,只须派一个使者,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个人,百万之众就会卸甲卷旗退走!”

周瑜一听,十......余下全文>>

九:三国演义铜雀台诗是诸葛亮编造激周瑜的吗

铜雀台是真的。诗也是真的。只不过原诗中是“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古代‘乔’和‘桥’是一回事。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乔。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