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是指描述人类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模型。如:模式识别、注意的过滤器模型、注意选择模型、语义网络模型等。 建构认知模型主要依据类比原则。 有些模型描述了从信息输入——内部加工——信息输出的全部过程;有些模型只是针对个别认知活动的局部过程建构的。 一个好的认知模型的标准: 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和过程; 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 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 5、能够吸收邻近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什么是概念模型和分布式认知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概念的描述包括:记号、内涵、外延,其中记号和内涵(视图)是其最具实际意义的。
分布式认知是一个考虑到参与认知活动全部因素的分析单元,包括参与者全体、人工制品和他们在其所处特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提出了一种考虑认知活动全貌的新观点,注重环境、个体、表征媒体以及人工制品间的交互,认为分布式的要素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完成任务。
三: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如何推进开展用户体验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体验是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如何推进开展用户体验工作 呢,下面我将介绍下用户体验需要做的几个方面,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将能提升我 们设计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调研 设计用户体验调研问卷,包括用户基本网络行为、产品使用情况、用户态度、可 用性评估、用户群背景等信息。 可以通过在线问卷等多种方式大范围开展调研 用户调研报告包括分析整理后的问卷调查数据,形成单项评估结论,包括用户群 分析(用户行为、态度、背景资料、使用情况)、用户需求、用户满意度等。 用户调研的目的是帮助 交互设计师调查了解用户及其相关使用的场景,以便对 其有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用户使用时候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从而为后继 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用户访谈 1,通过小范围访谈,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实际状况或问 题,最后将分析结论汇总为用户访谈报告。 2,好的设计人员一定是要是一个好的用户测试和访谈人员, 做访谈时要以设计 的思路去考虑用户所说的,用设计的发现眼光去发现用户所说的背后隐含的意 义, 并且要有强的逻辑思维去整理,并做出迅速的反应,即稳,准,狠。 3,用户访谈的目的主要是辅助设计人员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背景。 运营分析 1,针对收集到的网站运营和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网 站整体运营情况、用户群和行为模型,以及相应的用户体验指标,形成运营数据 单项评估结论。 2,分析对象以产品研发和维护、内容管理、公司客户销售和服务、用户管理服 务为主, 发现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运营问题, 比如组织、 流程和工具、 员工和能力、 KPI、IT 工具维度分析运营中的问题等,并分析原因和给出改进建议 用户测试 1,用户测试是观察典型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最后在提交的用户测试报告中总 结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其过程包括: 2,制定用户测试的范围、评估标准、实施流程、人员安排和时间计划等 实施用户测试,收集相关数据 3,分析整理用户测试结果,形成评估结论,主要包括现有网站的可用性问题及 用户反馈。 用户测试的目的是测试产品而不是用户本身, 以预测真实真实环境下用户可能会 遇到的严重的产品问题。 用户体验工作还有许多可以做,在这里只介绍这么几个方法。所有这些最终还是 需要认真切实的执行。 在工作中不断的实践提升水平, 以用户来驱动产品的设计。
四:用户研究的用户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方法:访谈法(用户访谈、深度访谈)背景资料问卷目标:目标用户定义;用户特征设计客体特征的背景知识积累; 方法:验前问卷/访谈、观察法(典型任务操作)有声思维、现场研究、验后回顾目标:用户细分;用户特征描述;定性研究;问卷设计基础; 方法:单层问卷、多层问卷;纸质问卷、网页问卷;验前问卷、验后问卷;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目标:获得量化数据,支持定性和定量分析 方法:常见分析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另:主观经验测量(常见于可用性测试的分析);Noldus操作任务分析仪、眼动绩效分析仪;目标:用户模型建立依据;提出设计简易和解决方法的依据 方法:任务模型;思维模型(知觉、认知特性)目标:分析结果整合,指导可用性测试和界面方案设计
五:请问下各位前辈,想在网络信息用户行为(如用户偏好、用户搜索行为、用户认知)深入学习,应该看哪些书籍 10分
(1)例外原则的提出者是泰罗
(2)欧洲文明的摇篮是古希腊
(3)科学管理的基本假定为人是:“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
(4)科学行为的前身是:人际关系学说
(5)分工理论的提出者:亚当·斯密
(6)人类行为学派:这一学派是以下述中心论点为依据的,由于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并同别人一起把工作做成,所以对管理的研究必须以人际关系为中心。这个学派把“各门有关社会科学的已有的和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际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一个极端的个人品性动态,到另一个极端的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这个学派的学者有着强烈的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倾向,他们注意的焦点是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个人及激励个人的事物。在这个学派中,有的人强调人际关系是管理人员应该有力地予以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技能。有的人把注意力集中于作为领导者的管理者,有时把管理等同于领导。这样,事实上把所有的团体活动都作为“受控”情景来处理。有的人把团体动力学和人际关系的研究看成是一种社会心理关系的研究,从而似乎把管理这个词只同社会心理学相联系。
没有人能够否认,管理必须处理人的行为问题,对人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在受到管理的或未受到管理的环境中)的研究是重要而有益的,这一点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是,人们行为的领域是否就等同于管理的领域,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也许类似于把对人体的研究看成是心脏学的范围一样。
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是与人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并常常与之混淆或交错在一起的一个学派。它包括那些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社会系统即文化的相互关系系统的研究人员。
该学派带有浓厚的社会学色彩,基本上做着社会学所做的一切研究。它查明各种社会团体的文化关系的性质,并试图把这些关系作为一种互相联系的,而且通常是一种整体的系统表示出来。
这个学派的精神前辈也许是切斯特·巴纳德。这位富有思想的企业管理人员为探求管理过程的根本提出了一种协作理论。这种理论的依据是:个人必须通过协作来解决他自己和他的环境的生物、物理和社会的局限性。然后,巴纳德从由此而形成的协作系统的整体中创造出了他称之为“正式组织”的一套相互关系。他的正式组织的概念同实际管理人员通常所持有的概念很不一样,指的是包含着能互相进行信息联系并愿意为了明确的共同目的而贡献力量的人们的任何一种协作系统。
这个学派对管理学做出过许多值得注意的贡献,认识到有组织的企业是一个受文化环境的所有压力和冲突支配的有机体。这对管理理论家和实际管理人员都是有帮助的。其他一些方面的帮助则更大,其中包括:对组织权力在制度方面的基础的认识;非正式组织影响的认识;以及对“组织纽带”等一些社会因素的认识。同样地,巴纳德的许多见解把社会学认识与影响带入管理实践的领域之中。
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理论的另一个学派可以称之为决策理论学派,其成员人数正在增加,而且都是些学者。这个集团的注意中心是合理决策的方法—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路线或一种思想。这个学派所探讨的可以是决策本身,或者是做决策的人们或组织集团,或者是决策过程的分析。其中有些人把自己严格限制在决策的经济合理性方面,另一些认为企业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属于他们分析的范围,还有一些人则把决策理论扩展到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以及决策环境和决策者。
决策理论学派显然是从消费者选择理论派生出来的,后者则是从19世纪初期的边沁以来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心的。消费者选择理论是由效益最大化、不相关曲线、边际效应、风险和不确定情况下的经济行为等经济问题及其分析所引起的。因此,当人们发现决策理论学派的绝大多数成员......余下全文>>
六:传统电商平台中用户购买决策模型的研究探讨.采用什么理论,什么模型
1购买决策
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 总结特点的需要 许多学者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不同的描述过程,为了指导读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有一个较好的认识,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些特点,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的分析与构建提供评价参照系和理论依据。 (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目的性。消费者进行决策,就是要促进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目标的实现,这本身就带有目的性。在决策过程中,要围绕目标进行筹划、选择、安排,就是实现活动的目的性。 (2)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性。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刺激,产生需求,形成购买动机,抉择和实施购买方案,购后经验又会反馈回去影响下一次的消费者购买决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3)消费者购买决策主体的需求个性。由于购买商品行为是消费者主观需求、意愿的外在体现,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除集体消费之外,个体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一般都是由消费者个人单独进行的。随着消费者支付水平的提高,购买行为中独立决策特点将越来越明显。 (4)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复杂性。心理活动和购买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决策是人大脑复杂思维活动的产物。消费者在做决策时不仅要开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还必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且要计算费用支出与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因此,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是比较复杂的。 决策内容的复杂性。消费者通过分析,确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种价格购买何种品牌商品等一系列复杂的购买决策内容。 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生活习惯与收入水平等主体相关因素;消费者所处的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各种刺激因素,如产品本身的属性、价格、企业的信誉和服务水平,以及各种促销形式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它们会对消费者的决策内容、方式及结果有不确定的影响。 (5)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情景性。由于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同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其具体决策方式因所处情景不同而不同。由于不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种商品的购买决策也可能存在着差异。 2购买类型不同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究其原因,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大小。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越大,产品价格越昂贵,消费者越是缺乏产品知识和购买经验,感受到的风险越大,购买过程就越复杂。比如,牙膏、火柴与计算机、轿车之间的购买复杂程度显然是不同的。阿萨尔(Assael)根据购买者的参与程度和产品品牌差异程度区分出四种购买类型。复杂的购买行为如果消费者属于高度参与,并且了解现有各品牌、品种和规格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复杂的购买行为。复杂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需要经历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产品评估、慎重的购买决策和认真的购后评价等各个阶段。比如,家用计算机价格昂贵,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大,某人想购买家用计算机,但又不知硬盘、内存、主板、中央处理器、......余下全文>>
七:数据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数据模型
PEST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主要针对宏观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维度对产品或服务是否适合进入市场进行数据化的分析,最终得到结论,辅助判断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大环境。
H模型- 分析法主要针对5个W以及2个H提出的7个关键词进行数据指标的选取,根据选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树分析模型- 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销理论模型- 能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产品、服务、人员、组织、观念和它们的组合。
行为模型- 用户行为指用户为获取、使用产品或服务才去的各种行动,首先要认知熟悉,然后试用,再决定是否继续消费使用,最后成为产品或服务的忠实用户。
八:用户系统分析 啥意思
首先我们要建立这个产品的用户模型。什么是用户模型?也就是我们必须了解该产品用户群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征(他们喜欢什么、年龄、身份地位等等);他们的经验和认知程度(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程度)。当然你的用户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用户,还应该包括间接用户、我们的客户以及购买的决定者(后面两者往往决定了你的利益)。了解了用户以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产品。
接下来该设计用户的工作流程,我们先要对用户的任务进行分析:想想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目的,然后进行要完成任务的结构设计和要实施行动的交互设计。例如:用户使用word的目的是写篇文章并打印出来,完成这个任务的结构应该是:新建文件 -> 书写 -> 保存 -> 打印。当然这只是最理想化的任务结构,在实际运用中,用户完成整个任务结构还应该有其他操作,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实施行动的交互设计就是:建立一个空白的文档界面,用户可所见即所得的在上面撰写文档,写完后,按“保存”按钮。界面提示“保存完毕”,用户按“打印”,界面即显示打印预览的状况,待用户确定后直接打印,ok。完成了整个任务。目标>任务>行动。
在用户需求分析中,用户的工作环境往往会被忽略,其实在UCD中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工作环境分“物理环境”:与人机交互发生直接关系的环境因素,最常见的就是用户的输出和输入设备(显示器和键盘);“社会环境”:由产品而导致的人际关系,这点做得成功的就是那些聊天工具MSN,QQ等;“文化环境”:对用户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习俗、传统,这些也或多或少的关系到用户的满意度。
最后才进行概念设计,方法有:问卷、焦点小组、原型制作、卡片法、场景观察,然后进行设计评估,使用性测试。
结构设计是整个UI设计的基础:可以先建立一个简单使用的信息架构;结构设计元素是(内容分类、语词定义、逻辑、内涵和外延、结构分类)
交互设计是整个UI设计的展现:建立一个愉悦使用的设计流程;交互设计的基础:是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
九:什么是认知 20分
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
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 教育心理学 * 学习心理 ** 学习理论:联想反射理论,联结理论,认知理论,联结-认知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等。 **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 学习模型 ** 学习分类学说 ** 学习准备 ** 学习动机 ** 学习定势 ** 学习的强化 ** 学习测量与评定 ** 学习迁移:经验泛化说,分析概括说,相同要素说等。 ** 学习的方式方法: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导学习,掌握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学习竞赛,潜伏学习,过度学习等。 ** 学习差异 ** 罗森塔尔效应 ** 皮格马利翁效应 ** 学习的心理卫生 * 学科教学心理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自然学科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科教学心理学等。 * 教育工艺学: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机器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学辅导等。 * 智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智力技能,操作技能,能力差异等。 * 德育心理学:品德,品德结构,品德形成,品德发展理论,品德差异等。 * 体育心理学 * 美育心理学 * 教师心理
十:顾客价值理论的理论模型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其研究的前提是: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认知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了购买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一系列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动态性特征是顾客价值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许多文献中都提到顾客价值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Slater 和Narver 提出,为了持续为买方创造好的价值,卖者需要了解买方的整个价值链,不仅要了解现在是什么样子,同样也要了解它随着时间变化的演变情况。顾客从产品中所期望得到的价值不仅仅在顾客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对于同一顾客在不同的时间也存在着差异,“每个顾客只反映了他的一个瞬间”。Day 和Crask(2000) 发现顾客价值可以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分别进行评估,认为各个时间段的顾客价值会有所不同,暗示着CDVC 可能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一点。Woodruff 、Flint 等人(1997) 研究了顾客价值的动态特征以及顾客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Parasuraman(1997) 则认为顾客价值是一个动态概念,强调了随着时间变化评价标准本身以及所占权重发生的变化。他建立了一个顾客价值变化监控模型,把顾客分为初次购买、短期、长期和流失四种类型,并提出随着关系的加深,顾客价值的评价标准会逐步全面化和抽象化,并侧重于结果和目标层。在顾客价值动态性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对顾客期望价值变化的研究。Day 和Crask 认为,价值是随着购买周期而变化的,而Gassemheimer 等人认为,顾客价值变化是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恶化和衰退所引起的。Flint 等人的研究比较全面。他们提出,顾客价值变化包括顾客期望价值的形式和强度的变化,可以将顾客价值变化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层次水平(属性、结果和目标) 、创新性(变化的程度) 、barraising(对行业标准的改变) 以及优先权的改变(在现有价值维度上优先权的转变)。顾客期望价值变化的强度涉及到变化的速度(渐进性/ 创新性) 、数量(前后需求变化的差异程度) 以及volatility(变化的范围)。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是内部企业条件的转变,都促使顾客期望价值的变化,而公司对于这种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基于压力管理的战略,目的在于控制CDVC 的形式和强度。这些战略包括寻找新的供应商、与现有供应商之间建立更深的关系以及激励供应商积极地去适应变化。但是,该研究的最大缺陷在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基于面谈所得到的结论,难免会因参与者个人因素的作用而使最终结果受到影响;同时,研究对象也局限于具体的汽车行业,样本量比较少,这使得人们对其结论的普适性产生了一定的怀疑。Michael 和Larry 则在Flint 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西兰的葡萄酒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总而言之,虽然众多学者都认同顾客价值动态性这一观点,也有很多相关的理论阐述,但很少对顾客价值怎样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相关研究,实证研究也比较少。现有的研究缺陷在于:样本量较少,研究背景窄,多局限于某个具体的行业,缺少普遍性。 既然顾客价值具有动态性的特征,那么顾客价值动态性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学者进行......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