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披露: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一项表现为: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城市的孩子拥有电子设备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孩子,加之农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孩子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这意味着农村的孩子在选择学习资料时受到了限制,更需要外界资源的补给,加上农村孩子信息较闭塞,见识不广,知识面较窄,给包括数学在内的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事关农村工作的全局。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因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有限的信息技术资源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画面,一开始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因农村孩子的居住地一般多为副食店,很少有机会逛超市,我便利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了超市中物品整齐摆放的情形,与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副食店形成鲜明对比,学生看后无须多讲,很自然就明白分类的作用与好处,从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结时,我拿出在网上下载的中山公园垃圾箱的图片,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垃圾箱分为三个?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分类的应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当然这段视频资料没有仅用于本节课。在教学《小小商店》时,我把它放了进去,设计了另一个教学情境:小明到超市买了一个汽车模型需要44元,他带了2张20元、4张10元、8张5元、10张2元、20张1元、8张5角、20张2角、20张1角。谁能帮助小明找出正好付钱的方法,而且要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通过多媒体声形并茂的展示,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之时。只有学生形成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情境中的问题也才容易顺利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培养。
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吸引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是相当抽象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魔法师带领大家参观生态园,整个生态园的环境是由学生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组成的,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然后问大家:“这个生态园漂亮不漂亮,你能发现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有的孩子很不合群,农村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来说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不善言谈,......余下全文>>
二: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校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改革现状——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三: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做好哪些工作
义务教育施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就决定了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站在教学改革的一线,切实履行“牵头人”的职责,把这项工作当做整体工作的中心,制定出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动策略,构建起区域内实施教学改革的工作格局,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全力而为。
“在更广的范围内普及教改以及在更深的程度上挖掘教改”,已经成为目前翁旗教育事业发展必然的政策选择,教学改革推进力度的大小,成为地区教育发展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为此,我们必须要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教改工作格局。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新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其中,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重大。教育行政部门在新格局构建思路的设计上、在政策保障、实践指导以及考核评价上、在教师,学校等主体性要素的统筹协调上等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参与,仅仅依靠教师、学校的力量,那么教学改革就无法取得大面积的成功,教学改革区域联动、整体推进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可以说,教育行政部门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教育行政部门的全面参与和强力整合是翁旗教学改革的不二选择。
实际上,由于受当前干部人事制度的影响,许多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不是来自教育领域,在教育的行政管理上游刃有余,在专业研究和业务引领方面却相对不足,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也亟待加强。当前旗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教改的工作上所发挥的职能相对单一,往往注重管理、评价、监督等行政手段,对教学改革实践,缺乏有效的、深入地指导,还没有很好地进入到“服务员”的角色当中。应该说,旗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入参与和强力推动教学改革上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必须要进一步参与到教学改革当中,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改理念,构建科学的教改运行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方略,营造良好的教改氛围,为教改的全面普及和深度发展设计出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完整的工作格局。
那么在教学改革中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扮演好“牵头人” 这一角色呢?首先要做到宏观统筹、微观放手。在宏观统筹上,要强化对地区教改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制定和设计出全旗教改的统一行动规划,在思想和理论的高度引领教改,并制定和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各校创设良好的教改环境氛围和舆论氛围,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满足各校的教改所需,切实保障教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微观放手上,要下放权利,给予各校教改工作以更多的自主性,允许各校结合本校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改操作策略。让各校能放手去做,有想法能表达,有意见能诉述,有创新能实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改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确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对我们今后推进教育教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质量观以分数为核心标准,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方面花费了全部的气力,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打破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的束缚,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必须要以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为先导,辅之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以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根本方针,通过教学改革,实现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在评价上,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把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真正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其三要进一步构建推......余下全文>>
四:请结合课程讲解和实践,有什么启发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除课程设置外,其他均非短期内所能解决。所以就条件比较而言,当前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该是课程改革。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内容有九个方面。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一、关于改革课程结构。“纲要”出台后,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学习者完成建构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影响,所以应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即强调在真实的社会和劳动技术环境中去加深体验。同时,建构主义还主张学习应在合作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进行综合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特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认为应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握以下原则:1.突出研究性学习,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学得更好。研究性学习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所以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但是如果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便很难达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产生真实而深刻的体验的效果。所以应当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2.教学内容以任务型为主。应在社会和生活、生产实践中寻找适合的课题作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观察、调查或亲自操作,获得必须的素材。然后师生共同对素材通过理论的逻辑的分析处理从而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必然引导学生主动去手脑并用地学习探究,从而加深知识理解和拓展知识面,掌握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3.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现师生、学生之间的充分合作。从资料的搜集、资源利用到探究步骤和方法都必须由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教师不仅起组织引导作用,而且是参与者。4.为活动课提供课时保证。
关于选修课。目前少数重点学校在数理学科、艺术体育方面为少数学生提供了特长培训的机会,而多数学校包括重点校的多数学生却是千人一面地接受统一的课程。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类型的智能组合和特长。而开设选修课,正是用不同的课程结构去适应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1.对不同年龄段的所有学生都应分类开设选修课,而不只是针对少数学生。2.学校应提供丰富的选修课菜单。3.进一步精简国家统一规定的学科课程内容并降低难度,以腾出课时开设选修课。
二、关于改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按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交流不畅,缺乏合作,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等问题;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参与的体验以及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综合体验严重不足。按多元智能理论,现在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缺乏个性发展的空间。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以下原则:1.情境性。应利用图表、资料、卡片、实验设备、实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或师生的人物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必要时让学生深入现场,直接操作,加深体验,以激发学生的......余下全文>>
五:为什么说教育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杨大侠: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儒雅教师”的想法,就像是一缕阳光,照亮了学校管理的天空,引领着刘正芬们进入管理的新空间。
学校积极发挥市校本研修示范校优势,以“大校本研修思维”,构建了基于“三雅”校园文化背景下的“143”儒雅教师修炼体系。“1”是指一个目标,打造“正气、睿智、和谐、阳光”的教师团队;“4” 是指从“ 君子修炼、读书修炼、专业修炼、身心修炼”四个层面打造教师;“3”是指“活动引领、评价导向、组织保障”三条路径。
在教师修炼过程中,还特别注重:一是注重将教师的专业修炼与当前的重点难点工作结合,着力提升教师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专业核心素养和能力,比如,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法与策略,综合评价改革的推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等;二是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系统性,比如读书修炼这个层面,学校推出了“好书推荐”“读书论坛”“书途同归”“阅读之星”“读写同步”系列活动;三是注重教师作为完整生命个体的全面提升,学校不仅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更注重教师师德规范、人文精神培养,我们强化了修身立德、涵养气质、身心健康的课程修炼,不仅让每一位教师拥有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更要让他们拥有饱满的幸福的生命状态。
“143”儒雅教师修炼体系的实施,就像一支动力棒,点燃了全校教师的发展动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全校教师愉快地接受,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上进热情,营造了富含正能量的团队氛围,助推了“正气、睿智、和谐、阳光”的儒雅教师团队的形成。现在走进广营路学校,你会感受到每位教师都不一样,都阳光儒雅,个性张扬。学校的社会声誉大大提高,由原来的薄弱学校正逐步变成优质校。
演员杨大侠(HeroYang),杨家将之后,企业家,创作家,时尚古风先生。
六: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怎样向课堂要质量
洪梅中学 罗斯卫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义务教育中重要的基础教育科目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原因,致使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中学学生的基础素质、学习志向和远大目标;信息闭塞又局限了农村学生的眼界。另外,由于农村教育的条件较落后,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一定的局限。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巨大的动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巨大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农村教育学习兴趣情景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读书,读死书,正在被世人所唾弃。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中的教学质量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首先,近年来,考试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试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源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说无疑感到陌生,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对初三阶段的学习内容,与国家建设的政策、方针联系密切,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落后的人文的环境及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使学生不能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造成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一到中考试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抄得到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 其次,农村学校中大量优秀学生自小学始就流向大城镇学校,是造成城乡学校间知识质量悬殊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城镇化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逐渐重视,许多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入大城镇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这样,在农村初中各年级班级中就失去了一批学生学习的领头羊,而转入学校却又充实和扩大了优秀生队伍,城乡间学生成绩的差距就不断扩大。 另外,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的教法却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也知道课堂倡导应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但一到教室,教师依然以权威自居,仍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角,把学生当配角,有意无意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范畴;无视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只管按照预设教案,落实自己的课堂计划,不管课程的灵活性、生成性,把教材当唯一的课程,抱着死教苦练。这样教师就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一堂课设计诸多问题,让学生就问题读读念念、讲讲说说,自己仅仅只充当一个机械的提问者、点名者、旁听者,面带微笑不断地说着“好”、“很棒” ,而不是适当引导、点拨、纠正、收放、总结和拓展,这其实是错误地理解了“自主学习”的含义。 再来,部分教师即使教学行为形式变了,但有效性却没得到提高。当前,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和交流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注重的是表面形式的变化,至于效果如何,则思考很少。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若教者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和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在小组中讨论;设计的问题缺少铺垫和阶梯,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草草收兵。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教者的检查设计又不针对差......余下全文>>
七:裴娣娜的科研
⒈“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经费2万元,项目主持人。⒉“1979──1993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发展状况的系统调查与评价、推广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教委“八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负责人。⒊“日中两国家庭、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1992—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日本福岛大学合作研究项目,课题组副组长。⒋“日、中、美三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日本福岛大学、美国成斯康辛大学与北京师大合作研究项目(1995─1996年),课题组负责人之一。⒌“韩、中、日三国教育意识结构的比较研究”,韩国汉城大学、日本巩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研究。本人为中方负责人,4000美元, 6000元人民币。1997—1999年。三方共同发表论文1篇。⒍“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研究”,国家教育部督导办研究项目。4.2万字,1999年9月完成。7.“日、中女童教育比较研究”,日本广岛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1998——2000年。8.“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3.5万元,项目负责人。教科规办(1997)01号,1997年元月2日—2001年12月。9.“21世纪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发展与师范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研究“,国家教委师范司师范教育科学“九五”重点研究项目。0.5万元,项目负责人。师司(1997)40号,1997年8月27日—1999年12月。10.“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研究”,国家教委科技司国家科技“九五”重点项目。10万元,项目负责人。1997—2000年。11.“我国中小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教委重点项目。由国家教委督导办牵头,本人具体承办,6千元。12.“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发展水平监测系统”,国家教委督导办牵头,本人承担少年儿童文化素质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4万元。13.“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及其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启示”, 北京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项目。2万元,项目负责人。1996年12月3日。14.《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教育部社政司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第二批研究项目,项目批号:98JBY88003,课题负责人,3万元。1998.10--2001.10。15.“中国学校教育的科学素质研究”,由香港大学牵头,上海教科院、广东教科所及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参加,本人为北京师大课题组负责人。2万元。16.《中学继续教育“基础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计划项目(2009.9~2002.12)。17.《澳门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试验研究》,与澳门教青局合作,在澳门地区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进行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2000——2004年),每年14万。18.《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2002年2月28日。课题批准号:AHA050006。(经费8万元)。 1.《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6.2 ,(经费50万元)。2.《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2005年12月28日。课题批准号:AHA010020。(经费9.5万元)。3.《交......余下全文>>
八: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情境化……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教学中存在普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课常教学结构落后僵化。课堂结构设计不清晰,课堂教学缺乏让学生有效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表面化,多数教师基本上还是采用了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结构,即: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为传统教学方法设计的固定的课堂活动结构,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解,轻探讨;重训练(熟能生巧—熟能生厌---熟能生笨),轻思维;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效率低下。鉴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的研究与探讨”课题研究,努力构建清晰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回顾我们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组教师的一节节充满智慧神采飞扬的研究课,一次次问题讨论时面红耳赤的交锋,一本本字迹清晰倾注心血的实验记录簿,历历在目如同眼前。课题组的成员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彷徨,但更多的是难以舍弃的对课题研究的挚爱和追求。
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探究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模式;同时,课题的实施也让我们欣喜的发现:课堂变了,老师变了,学生也变了。
一、构建了多元的课堂活动结构一般模式,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结构把人看作是机器。当我们的“学生观”从“机器”转为“变化发展的人”时,这种课堂自然就要突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以人的能力因素构建现代课堂结构的出发点应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能力与知识相互促进,并在能力培养中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
1、“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模式:“课前准备→复习引入→学生操作探究、验证→教师演示总结→巩固与应用”。这种活动结构模式是以学生对材料的实验性操作为起点,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分析比较,以获得新的结论为特征的。这时,尝试实验的方式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探索体验和发现则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结构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将教学过程彻底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例如,在“统计”教学中,教师有意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的摆在各组桌面上,问:“你们能将他们进行统计吗?”学生经过小组分工,都饶有兴趣的参与了动手操作。他们把水果图片先进行分类,然后每人统计一种或两种水果,并摆放整齐,形象的制成了统计图。所要学习的内容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活动做中通过体验得出的,可以是在“活动中体验”,也可以是在“体验中活动”。但“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决不仅仅是学生的表演,也包括学生的“说”、“讲”等。该课堂活动结构的设计,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引领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在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在2010年4月7日课题汇报会上,六年级的陶慧静老师执教的《比例尺》,就成功地应用此模式,课堂上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活动中体验,体验中活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高涨,使教学高效,获得课题......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