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一: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二、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范围是哪些?(一)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三)公益一、二类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确定参保人员范围。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要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理规范,待确定工作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四)编制外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五)对于目前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的事业单位,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具体法按国家和我省的相关规定执行。三、已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否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不建立。可依据企业年金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详情公告

二:2017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新消息 目前养老保险如何实现全国统筹

【2017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5年个人账户的累计记账额已经高达4.7万亿元,其中,实实在在积累的资金还不到3300亿元,空账高达4.4万亿元。]

作为这一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重头戏”——养老保险综合改革方案正在渐行渐近,预计会在今年内正式公布并实施。这份酝酿了四年多的方案,将对关系到每位参保人切身利益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完善个人账户以及延迟退休等重要改革作出制度安排。

三: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城镇各类企业的职工;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义务。目前,企业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月基础养老金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20%,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120。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继承。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还要加发过渡性养老金。

四:养老制度改革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3日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报告称,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要点1 养老金并轨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

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要点2 全民参保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参加养老保险

报告称,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

报告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要点3 延迟退休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社会保险激励机制,建立兼顾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要点4 社保基金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

代表国务院向会议作报告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说,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仍偏窄。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面对老龄化高峰的迫近,养老抚养比持续增高,医疗费用上涨,给社保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压力,亟须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他说,目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尚不健全。结余基金绝大多数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比较低。补充性社会保障推进缓慢。

报告指出,将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增强基金支付能力。

数据:3700多万人不用自己支付养老金

据统计,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这导致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公平性质疑。

49%被调查者不满养老金双轨制

从2014年5月起,全国人大财经委调查组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的问卷调查,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甘肃两类职工退休收入相差近1200元

调研组发现,上世纪90年代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余下全文>>

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读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传统制度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统筹试点及实施阶段;1995年3月以后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阶段。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中,真正具有改革意义的是1995年3月《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布后付诸实施的三项原则规定,其中心内容是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转变。从1997年开始,我国加快了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这一阶段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各地认真组织落实,基本上实现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统一和规范,实现了新老制度的衔接和平衡过渡。1998年,国务院决定将铁路、电力、邮电、石油等11个行业养老保险统筹移交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理顺了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增强了省级统筹功能,对确保养老金发放起到积极作用。(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0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55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4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86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518万人和252万人。全国企业参保人数为13882万人,比上年增加60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32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5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95万人和208万人。基本上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始终把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中心工作,狠抓落实。通过各渠道筹措落实资金、夯实工作基础、建立月报和重点督查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失时机地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确定了100个城市进行试点,分片召开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座谈会,并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经过努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全国有143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到2003年末,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29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9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84.5%。(5)建立了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已从1997年的415元提高到2002年的625元,增长了50%。在历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时,都注意了向退休早、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部分人员倾斜,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6)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顺利。2000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并于2001年7月在辽宁省进行试点。试点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在职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应对老龄化积累部分基金。2001年7月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7)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征缴收入30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3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74.3亿元。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22......余下全文>>

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改革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具备解决国民养老问题的整体方案。首先,现行政府养老金加企业年金制度方案尚处于制度建设期,配套制度尚不完备,甚至在试点地区也仅取得初步性进展;其次,现行方案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势必受到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的考验;第三,现行方案的覆盖面还不够宽,面向农村人口(特别是非农业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尚未启动。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正在处于“为国有企业改制服务”转向“为全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初期,但类似于美国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 (ERISA)》的制度安排在中国尚未出现,表现在国家相关政府机构的行动缺乏统一法规协调,全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还未得到全面统筹考虑,养老保障的各个部分还需要进一步整合。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1984—1993),暂时解决了国有企业养老金支付危机问题;

第二阶段: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构建(1993—2000),试图解决代际间的公平问题;

第三阶段: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2000年以后),初步确立了多支柱养老体系。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被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根据上述原则制定的一系列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的共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在进行试点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执行的,适用于所有企业和劳动者,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中社会统筹基金由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职工个人账户基金由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

第二支柱是近年来逐步明确的企业年金基金。早在199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件和《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劳部发[1995]464号)文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补充养老保险是其中的一个层次。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自愿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企业为每个参保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实账运行。

我国城镇养老的第三支柱主要包括自愿的个人储蓄和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一般属于个人行为,通常不列在社会养老保险计算范围内。

以上三个支柱在理论上将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应有的再分配功能、储蓄功能与保险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共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之中。

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要研究和解决中国当前养老保险体制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从中国和世界养老制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时代特点和重要历史使命:

首先,现行制度应尽快调整代际公平性问题。目前基本养老金由于存在“虚账”、非公企业抵制、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还不能完全发挥其基本养老保障的作用,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堪忧。

现行政府养老金加企业年金制度方案尚处于制度建设期,配套制度尚不完备,甚至在试点地区也仅取得初步性进展。根据2......余下全文>>

七:如何有效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要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到位,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支付到位;

3、大力开展业务培训,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解疑释惑,正确引导舆论,确保各项政策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八:2015最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怎么样的呢?五个同步指的是什么呢?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报告称,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起步晚,待遇水平仍不高; 由于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且统筹层次仍偏低,社会保障互济功能发挥不够,导致地区之间待遇差别较大;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设采取先城镇后农村、分人群渐次推进的方式,再加上农村社保制度实施时间不长,而且实行自愿参保政策,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

taizhou.offcn.com/html/2014/12/17920.html

更多备考详情: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隐形能力决定胜负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把握重要几点赢面试高分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克服公务员面试怯场十项注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答题闪光点6步归纳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面试常见四大“症结”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慎用网络词 敏感词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内涵”让你答题更出彩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详情:台州中公教育网站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九: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什么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行的是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和企业并轨实施。实现和企业统一政策,统一计算养老金的办法。

十:中国式养老改革的难点在于什么地方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海外观察人士认为,这只是中国式养老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式养老要真正实现公平和可持续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直以来,城乡二元藩篱阻断了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海外媒体和专家普遍认为,在全国层面启动公共服务体制并轨,其意义不容低估。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一决定是朝着惠及广大农村人口迈出的一步。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亚洲部项目经理容恺桦说,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长期难题之一,“此次改革是突破性的,具有成为打破二元结构第一步的潜力。”

当然,实现城乡养老“并轨”,只是中国建立公平、多维度养老保障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实际上,在中国多轨养老制度中,公平问题并非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间,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等不同身份的群体养老待遇差异悬殊。

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研究所去年发布的《应对中国养老金体系》报告认为,在中国至少并存4种不同的养老金体系。从更长远角度看,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并不仅仅是城乡居民并轨,最终目标应该是为全体国民统一设计的不分户籍、职业身份,既平等又保障有力的养老保险制度。

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是养老制度改革另一块难啃的骨头,这包括人口老龄化、如何设置合理福利水平、资金来源、运营等方方面面的挑战。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著名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说,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加快,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对中国养老提出严峻挑战。统计显示,2012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口老龄化先于工业化、城镇化来临,中国将面临“银发浪潮”挑战。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王秦伟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建立统一养老保险制度,中国政府任务艰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区域间社保水平差别较大,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差异也较明显,而实现城乡养老制度的统一需要部分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此外,城市移民或农民工在实现跨区域社保账户转移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

其实,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压力并非中国独有。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各国政府和社保机构的养老支出压力日渐增大,公共养老金大多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并被迫寻求其他对策以帮助恢复系统的财务偿付能力。如德国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的法规。又如日本政府制定了延期支付养老金的法案,到2025年时,满65岁才能领取养老金。这些对于中国进一步改革养老制度都具有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最终形成更加公平的全体国民基本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石。而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建立起公平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仍需谋求更大突破。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