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规模小型化

一:为什么家庭小型化是中国家庭发展的趋势

和计划生育有关

二:面对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的趋势,个人和社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个人没什么需要承担的责任,因为家庭小型化的原因是我国的国策,作为个人,是受害者。作为社会,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浮府包办了几乎所有的社会职能,所以我们探讨的实际上是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我认为,作为家庭小型化的始作俑者,政府应该正确的面对现实,目前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当他们到了退休的年龄时,中国的工作人口与退休人口之比已经达到2:1 ,那么当前独一代所缴纳的社保,到了他们退休的时候,是否还能达到目前退休人员的收益?由于都是家中的独苗,在成长环境中,家长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尽可能的教孩子如何照顾自己的利益 ,那么当这样的人成为社会的主流,政府所提倡的很多主流观点还能否得到贯彻?一方面将衣食住行全部垄断,一方面又始终不加以改善,使百姓不得不大量的储蓄以被不时之需,同时又大力提倡拉动内需,这样矛盾的政策还要持续多久?

三:面对家庭规模小型化,企业在营销方面要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1.改革营销管理体制  销售上出现的问题只是表象,营销管理体制的改革才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关键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改革的重点是决策体制、组织体制、激励体制,这些体制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整体营销工作专业化程度提高。

2.导人销售平台营销系统

导人由至汇营销咨询公司开发的实效营销管理系统,它涵盖了分销网络构建、深度分销运作、互动销售推广、销售组织建立、销售人员管理和销售后勤管理等六方面内容,构建了企业规范化的销售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计出最恰当的管理体系,它不是以上六方面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同一策略目标下对不同系统的有效整合,同时在六个方面之间建立业务内容流程,通过流程来提升整个销售工作的专业化水准。

3.销售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没有人员的具体执行再好的策略也只是空中楼阁。对销售人员采取规范化管理是一个关键因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然后逐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八、营销管理的重建策略

1.以分销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

(1)对其目前单一的分销结构进行调整,打破单纯依靠批发市场的局面,逐步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掌控。

(2)对其分散的分销体系进行整合使经销商能按企业要求进行策略调整,同时调整不合要求的经销商,真正建立起牢固的分销网络。

2.以深度分销管理系统为重点

(1)对重建后的分销网络平台进行深度的系统管理,协助经销商网络提高整体经营能力,建立良好的渠道联盟。

(2)通过系统管理使分销网络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品牌渗透能力。

3.以互动销售推广为关键

(1)改变原有简单的经验推广手段,开展多样化促销活动,在整体策略目标下充分调动分销网络积极性。

(2)以推广为手段。全力协助经销商建立起稳固的下级分销网络体系,强化战略结盟意识,而不是单纯以短期刺激销量为目的。 (3)分析、总结各地市场成功的推广经验并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企业自身系统的推广手段,并在各市场之间进行共享和复制

4.以销售组织平台为根本

(1)调整原有简单的销售组织,组建总部专业的职能部门及各区域办事机构一方面提高总部对策略的规划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的销售管理重心,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2)以区域办事机构作为企业掌控市场的平台,同时给营销人员一个充分发挥能力的环境以此达到整体营销水平的提升。

5.以销售人员管理为基础

(1)制订规范化的销售人员管理制度,提高销售人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公司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建立富有挑战性的激励制度,将销售人员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回报空间和职业发展的成长空间。

6.以销售后勤管理为后台支持

(1)建立专业的销售计划管理、信管理、物流管理和事务管理制度,为销售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并提供支持后台,使销售人员的精力能够集中于市场一线。

(2)在销售后勤管理平台实施流程理和互动管理,使其能充分配合市场一线的发展,同时降低沟通的内耗,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反应速度。

九、营销管理变革的实施及成效

在至汇营销顾问指导下,该企业从分销体系重整、深度分销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区域市场重建、营销策略规划等五个方面着手,重新构建整体营销管理体系,同时选择了两个试点市场,对新营销管理系统进行实践和样板塑造。

1.管理变革的实施过程

(1)至汇营销顾问与该企业营销总经理和销售经理共同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余下全文>>

四:《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都说了啥

报告中指出,中国家庭户规模小型化

2014年比2000年户平均规模下降0.4户人;

结构核心化

已婚夫妇或已婚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构成的核心户约占6成;

同时居住形态多样化已出现端倪。

目前,家庭仍然是儿童照料和老年人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对社会照料的需求明显,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家庭有不同程度的照料需求,近4成家庭有双重照料需求。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照料成为主要照料方式。

报告提出,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在婚姻生育、迁移流动、家庭发展模式上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家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对此,报告给出了家庭发展政策应对的建议:

一是树立促进家庭发展的理念,在社会政策制定中引入家庭视角,使以家庭为导向的公共政策更加主流化,通过执行有效的国家政策、战略和方案来改善家庭福祉。其中特别建议加大用于增强家庭功能、保障儿童发展、完善养老照护等方面的投入。

二是构建面向家庭成员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体系。更加注重服务家庭,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政策框架,从家庭健康服务需求出发,科学制定评估家庭健康的指标,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

三是倡导代际间交流和互助,助力家庭和谐。在强化政府和社会责任的同时,强化家庭责任,提倡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和谐相处,建立和谐融洽的代际关系。还针对性地提出了增设带薪临时父母假,鼓励父亲分担儿童抚育责任,为隔代抚育家庭提供指导,对高龄老人子女给予相对灵活的带薪照料假等建议。

四是在社区层面整合资源,加强社区对家庭的支持。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社区层面进行有效整合,重点为儿童抚育、养老照护、青少年发展等提供专业、经济、综合、持续、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改善社区设施环境,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有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

五是强化部门配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完善以公共服务为基础,以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家庭服务体系,并根据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服务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全方位满足家庭的多元化需求;探索以公私合作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社会机构为家庭提供服务。

五:社会学角度论述家庭类型和功能

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模式的多样化   近30年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的趋势。2002年,我国城乡家庭户人均规模是3.39人,较之1973年的4.81人,户人均规模下降了1.42人;与1990年的户人均3.97人相比,也下降了0.58人;户均人口规模愈益接近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户均3人左右的水平。   家庭规模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2002年,全国城市家庭户平均人口为3人,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更是只有2.87人和2.89人;镇一级家庭的平均人口规模是3.25人;乡村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为3.62人。但是自1982年起,乡村家庭规模缩小的速度高于城镇。   在地区之间,家庭规模的差异大致呈现出北部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偏低(平均户规模约在3.2以下),西部和南部相对偏高(户规模约在3.60以上)的格局。区域间家庭规模的差异不能仅仅用经济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等因素加以简单解释。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如广东、福建等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程度较高,但是与生育有关的一些行为,如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其背后的文化和民俗制度等深层原因值得关注。   对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核心家庭替代大家庭,从一种模式演变为另一种模式的过程。核心家庭确已成为主流家庭模式,但是1人户和2人户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1人户、2人户和3人户的比例从乡村到镇到城市呈逐步升高的态势,而4人以上家庭则相反。这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小家庭以及多样化趋势之间的某种关联。   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占有更大的比重,1人户和2人户相加分别为35.91%和35.98%;北京市一代户所占比重为30.93%,上海市为35.18%;两代户在北京所占比重刚刚过半,而上海甚至不到一半,只占49.33%。一代户和1人户、2人户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除核心家庭外,其他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式样,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我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二、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在下降   费孝通先生认为,婚姻制度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种族绵延的保障,因为它既是合法生育的必要形式,同时也确立了双系抚养的模式,即一男一女合法地生育子女,并以约定永久共处的方式将子女抚养长大。   另外,从婚姻制度的起源来看,婚姻从一开始就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性行为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的背景下,婚姻更成为保障性关系合法性和排他性的制度形式。但是从我国社会近年来婚育和性行为的变化来看,婚姻制度的上述制度功能正在经受更注重个人价值和生活享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挑战,正在被削弱,被人们淡化。   我国的城乡社会的结婚率自1981年达到最高峰(20.8‰)之后,即开始逐渐回落,从1987年至今,我国的结婚率呈连续下降之势。结婚率的变化与人口结构、婚姻家庭观念以及适婚人群量的变化等都有关联。   除被动不婚外,选择性独身和晚婚也是导致结婚率下降的原因。初婚年龄推迟和独身增多影响到初育年龄后移和生育率下降。199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在25.1岁~25.5岁之间波动,2000年为25.5岁。   资料显示,大城市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变化更显著。2002年,北京市生育率最高年龄组的前两位是25岁~29岁和30岁~34岁组,旺育年龄不断推后而且延长。在上......余下全文>>

六:如何用成本的理论解释人的行为是有家庭历史和外界环境影响的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54) 2、符号相互作用论—— 是一种通过分析人的日常生活来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以揭示其规律的的理论。(65) 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72) 4、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120) 5、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它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130) 6、社会组织 ——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143) 7、越轨行为——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283) 8、集体行为——通常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采取的集体行动。(80) 9、社区——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178) 10.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198) 11.人的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2社会控制: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13、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已力量解决的问题。 14、社会保障:由于社会成员不能参加正常的劳动,或因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对其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经济上的帮助。 15、全面调查——也叫普查,实在较大范围内对被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进行注意不漏的调查。 16.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7、主干家庭:主干家庭也称直系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 18、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认为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按照产生、增长、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轨迹循环往复。 19、趋同理论——社会趋同理论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1年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逐步背离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背离自由放任的私人经济模式,这两极对立面的运动,每种制度都吸收另一种制度的某些因素。两种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 二、填空题1、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到“社会学”这一名词。他被尊称为“西方社会学之父”。 2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称杜尔克姆)著有《自杀论》一书,

他将自杀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利己的、利他的和(失范的),用 来说明社会潮流的不同变化对自杀率的影响程度。 3

、霍斯曼是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这种理论将(人的行为)视为商品,人们的相互活动是为了获得最高奖励。因此,人们在进行相互交往中,不会出现永远的赢家和输家。 4、现代主要社会流派有:结构功能学派

(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交换理论等。 5、马克思将人类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生存、

(享受)、发展。 6、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余下全文>>

七:中国人口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大

2000

年我国人口达到

12.95

亿,

占世界人口的

22%

以上,

也就是说世界上每

5

个人中就有

1

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

1

亿。世界上超过

1

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

6

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

人口大国。

(二)增长速度快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

人民生活改善了,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

人口死亡率大幅

度下降,

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

28

‰降到了

36~38

‰,

死亡率的下降,

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

长,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68

岁到

70

岁。

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

这就是造成

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据统计,从

1949

年到

1982

年的

33

年里,人口由

5

亿

4

千万增加

10

亿

800

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

7

倍多,

1982

年—

2002

年增加了

3

亿。

(三)年龄结构轻

我国人口中

30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

50%

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五

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

五百万,

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

1

2

百万以上,

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

我国

13

亿多人口中,

大约有

10

亿人口在农村,

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

所以农

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

另外,

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

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

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

这就告诉我们,

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

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

(五)分布不均衡

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

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

例如西

北地区的

13

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60%

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

27%

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

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

任。

二、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

(

)

就业矛盾更趋突出

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

目前,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近

800

万,

国有企业和

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大体上有

600

万,同时我国又正和在劳动力增长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力

1000

万左右,农村还有

1.5

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突出。

(二)生活水平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

从经济总量来看,

2001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六位,但只相当于美国的

11%

日本的

23%

200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54

美元,但只排在世界第

120

我位,仍

属于中下水平。

1

、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存在天然的联系

从宏观的角度说,出生人数减少为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人口素质提高的主要受惠者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父母一代和计划生育后出

生的子女一代,年龄大体在

50

岁以下。在中国的经济和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开展

计划生育而导致的家庭规模小型化,使育龄夫妇能摆脱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繁重的家务拖累,

把较多资源用于自身及子女的教育支出。

1990

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8

2

年,

2000

年提高到

1......余下全文>>

八:家庭小型化对哪些产品的营销有利??

家庭小型化

家庭结构 是 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①家庭人口要素。家庭由多少人组成,家庭规模大小。②家庭模式要素。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因联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

家庭结构小型化就是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儿女,家庭人员构成少,所以就叫小型化了

一个是人口少 二是要求高

人口少 但需求要求高 对品质任何东西都有特定的要求

保姆 教育 艺术专业 等都是大的需求量

九:中国大约有多少户人家?

中国家庭数量已达4.3亿户。

2014年5月14日,国际家庭日中国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时指出,这是首部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全面展现中国家庭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中国家庭数量达4.3亿户,居世界之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规模为3.02人。计划生育家庭成主体,目前有3亿户计划生育家庭,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70%左右。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