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一: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偿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二: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什么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蝌蚪!一次,老舍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泼墨一幅,但提出一个要求:画中不得见青蛙形象。面对这个以无声笔墨来表现有声诗情的难题,白石老人当场没交卷,整整思索了两天,最后在“泉”上找到了突破口。他在四尺宣纸上,画出一条峡谷以及其间的流泉,几只活泼的蝌蚪摇摆着长长的尾巴顺水而下。白石老人巧妙地用这一场景,使人联想到青蛙和它的叫声.

三: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

四:赏析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一)作品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纵129厘米,横34厘米。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

作品内容介绍:

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

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

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

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

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

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

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

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

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

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

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

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准确地表现了诗

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

1、以形写神

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

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

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

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

让观者体会到无法

听到的水声及蛙声。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

准确的分析,

所以对于所

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

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

作画的

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

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2、高度提炼

齐白石先生用艺术手法对事物加以处理,

千锤百炼之后,

把一般事物的形象

提炼成艺术的形象,

虽然简而又简,

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

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

反而比真实的东西更纯粹更有概括性,

更具有动人的魅力。

如:

大块浓淡有致的

墨块即将山川峡谷之势展现出来;

寥寥几笔线条的勾勒即将河流的灵动表现出来;

对蝌蚪的描绘更是高度提炼、一撮而就便表现得活灵活现。

3、空间灵活

《蛙声十里出山泉》

的画面上,

留有大块的空白,

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

留出白纸。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

更加合理。

虽然没有西方美术中通过光线、

明暗等透视技巧,

但画面却给人一种

立体感和真实感。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

如身临其境。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

胜似闲庭信步。

这种空间的处理方法在中国画中是非常普遍的,

也是中国画的杰

出创造。

4、讲究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这幅画不

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

其中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

使看画的人可

以受到感动和震......余下全文>>

五: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200字解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六:齐白石的《青蛙》赏析

构图新颖,着墨浓淡相宜,青蛙与植物,动静相衬,使得整幅作品生气贯注,无声胜有声

七:美术作品分析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 比如《蛙声十里出山泉》对于高中生怎样去分析

1。写作者,把齐白石的经历简介一下。

2。写作品的创作背景,

3。写寓意

4。写感受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4913.htm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