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

一: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而行,约定时间在中午,(供人)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不再等候便走了,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当年7岁,在门外玩,友人问到:"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都没来,已经走了。友人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那!与人约定一起出行,竟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没来,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 走进家门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明白什么道理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

但是对元方,

不好的话就是:元方刚才还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而他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友人毕竟还是元方的长辈,元方只是个小孩,他不尊重长辈,所以入门不顾不对。这是一种没礼貌的行为,虽然友人不守信,还骂人,但是我觉的元方应该表现的有礼貌。“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好的话就是:友人没有讲礼貌,所以元方也可以不讲,况且友人骂了元方的父亲,所以元方入门不顾对。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三: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注释

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亥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不: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   已去:已经 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信(则是无信):信用

四:《陈太丘与友期》中心思想是什么?

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