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模型

一:怎么建立人口结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一、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的制约一般会随着财富的积累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由资金制约向资源制约转移。我国目前遇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就是资源约束的突出表现。因此,我们不得不将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上议事日程。所谓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俗地说,节约型社会有三层含义:其一,当前我国强调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节约,虽然也需要重视社会资源的节约。其二,当前强调的节约已经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强调的节俭,不是不让大家用,而是要在享受同等服务条件下消耗的资源最少,或者说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其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氛围和文化,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从经济学角度看,节约有两个层次:一是生产成本的节约,一是交易成本的节约。生产成本的节约属于边际节约,是二阶节约,因为生产成本最小化是给定组织制度约束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节约属于结构性节约,是一阶节约,因为交易成本最小化需要最有效的组织制度安排。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一定的发展水平而言的,需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综合最优,而不仅仅是生产成本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生产成本最小化不能代替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最小化也不能代替生产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比生产成本的最小化更为重要,因为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组织一般会自动选择生产成本最小化,反过来却不然。我国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是最大的浪费,由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约潜力很大。比如,一个地区两座国际机场就能满足客流需要,建的五座机场经节能改造后无论能源效率多高还是比两座多耗能。另一方面,我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节约一点,乘以13亿就是一个大数,这种节约绝不容忽视。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和更高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一)并不优越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现代化建设中厉行节约。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能大手大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当代人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还要积累财富。让全国人民过上现代化生活,规划建设好城市和交通体系,不仅为后代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他们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矿产、水和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仅为世界平均的1/2到1/4。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所限,我国适宜人生存的地方仅约占国土的1/3;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大部分降水不能形成资源,还常常诱发自然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资源分布不均匀也增加交通运输的压力。因此,我们应始终将资源节约放在重要位置,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策。(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法解决资源环境矛盾。  到203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余下全文>>

二:中国人口结构与养老问题之间建立什么统计模型最合适?

看你是想在哪方面研究,很多工具都可以建立模型,统计模型?应该是统计分析模型吧

三:预测未来人口结构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根据人口现状及对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假设,对未来人口规模、结构、变动和趋势所作的测算。严格地说,根据某种任意假设所进行的推算只能称为人口测算或推算。只有当假设条件被认为真正接近实际情况,最有可能实现时,才能称为人口预测。但通常所说人口预测均是广义而言。

进行人口预测,第一要了解人口变动的内在机制,建立人口发展模型,即找出进行测算的数学公式;第二要掌握基期的人口状况,其中包括各种类别的人口数(分性别、年龄、民族、城乡等)和各种影响人口增长要素(如生育、死亡、迁移等)的水平;第三要估计各种要素未来的变化。

进行人口预测时,可因人口状况的不同或所要求的精确程度不同,而使用不同的人口模型,从而形成不同的预测方法。①人口数直接预测法。当人口增长率基本固定不变时,可用复利公式Pn=P0(1+k)或指数增长公式Pn=P0e,直接从基期人口数P0按固定的年增长率k推算n年后的人口数Pn,式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28…。当预计人口增长率有变化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k的数值。②分要素预测法。根据有关的各种比率分别推算未来各年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人数,然后将这些变化加以综合,从而预测整个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动。③同批人分要素预测法。将人口按性别、年龄分组,按分年龄死亡率和存活率分别推算未来各年的死亡人数和相应各年龄的人数,并按未来各年龄妇女人数与分年龄生育率推算各年的出生人数,以及按分性别、分年龄迁移率推算未来各年的迁移人>t中死于t年内的人数加上t年内出生者中的死亡人数

四:结构方程模型中怎么处理人口学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这些都是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五:人口预测最优模型和最简模型

人口预测模型最简模型应该是logi钉t模型,最优模型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一系列参数,例如什么死亡率啊,人口流动率之类的东西,这个东西算是比较基本的数学模型了,楼主可以参考一下相关数模类的书籍,基本上那些书上都有这方面的内容1

六: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图的简介

80年代以来,从不同学科研究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①的成果迅速涌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的色彩。在经过早期以数量型为主的迅速发展后,现在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本身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本文将对1978至1998年中国(大陆)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专题②,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也补充了一些《人口学》专题中没有收录的论文,由于迁移研究、特别是城市化研究散布于众多学科,以及检索手段的不完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七:区域人口多中心模型对有人口密度有什么要求

利用基于街道(镇)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多中心(polycentric)人口密度模型模拟了上海1990年和2000年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得出的结论是:(1)随着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分布的巨大变化,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的变化也逐渐复杂化,已经从1990年的单中心结构演变为2000年的多中心结构;(2)利用多中心对上海人口密度分布进行的模拟表明,多中心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上海的人口密度分布。1990年模拟表明,上海有2个人口分布次中心,城市中心对上海人口分布起主要作用,2000年模拟表明,上海有6个人口分布次中心,各个次中心对人口分布都有重要影响;(3)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多中心模拟发现,在1990年和2000年,城市中心区域的模拟效果最差,但随着研究区域的不断扩大,多核心模型的模拟优度不断增加,表明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城市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结构更加明显。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