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团化办学总结

一:集团化办学的具体措施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杭州市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具体运作方式为: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名校集团以名校校长为领衔校长,由专家顾问、各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并形成相应的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这种办学模式一般经历移植、合成、新生三个阶段:(1)移植,即薄弱学校成为子体,依托名校这一母体立校,成为名校的分校或校区,并移植母体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共享母体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互联网络、融资渠道、生源等。(2)合成,即子体在积极消化吸收母体优势的同时,努力通过定向培训、联合科研等形式培养本校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培育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母校和各校区同听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并请有经验的教师以一帮一的形式,辅导青年教师,从而进一步缩短校区之间的差距。(3)新生,即子体在获得可持续发展后脱离母体,成为新的个体,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打响自己的品牌,形成自身的特色与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杭州自2004年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来,通过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教育投资多元化,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初步走出了一条破解“上好学难”问题的成功之路。

二: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效果

杭州市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名校集团化战略是破解“上好学难”问题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效最大的一条路,也是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的成功之路。这项制度最大的成效之处就是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为八个方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了“择校之风”,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创新了办学体制,盘活了国有教育资产,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了城乡共同发展。2007年12月24日,江干区新增两个采荷系列教育集团——杭州采实教育集团和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到2007年底,杭州全市教育集团达69个,成员单位257个。六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54%;此外,杭州还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在农村的实现形式,全市已有670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入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占总数的77%,学生覆盖面达80%。同时,在名校集团化战略大背景下,“名园集团化”进入新进程。至2006年底,全市已有188所中小学、幼儿园组建成了51个教育集团,其中90%为公办教育集团。这些以名校为龙头的教育集团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文化和师资输出、管理和体制创新等形式,实现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成为杭州追求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

三:集团化办学的介绍

1999年,求是小学试行“连锁办学”,接管竞舟校区,在全国最早开启了义务教育公办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

四:集团化办学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杭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杭城周边兴建了大量住宅小区,这些新兴小区的家长热切希望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然而,一批在百姓心中颇具口碑的名校都处于老城区内,新兴住宅小区周边的配套学校因为办学历史和办学质量等原因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家长仍希望孩子能到老城区的“名校”就读。一时间,杭城择校之风日盛。杭州市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不仅要让在杭的少年儿童“好上学”,更要让他们能“上好学”。名校是一种稀缺的、宝贵的公共资源,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是实现优质教育优质平价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级党政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的社会责任。为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努力破解“上好学”难的突出问题,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扩充名校优质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五:集团化办学的制度创新

首先是办学体制的创新。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改变了公办学校单一的办学体制,打破了多年来办学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的格局,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名校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担负起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办学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利用名校品牌的无形资源、先进的管理方式、优良的师资队伍以及必要的学校资金,投入办学,不断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并吸纳了一些社会资金来投资办学,缓解了政府办学的经费困难。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盘活了教育资源。名校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由单位资源、部门资源、个人资源,变成了国家、社会特别是家长、学生的社会财富,成为一种大众的、普及的、平价的公共资源。这种资源被配置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逐步实现了公共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缩短了新校的发展周期,成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杭州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是扁平化管理,管理层次少、简政放权、统一指挥、消除内耗,管理幅度大,管理效能高,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网络化管理。三是全面质量管理,名校集团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和制度,使集团内部管理更加专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

六:请大家谈谈常州小学集团化后对现有小学有影响吗?集团化后目前的小学的教学质量怎么样 30分

影响不大。对于附属的学校来说,可以吸取好学校的经验,对于原本的学校来说,变化也不大,也有更多的优秀教师团队来授课。而且这个集团化已经有几年了,还没有特别大的事件、报道。

七:算不算集团化办学怎样来判定

监督评价制度,是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制度基础。建立并完善集团运行监督与评价制度,对人才培养质量、集团运行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投入机制,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专项投入,行业企业以资产、设备、技术等形式投入,职业教育市场化融资等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体制。

教育效益,提升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职教集团的品牌效应凸显,办学活力增强。

产业效益,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职业院校深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社会效益,提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

八:教育部 集团化办学 什么时候开始的 义务教育

2001年11月7日,浙江省人民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拓宽教育融资渠道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省教育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2001年11月6日)(浙政办发〔2001〕78号),。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