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通识教育

一:哈佛大学经过几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已经进行了两次改革,正在进行第三次。

第一次改革是在1945年,代表性文献是所谓“红皮书”。在这之前,哈佛学生对选课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必须选三门 和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具体选什么完全没有限制。而在红皮书中,改革方案是学生必须学习同样的初级人文科学课程,同样的初级社会科学课程,至于自然科学,则必 须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中选一个。这些都是必修的。人文科学课程的规定非常详细,必读书是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柏拉图、圣经、维吉尔(罗马诗人)、但丁、莎士 比亚、密尔顿、托尔斯泰;社会科学著作也做了详细规定,如洛克,孟德斯鸠等。学生必须选这些大通课,而那些比较具体的更专业的课只能在自己专业内选择。这 实际是在试图统一学生的思想,后来被批评为冷战的产物。

第二次改革是在1978年,代表文献是罗索夫斯基报告(当时哈佛文理学院院长),当 时的背景是1960年代后学生造反,选课又变得比较随意了,课程多达2600门,学生可以向在中国饭馆点菜一样任选(罗氏说这个的背景是,美国的西餐馆的 主菜选择一般超不过八九种,而美国中国饭馆却一般都有几十种菜可以选),学生选课太专业,太窄,比如某个摇滚歌手的介绍,缅甸的政治等。所以罗提出了核心 课程概念,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列为核心课程的不太窄的历史,一门不太窄的数学或科学,一门不太窄的文学,一门不太窄的哲学或思想方法,一种外语和外国 文化。减少随意性,但又增加了某种国际化。

第三次改革是现在,正在讨论中,倾向是增加灵活性。

二:美国哈佛大学追踪研究发现,通识教育从大一到大四要经过以下哪几个发展阶段

美国哈佛大学追踪研究发现,

通识教育从大一到大四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1.二元论,

2.多元论 ,

3.相对主义 ,

4.付诸行动,

三:通识教育为什么重要

何谓“通识教育”?教育学家们有许多定义,其中哈佛大学第25届校长博克(Derek Bok)所提出的定义,值得认真思考。

“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应该深度及广度兼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专业课程,对某一知识体系作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对其他领域作广泛的涉猎”。“大学生应该学习重要的研究方法与思想体系,因为人类凭借这些方法和思维模式来获得知识,了解大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大学生应该对不同文化的价值、传统及体制有所认识。通识教育应该给大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使他们能对学术及文化发展长远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自我的了解,最后能对其未来的生活及生涯做出明智的抉择。经过与不同的学生相处的经验,培养他们成熟的处事及处人能力,并且也通过这种经验培养人们对人类多元本质的容忍度。”

以上所说的通识教育,大体说来就是我们所说“专业”或者“职业”知识之外的教育。这种教育常常被认为没有“职业”的知识有用,或者说是无用的,这是通识教育被考生和家长忽略的原因,当然也有许多大学对其有所忽视。然而,这种“无用之用”反而非常实用,甚至说有大用。我们尝试做以下简单的解读。

第一,通识教育在与职业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外,提供有关知识广度的教育。这种宽广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和世界,了解人类知识整体的全貌(不是细节)。基于这种学习考生才能有大的知识背景以了解自己在大学选择的专业、进而在毕业后选择自己的职业,使得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社会需要很好地匹配,这是其未来幸福的基础。比如,对于简单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以下问题他会慢慢的遇到:自己了解这类专业的知识吗?自己喜欢这个专业吗?自己擅长这个专业吗?如果选择专业错误,什么专业是自己的第二选择?这类专业的价值体系与自己的价值观符合吗?在汇率形成机制中,政治的因素发挥何种作用?到哪里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呢?以上这些具有根本性的问题需要通识教育才能解答。

第二,通识教育提供给学生应对职业和世界变化的知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政策变迁、产业转移等其他因素),一些新的职业会不断产生,同时旧的职业会消亡。比如过去20年间,我们注意到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电子邮件、QQ、寻呼机、手机),电报这个原来非常重要的产业消失了;寻呼机从无到有,到达巅峰又消失了;计算机杀毒、网络搜索、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从无到有并发展为方兴未艾的产业。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传统的光学相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古董”,光学胶片相关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几近消亡,其中的巨人柯达公司倒闭了。2012年3月,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生产电影放映机的最大公司日本电子化学工业公司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这家公司在日本是一个老字号品牌,从1960年开始生产电影放映机,日本全国各大电影院所用的电影放映机里大部分来自这家公司。然而,一夕之间公司也倒闭了。

佛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无常”,这意味着变化是世界的常态,不变非常短暂。我们可以用这个概念理解我们身边巨大的、飞快的变化。这意味着,电报业从业者、胶片业从业者如果没有通识教育所打开的眼界和宽广的知识储备,他会较难应对这种巨大的变化,有可能落伍或者失业。这意味着大学生如果没有开放的心胸去接纳狭窄专业之外的其他知识和思维,其应对变化的准备其实并没有做好,这是其大学教育的重大缺失。短期看,学生的专业是热门而时髦的,但20年以后呢?如果有通识教育的准备,学生在未来会较好地应对变化,并且有可能引导变化。这就是通识教育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理解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国内许多大学在最近20年间投入很大精力......余下全文>>

四:大学通识教育是什么? 5分

通识教育(General Ed骇cation),首先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的办学理念,来自各方的人一起学习。

五:大学是否需要通识教育,有多少大学已经有重视通识教育?

浙江大学算是国内比较重视通识教育的学校了。本科生教育里,学校专门开始一类课叫做通识课(区别于专业课和大类课),本科生大要求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外语等几个模块(按照官方说法就是A类、B类、C类、D类和F类)各修完一定学分(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基本上理工科学生对于人文社科通识课要求修读学分更多,人文社科学生对于自然、工程通识课要求修读学分更多,以求达平衡)。课程不纯以知识教授为主,更多的意义在于不设门槛,令同学增进对这门课程的了解。我问了下我带的研究生(本科也是浙大的),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他本身高中文科出身,大学进了管理学院,除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和简单的JAVA语言学习(这些课全是管理学院必修,都比较浅),他可以说完全不懂理工科。但是他修读过航空航天概论、宇宙学初步、化学与人类文明、人类工效学、电子电工学初步这样的理工科通识课。他告诉我说这些课老师不会讲数理的推导和复杂的模型,更多地在于引导大家了解这门学科的基础思想,了解基本观点,更多的意义在于普及这门学科的常识,并能做一些简单的应用。这种通识课的考察方式多半是论文、研究报告或者开放式的考试,让学生自己探索这门课。另外,浙大允许学生跨大类选课,比如管理学院的同学完全可以选读社会学系、数学系、计算机系之类的课程(我前几年带的一个本科生一直跟随数学系学习专业课,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学得很好,我有些数学问题都经常要问他),只要在课程容量之内都是允许的,只是跨大类的话没有选课优先权。另外,浙大是大类培养,大一新入学之后,会分到人文大类、社科大类、理科大类、工信大类、工科大类、医学大类等大类中,选择同大类的课程都有优先权,比如说立志读市场营销的本科生,完全可以学习财政学的大类可。到了大二才有专业,根据大家学习的成绩、兴趣选择专业,比较热门的专业(在社科大类里,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算是最热门的)要进行选拔筛选。另外,浙大设立了竺可桢学院,类似于北大的元培学院,都属于荣誉学院,保送入校的学生或者高考分数考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可以进入竺可桢学院,完成竺可桢学院课程体系的学习。竺可桢学院课程体系的不同点在于开设了相当精品的荣誉课程,难度都颇高,挑战性不错。在我看来,通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或者学校仅仅以功利眼光看大学四年学习,以为越早学专业课越好,往往扼杀了很多同学的兴趣和天赋,也没有起到拓展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作用。我一直认为,本科教育只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开端,专业的研究需要研究生期间完成,职业技能的训练并不是本科教育的重点。我相信,通识教育会给学生开辟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找到合适于自己的方向,今后无论在深造还是求职的选择上,都会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一味接受专业教育甚至职业教育的学生,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发展潜力是受到限制的。当然,在通识教育和通识课程的推广上,浙大的管理并不能算是尽善尽美,很多通识课程的考核标准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只选择给分高的课程。有些课程和制度上的设定只是走走形式。另外,很多同学并不接受通识教育的理念,比如我知道的个别金融的学生认为学校让他们修读哲学类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是浪费了他们时间,他们想早读专业课赶紧考出来各种证照。另外,很多老师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并不理解,也反对学生开拓视野,鼓励学生功利性选课。在我看来,教师更应该有长远、全局的视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太功利。有同学问过我通识教育推行,专业技能不过硬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觉得,浙大现行体制基本上前两年就能完成通识课程模块学些,和后两年的专业学习并不冲突,学生应当在......余下全文>>

六:通识教育必修课是必须要学的吗

通识教育成“必修课”

大一第一学期:中文写作、西方文明;大一第二学期:中文沟通、中国文明、心理学概论;大学二年级:艺术与审美、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生命科学导论……

金钰实在无法把这些课程与一名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背景的本科生联系到一起。这些被称为“通识教育”的课程,对学长们来说还在选修之列,但到金钰这届2010级本科生,成了没有例外的“必修课”。

不止金钰,当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将通识教育分为“基础课”与“核心课”,到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甚至其他高校请来名教授执教时,有圈内人士质疑:真有必要兴师动众,掷大量时间于“旁门左道”?

但钱颖一教授很坚持。他认为人不是工具,本身即为目标。本科教育、尤其是商学院本科教育更不为培养工具,育人才是目的。“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这要比尽早进入专业领域重要得多!”

“拿手中文”实则最大问题

金钰第一回走进中文写作课堂时,很不以为然。考入清华园的学生,写作文哪个不是手到擒来?此前,钱颖一走进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办公室时,也从不认为清华学生对付不了区区一篇文章。

“经管学院学生很优秀,但写作能力有欠缺。在公文报告或电子邮件中,用简练文字把复杂意思表达清楚,名校毕业生都缺乏这个能力。有时,把一份简单的会议纪要写到位,都不容易。”听罢李荣融的评价回到学院,钱颖一找来好几个文科状元。状元们一番坦言使他语塞:形式、结构、内容都有“套路”,分门别类准备。操练十几遍,高考时八九不离十。

经管学院开始将中文写作作为本科必修课,钱颖一延聘名师,提出要求:既不培养文学创作能力,也不单纯训练公文写作。修完课的学生必须有能力写总结、调查报告、备忘录或短文,文章须有逻辑、观点与证据,阅读对象包括单位上级、政府部门管理层、专业读者与大众。

不以为然的金钰发现自己错了。“写作实则依据不同体例规范,以逻辑思维组织论点证据,远非文字华丽可以概括!”金钰更未料到,在第二学期修读“中文沟通”后,她对中文素养有了“颠覆性”认识。

你是一名领导者,不得不裁去几名员工,怎么选择时间、地点,如何沟通?你是学生会干部,否决团队成员的重要建议,妥善处理的细节?如果不是面谈,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注意事项?平时对谈吐能力自信满满的学生,在此都异常低调,而走出课堂后,这些大一学生举手投足多了儒雅风度。

中文写作与沟通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改变还在继续。

从“博学之人”到“智慧头脑”

“相比中文沟通能力,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大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不断下降,更让人忧虑。”钱颖一慨叹,无论分析、解决问题,还是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眼下相当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应有素养,更别提诚信、正直、宽容等人格品德与理想、抱负等人生目标了。

大一行将结束,两门人文类通识核心课给金钰留下很深印象,虽然起初她不明白“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对商学院本科生有何意义。长年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历史系名教授彭林,把儒家文化思想浓缩为学、孝、仁、义、礼、谦等15个关键字,每周围绕一个字阐释,课后要求同学大量阅读传统典籍原著。

同为历史系教授的彭刚,则以“西方文明”为主线。从柏拉图讲到马基亚维利,同样要求精读原典选篇。本该整天与数学工具和经济模型打交道的商学院学生,而今在经管类基础课外,长时间浸泡于原汁原味的中西哲学智慧思辨。

金钰更期待的,是即将在今年秋季修读的“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

一位即将分娩的孕妇失血过多,母婴二人极度危险,急需输血。但夫妇坚决拒绝,其所信仰某宗教派别规定信徒不能输血。医生赶往法官家中征得允许后,立即实施输血,母子平安。然而,产妇得救后把医生......余下全文>>

七:美国哈佛大学的理念是什么内容

哈佛大学的重要教育理念包括独立思想、学术规范、注重人文、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等内容。

1、独立思想是哈佛大学的第一教育原则。哈佛大学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求乐趣,大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学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相应地,教学也从以知识传授(transmission)为基础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

2、严格的学术规范是独立思想得以科学论证的重要保证,抄袭、剽窃和改头换面的移植,是哈佛教学、研究和学习的大忌。

3、尽管哈佛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却非常重视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哈佛享誉世界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的核心课程(CoreColumn)中,每个哈佛本科生必须修满涵盖8大学科领域、分为7大类的32门核心课程。

4、哈佛大学在强调学术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多样的优秀教学对于大学使命的重要性。

八:为什么高学历高收入的美国家庭更愿意选择文理教育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与文理教育的演变

1.选修制的出现

自1636年起,约200年间,美国高校仿效英国,基本上是固定课程和古典课程。之后,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弗吉尼亚大学、蒂克纳(George Ticker)在哈佛大学、韦兰(Francis Wayland)在布朗大学、塔潘(H.P.Tappan)在密歇根大学都曾进行过自由选修的实验,然而,这些实验多以失败告终。

美国大学真正的选修制是南北战争之后开始推行的。哈佛大学是选修制的发祥地,而校长艾略特(C.W.Eliot)是选修制最积极的倡导者。他在上任伊始就宣称要以选修制改造哈佛大学,以选修课冲击古老的经典学科,把新兴的和社会急需的应用学科引入哈佛大学。他坚信:大学必须为学生提供选择学科的自由,老式学院始终不变的、狭窄的和规定的课程必须取消。他说:“哈佛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建立、改善并推行选修制。”〔8〕他在担任校长的40年间,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计划。1872年,哈佛取消四年级所有的规定课程,1879年和1884年分别取消了三年级和二年级的所有规定课程,1885年又大大减少了一年级的规定课程。到1894年,一年级的规定课程只剩下修辞学和现代语。到1897年,整个哈佛的规定课程只有一年级的一门修辞学。〔9〕

由于选修制的出现符合当时美国发展的现状,它在哈佛的地位被确定之后,也逐渐地被其他大学认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绝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地实施了选修制。19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97所有代表性的院校中,选修课占70%以上的有34所,占50-70%的有12所,不足50%的有51所。

2.集中与分配制的出现

选修制出现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为美国当时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充满了蓬勃生机,可是它依然存在着弊端,如:一些学生刚从中学毕业,不能对学什么做出成熟的抉择,只能盲目摸索,因而浪费了学习时间;一些学生避难就易,荒废学习时光;还有一些学生可能过早专业化,忽视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另外,广设选修课的费用也很高。劳威尔(A. L. Lowell)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些弊端,并于1887年在《哈佛校友》上撰文批评选修制的过于自由和泛滥,但当时由于选修制的推行给哈佛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进步,使哈佛内外对该课程设置模式推崇备至,又由于当时的劳威尔人微言轻,其批评并没有被引起关注。

1909年劳威尔继艾略特之后任哈佛校长,上任之初他即着手课程改革。他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便于1914年在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集中与分配制。集中与分配制规定,每个哈佛本科生就读期间必须完成16门课程的学习,其中6门课程属于主修,必须“集中”在某一学科领域或专业领域中,剩余的10门课程,至少有6门课程要“分配”到所学专业以外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领域中去选择。实际上,对学生而言,所谓集中课程,就是专业课程;所谓分配课程,就是普通课程。学生通过前者的学习,掌握系统而牢固的专业知识;通过后者的学习,拓宽自身的知识面。〔10〕

集中与分配制的实行,使以前学生靠简单累加课程而得到学位的办法行不通了,在这一原则支配下,学生有必要把自己的大学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严密的规划,减少了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与博的矛盾。

3.名著课程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美国社会和教育进入实用主义盛行时期,很多人盲目崇拜物质文明,荒芜了理性原则,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在教育方面,大部分高校趋向于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实用重于学术,强调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而知识的追求沦为实......余下全文>>

九:哈佛本科入学条件?

有三点需要提醒您注意:

首先,哈佛本科4年是通识教育,专业设置的文、理、工。需要阅读很多有关西方历史文化哲学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哈佛商学院和医学院在本科阶段都没有设置专业,在研究生阶段才招生。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在高中阶段要多阅读有关西方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书籍,否则到了哈佛,压力会很大,因为美国学生在这方面的阅读量总是比中国学生多的,毕竟英语是他们的母语。其次,你在英语方面除了准备托福和雅思,还要学习美国人的俚语,尤其是校园俚语。美国由很多文化圈,这些圈子是由不同阶级和职业的人群形成的,区分他们的关键,就是俚语。因为,不同的文化圈子,用不同的俚语,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也是如此。不少留学生去了美国,都感觉没有融入美国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说美国大学里的俚语,和老美沟通就有限度,只能停留在正式的层次,难以有深入的交流。

最后,要多和同龄的美国学生交流,通过msn或者部落格。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英文思维与表达,另一方面也是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和美国社会的现状,有些东西是媒体和网站上看不到,却对你很有用的。比如美国人的一些生活经验、技巧与常识。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祝你早日达成心愿:)

十:求哈佛大学课表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10-2011.

www.registrar.fas.harvard.edu/...ourses

Harvard University 2010-2011 Course Catalog

coursecatalog.harvard.edu/...atalog

Harvard Calendar

www.registrar.fas.harvard.edu/...lendar

PS: 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o withdraw or modify courses at anytime.

Maybe these links will be helpful for you, good luck.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