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教学设计

一: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中“正是这样”指的是什么

【重点段解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第3自然段则是全文的核心段落.这段话共六句.第一句是过渡,既承接上段中女房东莞尔一笑时说的话,又启示本段中倾心描述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内容.第二、第三两句具体写德国街道上美如仙境的迷人景色,可谓浓墨重彩,三个成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和两个比喻“汇成一个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的运用,把德国街道的奇丽景色推向了极致,也道出了德国人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的真正原因.季羡林的散文,其语言风格以朴实、朴素见长,一般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多余的情感宣泄,总是那样平静地娓娓道来.而此处,却是个特例.身居异国他乡多年,被异族风光所深深浸染的季羡林要用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异域文化的无限赞美之情,就像他在文章结尾处写的那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四、第五句是顺接第二、三两句话的,点明德国人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在大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民俗和习惯.其中第五句话——8个字,可以说用最精炼最概括最浓缩的语言说明了意味深长的哲理,那就是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至此,文章的中心不露痕迹地得以呈现.第六句话,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德国这个民族境界的深沉赞叹,也让读者的思绪戛然而止,进入绵绵的思索之中.

这段话,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回应了前文,又点明了中心,还照应了后文.因此,在教学中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教材编者的课后习题安排中,也能得到印证:要求学生练习的四个习题,每个习题都与本段的内容和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教学设计】

一、 直面重点段,赏一道奇丽风景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 自由读这段话,这段话不但文字美,而且画面也很美,让我们好好地品味一番.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

(1) 当你读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哪些品种、哪些姿态的花?

(2) 当你置身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2. 配音美读:孩子们,各种鲜艳的花簇拥在一起,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风姿.如此美丽的景象仅仅是一条街吗?两条街吗?那是——(生接:任何一条街)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去德国的街道走一走、看一看吧!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早晨,当我们走过一条繁华的街道,抬头向上看——(生接读)一个细雨蒙蒙、微风习习的午后,当我们走进一条幽静的弄堂,抬头一看——(生接读)一个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黄昏,当我们走进宁静的小区,我们又看到了——(生接读)一家连着一家,一户接着一户!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我们看了左边的,还有——(生接读)右边的;看了楼上的,还有——(生接读)楼下的;看了近处的,还有——(生接读)远处的;看了怒放的,还有--(生接读)含苞欲放的.走过这条街看看,美;走到那条街看看,也美.我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我已经眼花缭乱了!这就是——(生接读)应接不暇呀!...余下全文>>

二:谁的工作室里有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几种渠道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语文课)但是,学习语文还有许多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1—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第一页的插图。

2.学校:第二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3.校外:第2页下面的四幅,第3页上面的四幅。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一页上部和中部的一组插图。

(1) 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 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 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 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利用电脑、观看电视)

4. 指导观看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2)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语文课上习得,那么我们怎样来上好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纪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 指导学生说图。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 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老师总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着一渠道学习语文,在活动中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作业设计:

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在家庭中学,还可以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学。我们还能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你愿意试一试吗?那就请你开动脑筋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给大家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看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 继续观察插图

1、 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弄清人物、地点、事情,说图意。

a.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b. 同学们观看航模表演,辅导员正给同学们讲解飞机模型。

c. 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讲解武器装备。

d.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同学们......余下全文>>

三:告诉我详细信息!!

你的问题可以再补充下就好了.都不知道在哪儿的地名?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行业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