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一:社交网络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越详细越好啊,多谢了各位 10分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访问者数量)。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比如从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xion、Video-Mail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 交友只是社交网络的一个开端,就像Google的开端只是每个网页的backlinks那么普通一样,社交网络的开端只是获取你的个人资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网络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概念化阶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结交陌生人阶段——Friendster帮你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的理论;娱乐化阶段——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理论;社交图阶段——Facebook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 百度说吧

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人类历史上,大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伴随媒介革命,人类任何活动本质上都是信息活动,信息流的传递介质、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决定你接受信息的不同,所有有关信息流媒介的变革一定是底层的变革——网络社交也是如此。从网络社交的演进历史来看,它一直在遵循“低成本替代”原则。网络社交一直在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或者说是降低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与此同时,网络社交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丰富的手段和工具,来替代传统社交来满足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交流需求,并且正在按照从“增量性的娱乐”到“常量性的生活”这条轨迹不断接近基本需求。 如果说在网络社交的起点——电子邮件时代,网络仅仅可以满足人们5%的社交需求,那么今天丰富的社交网络已经可以把这个数字至少提升了10倍,除了“接触型”的社交行为,或者说是“接触型”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之外,网络社交已经开始承担大部分传统社交的作用。实际上,“非接触型”的社交原本就占据了人类社交的80%以上,这意味着网络社交对传统世界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网络社交不仅仅是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更是一个推动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目前,社交网络含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互联网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社交网络使得互联网从研究部门、学校、政府、商业应用平台扩展成一个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现在网络社交更是把其范围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借助手机的普遍性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利用各种交友/即时通讯/邮件收发器等软件,使手机成为新的社交网络的载体。 社交网络,......余下全文>>

二:社交网络的社交网发展史

1971 年,人类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其缘起就是为了方便阿帕网(ARPANET)项目的科学家们互相之间分享研究成果。1991 年,伯纳斯·李经过多年实践和改进,创办了以“超链接”为特征的万维网(WWW)1994 年,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学生 Justin Hall 建立自己的个人站点“Justin’s Links from the Underground”,与外部网络开始互联。Justin Hall 把这个站点更新了 11 年,因为被称为“个人博客元勋”(founding father)。1995 年,Classmates.com 成立,旨在帮助曾经的幼儿园同学、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重新取得联系;Classmates.com 在 2008 年的时候还拥有 5000 万会员,到 2010 年才跌出社交网站 TOP 10。这里有一个罗曼蒂克的鲜活例子:Ray Sears 在 Classmates.com 上找到了自己七年级的女友,他通过站内信息工具问她还记不记得他,她回答“我怎能忘记我的初恋”。于是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生下两子。1996 年,早期搜索引擎 Ask.com 上线,它允许人们用自然语言提问,而非关键词(比如:“今天上映什么电影”,而不是“10月23日 电影 上映”)。1997 年,美国在线实时交流工具 AIM 上线;在这一年,一位名为 Jorn Barger 的先锋博客作者创造了“weblog”一词。1998 年,在线日记社区 Open Diary 上线,它允许人们即使不懂 HTML 知识也可以发布公开或私密日记。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实现人们可以在别人的日志里进行评论回复。1999 年,博客工具 Blogger 和 LiveJournal 出现;后来 Blogger 在 2003 年被 Google 收购,但该产品目前仍然存在——全球科技公司之间的专利站捧红的 FOSS Patent 就是用 Blogger 建的网站。2000 年,Jimmy Wales 和 Larry Sanger 共同成立 Wikipedia,这是全球首个开源、在线、协作而成的百科全书,完全不同于《大英百科全书》的编撰方式。Wiki 的用户在第一年就贡献了 20000 个在线词条。目前维基百科仍然坚持募捐的方式筹措运营资金,2011 年底他们募集 2000 万美元来维持 2012 年的运营。2001 年,Meetup.com 网站成立,专注于线下交友。这个网站大家应该比较陌生,但是如果告诉你这个有着 12 年历史的网站,现在每月还有 34 万个群组举行线下活动,你应该会感到诧异了。网站的创建者是 Scott Heiferman,2001 年“9·11”事件以后,他成立了 Meetup.com 来帮助人们互相联系——而且不只是线上的。Meetup.com 是一个兴趣交友网站,他鼓励人们走出各自孤立的家门,去与志趣相投者交友、聊天。现在它每月会有 34 万个群组在当地社区进行聚会,一起吃喝玩乐、聊天、社交甚至学习。2002 年,Friendster 上线,这是首家用户规模达到 100 万的社交网络。Friendster 开创了通过个人主页进行交友的先河,在它两年之后,Facebook 正式在哈佛大学寝室上线。目前在 Facebook 的攻势下,Friendster 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式微,不过在印尼和菲律宾仍然受欢迎——有意思的是,Facebook 在这两个国家也极其受欢迎,看来东南亚人民有强烈的社交欲望。2003 年,......余下全文>>

三: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

社会化的互联网生活已经在一小批互联网Geek中成熟发展起来,尤其是每天泡在Twitter上的“推客”们,每天孜孜不倦地推送各种新奇好玩的想法,网站,新闻,音乐,视频的链接,这些“推特”(Tweet)消息被一级一级过滤转发(RT,ReTweet),迅速传遍了全球。一个最好的案例就是2009年3月25日上线的陌生人聊天网站,在Twitter老用户Veronica的Tweet下,如坐上了火箭,20天达到15万的日独立访问IP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Twitter存在的理由,更不理解Google和Facebook为什么都要收购Twitter,最不可理解的是Twitter创始人Evan Williams和Biz Stone拒绝了Google和Facebook的开价(Facebook开价5亿美金)!(备注:Twitter两位创始人曾将Blogger卖给谷歌)只有Twitter上的Heavy user(重度用户)才能真正理解Twitter对他们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这些人才是Social media最早,最资深的一批实践者,他们中Follower数超过1000的“推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博客,这部分人不在少数。真正在使用Twitter的推客(而非测试玩家)都知道,Twitter上传播的消息主要是推客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新奇事物或者自己写的博客的标题和链接,当然也包括少量的个人突发奇想短语。但是细心的用户一定会发现,超过1000个Follower的推客一定是有“料”的,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不停地在Twitter上发发牢骚,骂骂邻居,或者记记流水帐,那么根本没有人愿意Follower他/她。很多Twitter的Heavy user同时也Follow了很多其他推客,少则上百,多则成千(一点都不稀奇)。以我为例,我在Twitter上活跃的比较晚,大概是2009年4月15日左右开始活跃起来,还不如我写了四年的博客,已经超过了1000多位订阅读者。但是就这短短的一个星期,我通过积极的Tweet一些有趣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我的博客内容和思考,快速积累了250多个Followers,同时我也Follow了将近400多个推客,这些人带给我的就是平均每秒钟刷新一条Tweet,理论上我是无法全部看完的,只能在空闲的时候走马观花扫描一些关键字,个别感兴趣的点开信息中的Tiny URL自己阅读一番;也可能直接RT一些特别好玩的信息;还有就是重点关注一下回复给我的信息 @betashow ,绝大部分信息错过了就错过了,但是真正有价值或者好玩的信息,一定会被别的朋友反复RT,直到我看到,所以错过的也无所谓。推客们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很多最新的报道,从互联网新奇网站上线到Susuan Boyle一唱成名,再到市政府着火……但是代价也很大,因为推客成瘾,需要投入大把的时间来“经营”,很多推客自己也会禁不住抱怨一把“Twitter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然后呢,继续Tweet……我们对Twitter是即爱又恨……像我们这样的生活在Social media之中的人,除了Twitter,另外普遍都会用的就是Facebook,Linkedin,Wealink, Blog,Flickr,ipai,深受社会化网站和媒体的影响,对其有着切身的体会。我提到的这些服务都可以笼统地归类为“社交网络(SNS)”。社交网络对个人而言,是一项“服务”,一项用以跟老朋友互通有无,保持联系,拉近距离的网络服务;一项拓展关系网,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 “服务”,这些服务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交网络(......余下全文>>

四:社交网络的发展

近年来,社交网络的发展引人注目。报告显示,2005-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社交网络行业的投资事件为106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74起,披露的投资金额总额为10.98亿美金,平均投资金额为1484万美金。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的细分领域如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相比,VC/PE对中国社交网络的关注度稍弱,但是相对于其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而言,社交网络的投资情况引人注目。2011年,我国社交网络投资创历年新高。从已经披露的单笔投资金额来看,已经披露的投资金额的55.41%的投资案例集中在500万美金之下,相比其他行业而言,我国社交网络的投资金额相比较小。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交网络行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融资阶段一般均处于企业发展前期。不过,涉及人人网、58同城、豆瓣网等行业领先且较具规模企业的投资案例金额已经达到5000万美金之上。分析认为,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投资者、广告商、程序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社交网站。国内社交网络热潮正风起云涌,不仅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会,还为其带来无限商机,其盈利模式逐渐形成,盈利能力也渐入佳境。中国社交网络的格局演变:

五:社交网的发展简史

理论基础: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比如ArtComb,Friendster,Wallop,adoreme 等。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则其含义已经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的范畴。

六:社交网站的历史

早期在互联网上多维持着很多提供用户互动支持的服务,例如BBS,新闻组等。早期社交网络的服务网站呈现为在线社区的形式。用户多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随着Blog等新的网上交际工具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上建立的个人主页来分享喜爱的信息。2002年至2004年间,世界上三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是Friendster、MySpace、Bebo。在2005年之际MySpace成为了世上最巨大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传闻当时其页面访问量超越了作为著名搜索引擎的Google。2006年第三方被允许开发基于Facebook的网站API的应用,使得Facebook随后一跃成为全球用户量增长最快的网站。众多网站随后开始仿效开发自己网站的API。社交服务网站的发展验证了“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人际关系脉络方面你必然可以通过不超出六位中间人间接与世上任意先生女士相识”。个体的社交圈会不断地扩大和重叠并在最终形成大的社交网络。在此类通过对“朋友的朋友是朋友”原则的实现而得到发展的线上社交网络中,Friendster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社交服务类网站最早出现商业盈利目的是在2005年3月雅虎对雅虎360°的推出。在2005年6月新闻集团成功收购MySpace。随后在2005年12月,英国ITV购得Friends Reunited。此后在世界的各地涌现出各种不同语言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

七:社交网站的国内社交网站的发展现状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2.57亿,较2013年底减少2047万,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率为40.7%,比去年年底下降4.3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和使用率持续下滑。《报告》分析指出,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和使用率的持续下滑,一方面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近几年,社交类应用更新迅速,分流了部分社交网站的用户;另一方面则是社交网站自身的原因,由于创新缓慢,运营重心偏离,未能满足社交用户的核心需求,再加之部分社交网站用户定位局限,当用户状态改变时,容易脱离原来的关系链,造成用户的流失。上述原因造成了“泛社交”的社交网站上用户互动少、更新少、原创内容少,影响交流质量,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意愿。《报告》同时指出,虽然社交网站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是社交作为互联网应用的基本元素,与其他应用相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搜索等服务纷纷引入社交元素,通过借助社交关系对用户行为的牵引促进应用本身的发展。

八:拉勾网的发展历程

拉勾网于2013年7月20日上线。截止2014年7月1日已有超过20000家互联网公司入驻,这其中既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优酷、乐视网等成熟稳重的大企业,也有去哪儿、聚美优品、锤子科技、小米、豌豆荚、等高速成长的行业新秀。企业覆盖领域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O2O、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等25个互联网细分市场。 拉勾网颠覆了传统招聘网站以企业方为服务对象的运营模式,转而将求职者作为核心服务对象。拉勾网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都是为了无限改善求职者的使用体验。对公司方而言,拉勾既是可靠的高质量人才池,也是一个可以展现公司创始团队、公司产品、融资阶段的平台。这些信息,有助于求职者快速了解公司,加速双方的相互碰撞。2016年3月23日,拉勾网正式对外宣布获2.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弘道资本领投(天使投资方),启明创投、荣超投资等机构跟投。据拉勾网方面表示,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尝试更多元人力资源服务。

九:人人网的发展历程

校内网创办于2005年12月,创办人是来自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王兴、王慧文、赖斌强和唐阳等几位大学生。校内网于2006年10月被千橡互动集团收购。同年底,千橡公司的5Q校园网与校内网合并完成。2009年8月4日,校内网改称人人网。 2005年2月人人网再次被千橡陈一舟赋予了生命,完成了一个6年的轮回。2006年5月18日,Renren. com以“本地人,新发现”的思路切入“生活消费资讯”拉起了新的战役号角。 当WEB2.0的盈利能力普遍开始受到质疑的时候,互联网大鳄千橡互动集团却高调复活人人网,其雄心已经不言而喻。而几乎就在悄无声息之中,人人网特色鲜明的黄色小人LOGO已经在全国33个城市悦然启动。但遗憾的是,半年多以后,因发展过慢,人人网在2007年3月底再一次歇菜。2009年7月,千橡集团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2009年8月4日,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这里,从而跨出了校园内部这个范围。人人网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2009年10月27日,人人网举行了人人连接战略联盟发布会,正式宣告人人网将通过人人连接技术实现与各垂直领域优秀网站的全面连接,为用户带去更丰富的互联网生活体验。千橡旗下人人网发布“人人连接”战略,通过该技术与土豆网、互动百科、天极网、游学网、大众点评网、豆瓣网等各垂直领域网站实现全面连接。人人网推出了一款名为“家庭空间”的产品,为父母和子女提供了全新的沟通平台。在这个网上家庭里,网友们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分享有意义的照片,存储对家庭的记忆。法国《世界报》2012年8月24日援引法新社、路透社的报道:微软集团将与中国最大社交网络“人人网”建立“战略性”技术合作,实现和人人网相关的在线业务。2011年9月27日,在上市不到半年时间,人人网宣布将以8000万美元收购56网。陈一舟表示:“收购完成后,56网和人人网之间将进行深入密切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用户的需求,并进一步提高的56网和人人网用户活跃度和网站流量,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广告形式。”2011年5月4日,人人网(NYSE:RENN)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开盘价为19.5美元,相比发行价上涨39.28%。截止到21点50分,人人上涨36%报19.04美元,市值74.82亿美元,超越了搜狐、分众、优酷、网易、携程、新浪,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三的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百度) 。2012年7月1日消息,人人公司宣布,人人网与中国电信联袂推出的人人网brew客户端今天震撼首发。这是双方在移动SNS领域的首次联手,未来,还将在中国电信189邮箱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提升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体验。2012年9月12日上午,人人公司宣布,已向总部位于旧金山的Social Finance(以下简称SoFi)投资4900万美元。SoFi是一家创新型的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帮助学生以低于美国联邦政府贷款的利息获得教育贷款。公司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在2011年组建。SoFi公司成功拿到美国国家许可,现已发展成一家成熟的金融服务公司,服务遍及五十多所高校,可提供多种借贷服务。 2012年9月17日消息,千橡旗下社交网站人人网发布公告称,即将推出两网通行服务,将人人网与旗下开心网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余下全文>>

十:社交网的发展

网络社交已经成为现代网络达人们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通过一个好的社交网站,网友可以实现在线分享图片、生活经验、开心趣事、在线交友、在线解答生活难题、甚至,可以通过一个比较好的社交类网站,可以实现在线求职,解决自己工作的燃眉之急。以美丽人生网为例,就是借助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把招聘很巧妙的融入到社交网站中,让广大网友在网络社交的同时,实现快速求职,对于已经在职的社交活跃度较高的网友,提供一个可以快速树立个人职业品牌的网络社交环境。它是一个新型的针对应届毕业生求职、职场生涯规划、职场交友、职场能力培养、职场潜力挖掘的最具专业性的职场网络平台,以美丽人生网为例,这里是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交易平台,是广大应届生求职者一个了解关于职场话题的新兴平台,它通过职场导读、精彩推荐、热点问答、 职场风向标,等热点栏目版块,解决你在求职、在职期间的各种职场问题。新型网络招聘平台是广大应届毕业生了解职场的很好的窗口,应届毕业生除了在网站上搜集招聘信息之外,还可以了解行业动态、结识行业朋友、参与行业讨论,甚至在站内直接联系到负责职位招聘的负责人本人,如此,不仅有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更是对其日后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发布最具时效性、最具真实性的招聘信息,使广大求职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信息,很好的做到社交、招聘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平台。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