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转换器

一:篆体字转换成简体字的方法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 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 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 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 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A:大篆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画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B: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 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二:严超焕用篆书字体怎么写?

为了让你看到这三个字怎么写的我现去下的这个输入法= =寒...

imgbj.jpg.name/...vt.jpg

这是我打出来的"严超焕",通过截图方式发给你看,如果你还想了解其它字体或者想自己亲自用这种字体输入,那建议你也来安装这个字体吧

下载地址在页面最下面的四个小字www.kunew.com/...108490

三:古代字体有哪些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契文

甲骨文之别称。契通栔,因以契刀刻于龟甲、兽骨上,故名。清代孙诒让著有〈契文举例〉二卷,为考释甲骨文之始。

刻符

秦代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篆书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秦书有八体,三曰刻符。用于符信。”段玉裁注:“《魏书·江式表》符下有书字符者,周制六节之一,汉制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这类篆体专刻于符节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如现存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大篆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小篆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鸟虫书

亦称“虫书”。篆书中的花体。春秋战国时就有这种字体,大都铸或刻在兵器和钟镈上。往往用动物的雏形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秦书八体,“四曰虫书”;新莽六书,“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段玉裁注:“幡,当作幡,书幡,谓书旗帜;书信,谓书符节。”说明此类书体多用于旗帜和符信,在汉印中也不乏鸟虫书入印的实例。

署书

亦......余下全文>>

四:孙诒让和甲骨文

瑞安孙诒让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朴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在经学礼制、文献校勘、典籍训诂、古文字学诸领域建树卓著,不可磨灭。孙诒让的古文字研究主要在金文方面,对于甲骨文的涉猎很晚,但他是甲骨文研究的先驱,其研究成果不容忽视。本文所要谈的,就是孙氏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贡献。

跟孙诒让同时代的学者中,研究金文的不乏其人,但研究甲骨文的就只有孙氏。孙诒让的治学之所以进入甲骨文领域,就他本人来说既带有偶然性,也带有必然性。说必然性,是由于孙氏具有极其坚实的古文字研究功底,而且其晚年恰逢甲骨文字的出土发现;说偶然性,指的是他个人获得了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著录著作《铁云藏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孙氏都具备了,于是就成了历史上甲骨文研究的第一人。

孙诒让的古文字研究是从金文开始的,而他的金文研究又是以上古典籍和制度研究作为基础的。孙氏一生的主要精力是以27年之功,数易其稿而成《周礼正义》八十六卷。这部巨著堪称《周礼》研究的集大成作品。在古文字方面,他年少时即开始研习宋人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积累深厚。年轻时于同治壬申(1873)为订正薛尚功、阮元、吴荣光三家之失,撰《商周金识拾遗》三卷,后来修订改名为《古籀拾遗》;又于光绪癸卯(1903)以订正吴式棻为主撰写《古籀馀论》。[1]二书考证多有发明,“是极有价值的著作”,“推进了金文研究的方法”,[2]堪称清末金文研究的代表作。孙氏自称“蒙治古文大篆之学四十年,所见彝器款识逾二千种”(《契文举例叙》),可见金文研究是他一生中的又一件主要工作。他与吴大澄一起被视为清代古文字研究“高峰期最重要的学者”。[3]孙诒让的甲骨文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设想,如果不是孙氏在典籍和金文方面如此深厚的积累,就不可能从事破天荒的甲骨文字研究工作。

孙氏晚年恰逢中国考古和学术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是殷墟甲骨文的被发现。光绪二十五年(1899)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当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845~1900)最早对甲骨及其文字作出鉴定,认为是三代古文,于是加以搜集收藏。王懿荣不幸于次年(1900)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自杀殉国,所藏甲骨后归丹徒刘鹗(铁云,1857~1909)。刘鹗将所藏甲骨选拓其中比较明晰者编为《铁云藏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版。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对甲骨文的开始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孙诒让正是在获得《铁云藏龟》之后,才开始了甲骨文的研究。他在光绪甲辰(1904)十一月所书《契文举例叙》中毫不掩饰兴奋之情地说:迩年河南汤阴古羑里城掊土得古龟甲甚夥,率有文字,丹徒刘君铁云集得五千版,甄其略明晰者千版,依西法拓印,始传于世。刘君定为刀笔书,余谓《考工记》“筑氏为削”,郑君训为书刀,刀笔书即契刻文字也。甲文既出刀笔,故峻峭古劲,觚折浑成,怳若读古书手札。唯瑑画纤细,拓墨漫漶,既不易辨仞,甲片又率烂阙,文义断续不属,刘本无释文,苦不能鬯读也。蒙治古文大篆之学四十年,所见彝器款识逾二千种,大抵皆出周以后。赏鉴家所橥楬为商器者,率肊定不能塙信,每憾未获见真商时文字。顷始得此册,不意衰年睹兹奇迹,爱翫不已。辄穷两月力校读之,以前后复緟者参互审绎,乃略通其文字。

孙诒让获得《铁云藏龟》后,穷尽两个月时间写成《契文举例》,才“略通其文字”。由此可知孙氏是历史上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其开创之功是非常显然的。

孙氏的甲骨文研究主要反映在他的《契文举例》和《名原》两部著作中。《契文举例》成书于光绪甲辰年(1904),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十......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